秋水仙的简介

2010/12/26 9:31:19

种名:秋水仙
学名:Colchicum autumnaleL.
科属:百合科秋水仙属
  【产地】:欧洲和地中海沿岸,我国自七十年代起从国外引进种子和球茎,分别在北京、庐山、昆明等地试种,已取得可喜成果。由于生物工程科学的发展,对秋水仙碱的需要量不断增加,各地都在扩大种植面积。
  【性状】:多年生草本球根花卉,球茎卵形,外皮黑褐色。茎极短,大部埋于地下。叶披针形,长约30cm。8~10月开花。每葶开花1-4朵,花蕾纺缍形,开放时漏斗形,淡粉红色(或紫红色),直径约7-8cm。雄蕊比雌蕊短,花药黄色。蒴果,种子多数,呈不规则的球形,褐色。
  【栽培管理】:冬季喜湿润多雨、耐严寒,夏季宜干燥炎热的环境,以及排水良好肥沃疏松的砂质壤土。所以栽植地势宜选高燥平地,栽培前应严格进行消毒,防止线虫病、立枯病和腐烂病的发生。如果发现地下害虫蛴螬、地老虎等,可用50%辛硫磷进行开沟喷洒,也可早晚人工扑杀或配毒饵诱杀。秋季多雨时节、花药易被霉菌侵袭,鳞茎容易腐烂,应及时采取措施和预防。冬季,挖出的鳞茎应置于室内贮藏越冬,来年再种植。种植时,株行距一般为15×15厘米,使其得到充分的养料和光照,方能生长良好。亦可用种子和小子球繁殖,盖土不宜太深,1.5~2厘米厚即可。秋水仙母鳞茎较缺乏,进口的种球价格昂贵。为加速种球的繁殖,将熟土撒在行上,增加土层厚度,以增殖小鳞茎的数量,连续种植2~3年,种球数量即成倍增加。
  【应用】:
  十九世纪时就开始应用秋水仙碱治疗坐骨神经痛和关节炎等,后来又发现它对乳腺癌、宫颈癌、急性淋巴细胞的白血病都有一定的疗效。另外,秋水仙素(从秋水仙球茎中提取),能诱导单倍体植株的染色体加倍(加倍浓度大约为0.1~1%)形成多倍体,对培育花卉和农作物新品种,提高农作物产量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关信息
  • 秋水仙的简介 2010-12-26
  • 秋水仙的资料介绍 2011-3-17
  • 秋水仙 2008-6-28
  • 笔柏的简介 2012-6-25
  • 浙江楠的简介 2012-6-25
  • 金叶水杉的简介 2011-10-31
  • 大叶伞的简介 2011-10-31
  • 光皮树的简介 2011-10-31
  • 小叶栀子的简介 2011-5-28
  • 红瑞木的简介 2011-5-28
  • 红果冬青的简介 2011-5-28
  • 红果仔的简介 2011-5-13
  • 卫矛的简介 2011-5-13
  • 富贵椰子的简介 2011-5-05
  • 圆柏的简介 2011-5-05
  • 小叶女贞的简介 2011-5-05
  • 花榈木的简介 2011-5-01
  • 海南蒲桃的简介 2011-3-23
  • 红叶美人蕉的简介 2011-3-23
  • 九角枫的简介 201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