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架子树绿翅绢野螟的发生与防治

2010/12/26 17:29:22

绿翅绢野螟[Diaphaniaangustalis(Snellen)],是糖胶树[Alstoniascholaris(L)R.Br]的主要害虫。糖胶树又称灯台树、盆架子,是重要的药用植物,其叶片是生产灯台片(止咳、祛痰、消炎、退热的中成药片)的主要原料,也是园林、行道的优良绿化观赏树种。绿翅绢野螟幼虫吐丝纵卷糖胶树叶片,取食叶肉,并引起落叶,造成秃枝光杆,重者植株受害率达90%,嫩叶受害率达80%,严重影响叶片产量及植株生长和景观,成为开发利用糖胶树的严重障碍。据文献记载,绿翅绢野螟分布于广东、四川、云南,福建等地。近年来,该虫在深圳大发生,为害时间长,危害程度严重,出现糖胶树因该虫为害而致死的情况。为有效遏制该虫的猖獗为害,保护城市绿化成果,本文分析了该虫的发生为害特点,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及相应的建议,供生产上应用参考。
1害虫的生物学特性

1.1害虫的形态
成虫体长约20mm,翅展37-40mm,体及翅均为绿色,触角细长丝状,前翅狭长,中室端脉有一小黑点,中室内另有一较小的黑点,后翅中室有一黑斑。老熟幼虫体长约30mm,体淡绿色,腹部背面从第1至第7节,每节有4个斑点组成的四方斑,其余各节背面为2个斑点组成的横斑,亚背线下方每节也有1个近椭圆形斑。蛹红褐色,长约20mm,尖梭形,腹末有8根毛钩。
1.2害虫的生活习性
绿翅绢野螟在深圳一年发生5~6代,每年4月开始出现第1代幼虫为害迹象,第2代幼虫于5月下旬至6月上旬羽化,此后每月约发生一代。成虫稍有趋光性,昼伏夜出,白天静伏在叶片上,夜间交配产卵,多在22时以后活动。雌虫选择糖胶树萌发嫩枝、嫩叶较多的树产卵。卵产于叶片上,散产或聚产成卵块。幼虫吐丝纵卷叶片,隐蔽其中取食叶肉,常使枝叶枯黄,造成落叶。叶肉食尽后,幼虫转移为害新叶片。1~3龄幼虫食量小,4~6龄幼虫进入暴食期,食量大,几天内可把全株嫩叶吃光,个别幼树致死。受害叶片多数脱落,仅残存少量老叶,形成秃枝光杆。10月下旬,老熟幼虫常缀2~3片叶形成虫苞,或在其中化蛹,以此二种虫态越冬。
2综合防治
2.1预测预防
绿翅绢野螟2~4代为防治的关键世代。低龄幼虫,虫体小,食量少,不易发现。开春后应定期5~10d检查1次,重点检查萌发嫩枝、嫩叶较多的树,细致检查最嫩叶片是否有幼虫,一旦发现,及时防治,必要时以无公害农药对幼虫进行毒杀
2.2栽培管理
在害虫缀结虫苞及化蛹时,可人工进行摘除虫苞,消灭蛹和幼虫;定期进行疏枝修剪,施肥壮树,增强植株抗逆性;喷洒药物毒杀幼虫之后,还应喷施叶面肥,为糖胶树补充必要的养分,促使树体逐步恢复生机,提高植株抵御其他病虫害的能力。
2.3灯光诱捕
利用绿翅绢野螟成虫的趋光性诱杀:在成虫发生期于糖胶树周围的路灯下利用灯光捕杀其成虫;或在糖胶树集中的绿化区域设置黑光灯等进行诱杀;或用糖醋液诱杀,配比为:糖5g、酒5ml、醋20ml、水80ml,加90%晶体敌百虫1g。
2.4生物防治
迷仁跳小蜂对绿翅绢野螟幼虫寄生率高,1~6代寄生率达13.7%~76.5%,对绿翅绢野螟种群有良好控制作用,应加以保护利用。此外,对寄生性凹眼姬蜂、跳小蜂、白僵菌以及寄生蝇等自然天敌进行保护利用;或进行人工饲养,在集中发生区域进行释放,可有效地控制其发生危害。捕食性的天敌主要包括鸟类、蜂螂、胡蜂、游猎性蜘蛛等,可加以保护利用,有利于维护城市生态。大力推广使用生物农药,如阿维菌素类、印楝素乳油、Bt乳剂等。
2.5药剂防治
供选药剂:50%杀螟松乳油800倍,90%敌百虫晶体800倍,80%敌敌畏乳油1000倍,48%毒死蜱(乐斯本)1500倍液。三天后继续喷杀1次,一周后改用1.8%阿维菌素乳油2000倍或20%灭幼脲悬浮剂1500倍进行喷杀。
或者可采用注射方进行防治:即在树基部钻一向下倾斜45º角的洞,然后用带针头的注射器把药液人洞内,再用0.2%~1%硫酸铜水溶液调成的水泥砂浆封闭洞口。钻孔大小和深度以及药量,视植株大小而定。一般用直径5~10毫米钻头,孔深50~100毫米不等,施药量为每株2~10毫升原液。选用的药剂可用40%氧化乐果与80%敌敌畏原液按1:1混合液。


深圳市仙湖植物园科技部蔡江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