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细节提高切花菊出口比率

2010/12/15 20:08:40

  随着海南等新兴出口切花菊产地面积的扩大,我国切花菊产业呈上升趋势。这些企业切花菊出口对象主要是日本,年出口量达到四五千万支。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日本在进口菊花上可能会设更高的门槛。记者日前采访了一些切花菊种苗及成品生产企业,希望能从细节方面入手,帮助提高切花菊的出口比率。
  种苗培育有诀窍

  海南光华现代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侍守江建议,自繁种苗时应该根据植株的株形、花色等情况进行田间鉴定,然后选择合适的种苗进行组培。鉴于南方高温不易繁苗,可以在北方进行低温繁殖。大连佛伦德球根花卉有限公司总经理宁景华认为,种苗的选择必须严格,好的种苗就意味着生产成功了一半。繁殖采穗母株通常应在花后,选留发育健壮的根蘖苗,采取留种株的脚芽作为母株进行栽培,并注意肥水管理,保证植株生长旺盛。经常摘心和采穗可以促进母株营养生长,维持植株的幼年性。母株一般连续采穗4至6次后即应淘汰,否则会影响插条质量,减弱切花植株长势。若不能及时扦插,可装入保湿透气的特制塑料袋中,置于2℃的温度下贮藏。采穗时需要整齐一致,佛伦德公司的采穗苗要求长度6厘米,2片功能叶,一个生长点,即达到“二叶一心”的标准。尽管菊花喜水,但苗期要控水,不能淹,否则根部呼吸困难。应该少量多浇,一个星期浇水两三次,采用透气好的沙壤土。生产过程中可以模仿日本的“养液土耕”法,即让土壤中基肥的含量达到40%至 50%,并随时测定叶片、土壤中的营养含量,决定施肥的种类及数量,而不是仅凭经验。
  病虫害防治是关键

  宁景华说,现在许多切花菊企业生产技术都已经比较成熟,但对病虫害的防治会有所疏忽,没有系统的概念。现在日本对进口切花菊的检验检疫进一步严格,企业应该更加重视病虫害防治环节。例如,这段时间很多温室已经停止加温,但天气变化快,造成菊花种植环境温差大,且湿度也较大,易发白锈病。因此,温室每天早晨七八点以及中午应适当通风降温。随着天气转暖,蚜虫、红蜘蛛等虫害开始爆发,宁景华建议企业及时铺设防虫网防虫,并每周交替喷施杀虫剂、杀菌剂进行虫害预防。
  青岛禾丰园艺有限公司负责人房先生告诉记者,通常第一年种的菊花出口比例会比较高,以后随着土地致病虫害因素增多,出口比例会有所下降,此时应及时对土壤进行杀菌消毒。昆明虹之华园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则武对此表示赞同,由于溴甲烷毒性大,对环境污染严重,所以现在已不允许采用溴甲烷来进行土壤杀毒,可用“必速灭”等药剂代替,也可用70℃的热水进行消毒。当土温达到60℃左右时,就能杀死大部分细菌。浇水后覆保温膜10天左右,一年消毒一次。
  采后处理最后把关

  采后处理是切花菊出口前的最后一个关卡,其中抹芽梗、除病叶、分等级、包装等关键的工序都必须在保鲜库中进行,并进行0℃至5℃的保鲜加工和储存。宁景华认为,菊花采后进入冷库和运到码头或机场都应处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中,还要设立专门的质量检查员来检查有没有成虫。
  另外,出口日本的菊花虽然是按照单支重量和长度进行分级,但日方对花头和叶片特别看重。北京双卉新华园艺有限公司的‘精海’品种,A级花要求长度90厘米,叶片匀称,重60克至85克,且上部叶片拢起后能够包住花头;B级花重量稍轻,为50克至59克,长度也是90厘米。许多企业目前出口的切花菊是一星期发一次货,菊花要在冷库中冷藏很长时间。为防止植株失水,在采花的时候应该进行补水。宁景华提示,应在清晨或傍晚采收,随开随采。早春晚秋花开至四五成时剪切,夏季开1至3成时剪切,远程运输的花开一成采收。采收后尽快处理,将花头用薄膜罩起,维持80%的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