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花花叶病毒试验报告

2010/12/15 20:08:40


我一届学生,小本养兰,本想以此自酬学费,又怎得兰花病毒如此践踏?!对于我这个从小对生物有浓厚兴趣的小孩,偏偏就跟兰花病毒叫上了劲。
  试验品种:春剑1盆、春兰两盆。
  试验时间:2004年2月——9月
  病症:兰叶叶面出现大面积浅色斑,发展迅速,呈轻微下陷。
  试验方案:
  1、喷施甲基托布津溶液两个疗程,无济于事,确诊为病毒。
  2、施磷酸二氢钾,增加兰叶细胞壁强度;午晒夜风,增强兰株抗逆性。
  3、甲基托布津、氨卞西林三水合物、阿莫西林、红霉素琥珀乙脂等物质混合物变质后提取液灌根。
  试验机理:
  氨卞西林三水合物、阿莫西林—干扰兰花病毒给养来源兰菌的细胞壁形成,
  甲基托布津—排除杂菌干扰,提高兰花抗逆性,
  红霉素琥珀乙脂—抑制肽链自受位,干扰大分子蛋白质合成。
  试验现象:
  1、施药一周后,病斑发展明显减慢。
  2、有新芽的兰株出现僵芽现象。
  3、翻盆后检查,幼芽全部僵化。
  4、除春剑外,其余两盆春兰,病斑部分逐渐变黑。
  5、春剑及一盆春兰新芽、老苗干枯。另一盆春兰出一秋芽,无病毒症状。
结论:由于兰花病毒增殖时,呈双螺旋结构,所以只要干扰其增殖时形成大分子蛋白质外壳,就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其繁殖速度。
甲基托布津、氨卞西林三水合物、阿莫西林、红霉素琥珀乙脂的变质混合物提取液,可能在其中发生了离子、生物酶转换,其究竟是何原因,本人也不清楚,因为能力有限。
此提取物是否广泛有效、对BLS病毒是否有效还不清楚。另外,本人还发现人血白蛋白对抑制兰花病毒也有一定辅助作用。
本人实在是被兰花病毒逼急了,不信这个协,于是就用一切能找来的药物、一切能找来的器材,乱配一气,浇在兰花上,死马当活马医。也许正在干等着兰花病毒治疗方法的朋友们,都应该加入“乱配药”的队伍中来。大家一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