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山兰的驯化

2010/12/15 20:08:40


下山兰主要是指从高山树林杂草丛生处采掘回来,进行家养的春兰与蕙兰。从野生到家养,由于光照、温度、水肥、土壤、场地等方面的差异,须经一个较长的时间的驯化过程,才能服苗与适应。所谓驯化,是在下山兰的栽培与养护过程中,采取一系列措施,使其逐渐改变原来的生长习性,适应新的环境。驯化时间一般3年,甚至更长。通过每年发新苗,枯老草这样一个新陈代谢的例草过程,当全由新苗取代老草时,驯化即告完成,以后转入正常养护。其主要驯化方法如下:
分株与防腐从山上采回的兰苗多是五六株、十来株集在一起,如原丛栽培生长不良,需在上盆前进行适当分株。分株前先细心抖净泥土,剪去腐根、伤根与死叶、病叶;但要注意不要碰伤叶芽、花箭与肉质根。再用清水洗净植株上的泥土,放阴凉处晾上3-5小时,待根色变白发软并稍皱缩时,理顺交叉根系,用锋利与洁净的小刀,从鳞茎空间切开。分株后的兰苗每丛应不少于3株,单根独苗不利生长发育。在分株切口及断根处,须立即用草木灰或硫磺粉涂抹,以防感染腐烂,晾干后即可上盆栽植。
容器与基质用于栽培下山兰的容器,以泥瓦盆或塑料盆为好。盆的大小以兰根能在盆内完全伸展为宜。底孔要大,要多,利于透气与通水。因下山兰不宜过早施肥,应选择疏松、透气性能好的颗粒土壤作培养土。无论用什么材料作基质,先要粉碎与过筛,然后充分混合,使之均匀一致,用前还需进行消毒与灭菌处理。
上盆与缓苗植株入盆前,先用窗纱盖住排水孔防止蚯蚓钻入盆内。继之在盆底垫上占花盆容量约1人的粗炉渣或小石于、碎砖块作为排水层;其上放一层培养土。这时一手拿苗放在盆的中心,一手拿铲填培养土,在填至离盆口2-3处停下;将植株轻轻向上提一下,以使根素完全伸展,把花盆摇动几下,让根与土密切接触;最后将土培成馒头形。栽好以后用细孔壶浇上透水,以盆底注出流水为度,将花盆移至明处养护3-4周,缓苗后按常规进行管理。
浇水与施肥春秋二季宜l-2大浇1次水,夏季温度高,水分蒸发快,又是兰花生长旺季,可每日浇水1-2次;冬季温度低,水分消耗慢,5-7日浇1次,从山上采回的兰株,宜先用素土栽培,经培育1年后才可施肥,施肥时间,在新芽长至3cm左右时施l次液肥,促其快速生长,至9月再施1次,以使来年春夏生长旺盛,叶茂花香。
遮光与调温春兰、惠兰在山上是靠树林与杂草遮去强光的,庭园栽培应随季节人工调节光照。早春,晚秋及整个冬季,应尽量多见阳光,初夏至早秋则需散光照射。栽培数量少的,可放至蔽荫处。稍多的在兰株上端搭架,用竹廉邀去上午8-9时以后,下午5-6时以前的强光,其余时间将廉卷起,使之通风透光,接受雨露滋润。成片栽培的,需用这光网遮光,这光度为6O%-70%,时间5-9月。兰花适宜生长温度,夏季为24-28度,冬季为3-7度。夏季采用遮光,通风,洒水等措施,尽可能把温度控制在适温范围以内。进入冬季,家庭移至室内养护,兰圃则用双层塑料大棚度过严寒。如遇持续低温或风雪寒流,则需采取增温措施,避免兰株受到冻害。
防病与治虫有些兰株在采掘时,即发现有叶斑病,白绢病与介壳虫。下山后温度高,湿度大,通风条件差,更易受到病虫的危害。兰花常见病害有炭疽病,叶斑病、腐烂病、介壳虫与红蜘蛛。防治蚜虫、介壳虫,可用乐果或敌敌畏喷油,红蜘蛛则用杀螨特灭杀。
住址:陕西商南县财政局后楼
邮编:72630O
电话:O914-6324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