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的一些武侠小说和电影中,常常可以看到有些侠盗或窃贼翻墙进入别人的屋内,他们用手指在纸糊的门或窗上戳一个洞,然后用一根管子将“迷魂药”吹进去,将屋内的人迷倒,然后可为所欲为了。其实,这种“迷魂药”也是一种致幻植物制成的。
墨西哥是致幻植物之乡。产生墨西哥北部荒漠上的仙人掌类中有一些是被当地人称为“魔球”的致幻植物,如佩奥特仙人球就是其中典型的一种。这种球形植物的茎为扁球形,在灰绿色球茎顶部的小芽苞上生有鸟羽状的软毛,故又名“乌羽玉”。每当生机盎然的夏季来临,从茎的中央开出薄如蝉翼的白色或粉红色小花。
乌羽玉有着神奇的致幻作用,人们若吃了它的嫩茎或嫩芽苞,随即就会出现种种幻觉:有的看到自己在水上浮着,但不会沉下去,而周围的鱼全都是奇形怪状的;有的看到自己周围全是奇珍异宝;有的则躺在万紫千红的花朵中;有的则进入了色彩斑斓的蝴蝶世界。
墨西哥丛林中生长着许多致幻的野生磨菇,如毒绳伞、豹斑毒伞等。
在墨西哥印第安人的宗教活动中,乌羽玉是不可缺少的。在特定日子里,教徒们成群结队地来到仙人球生长茂盛的地方,咀嚼顶部最嫩的部分或嫩芽苞,不久就受到“神”的召唤,共同进入“极乐世界”,享受着从迷幻中得到的舒适感。
为了揭开佩奥特仙人球的奥秘,一些科学家和学者亲身体验了食用后的感受。他们中有的看到的是一片璨璀夺目的宝石,有的则是五色缤纷的彩云,直到1896年,科学家从仙人球中分离出了墨斯卡林生物碱,才揭开了这种迷幻植物的神秘面纱。
迷幻植物也是中世纪女巫手中的一大法宝。在17世纪前,巫术盛行一时,成了当时无知人们的精神领袖,他们相信女巫的心灵是与天神相通的。英国伟大的戏剧家莎士比亚在他多篇剧本中,就描写到当时女巫高人一等的社会地位,她们凭藉的就是手中的迷幻药物。
在中南美洲的丛林中,生长着多种迷幻植物,药剂师把它们制成粉末,以高价卖到欧洲去。当时多数女巫用的就是一种叫天仙子的致幻植物。天仙子中含有的天子胺,能强烈地干扰中枢神经系统,使人神志昏迷,产生幻觉。
女巫把天仙子粉搅拌成糊状,擦满受骗者的全身;在药物的作用下,受骗者的头脑开始恍惚,出现了种种不可思议的幻觉。清醒后,女巫们要他们把在幻觉中的感受说给人们听,并把她的致幻植物说成是在深山中修来的仙药,以此来骗取巨额钱财,自己因此也受到了不知情的人们的敬畏。
还有一种常用的致幻植物是曼陀罗。曼陀罗的长相很奇特——长长的喇叭形花朵、长满硬刺的果实,因此被中南美洲的印第安人称为“仙果”。他们也乐于从这种“仙果”中得到从幻觉中得来的“快乐”。在欧洲,曼陀罗又名詹姆斯草,其中隐藏着一个英国军队因误食该草而弄到十分尴尬的故事。
在我国云南省也生长着一种名叫小韶子(Dimocarpus famatus)的致幻植物。
小韶子为野生乔木,果似荔枝而稍小,其果仁有些涩口,煮熟后味同炒熟的板栗,当地群众称之为野荔枝,但从不敢大量食用,一些年老的当地医生告诫人们说,小韶子是一种“魔鬼果”,大量食用后灵魂会被魔鬼摄去,也就是出现幻觉。有一次,一批中学生到某山上去进行野外活动,看到一大批“野荔枝”,学生们就大量采撷,围坐在地上吃起来,每人都吃了数十颗。在回家途中,约有75%的学生出现了幻觉——先是看到无数奇异的昆虫铺天盖地而来,随即又看到天空中有怪鸟在飞舞,地面上则有怪兽奔跑。病状严重者除了幻觉之外,感觉天地都随着自己的意志移动,飘飘然,口若悬河,但恢复知觉后却根本不知道自己在说些什么。
致幻物质是如何使人产生幻觉的呢?原来,在人的大脑和神经组织中,存在着许多传递信息的物质——乙酰胆碱、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多巴胺等,这些神经媒介像信使一样,忠诚地履行着传递信息的功能,担负着调节神经系统正常活动的重要使命。但因致幻植物含有的生物碱不同,所以会出现形形色色的幻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