芍药褐斑病防治

2010/12/26 17:26:38

芍药褐斑病又名芍药红斑病,分布极为广泛,是芍药栽培中最常见的重要病害。除为害芍药外,还侵害牡丹。
【病原】芍药轮斑芽枝霉(CladosporiumpaeoniaePass.)属真菌半在菌亚门、芽枝霉属。
【症状】病害主要浸染叶片,也为害花和枝条,受害叶初期在叶背出现小凹陷斑点,后逐渐扩大成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叶正面病斑呈紫红色或黄褐色,略显淡褐色轮纹;叶背病斑呈淡褐色。若叶上病斑扩展相连,则使全叶皱缩,破碎。茎部受后产生紫褐色或红褐色条斑,叶柄基部或枝条分叉处则形成黑褐色溃疡斑。花瓣和花萼上的病斑均为紫红色小圆斑。在潮湿条件下,病部产生暗色霉层。发生严重时,叶片早枯,植株矮小,花少而小。
【发病规律】病菌主要在病原及其残体上越冬。翌年春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从伤口侵入或直接侵入。
【流行特点】多雨潮湿、温度较高或花圃病株残体多、土壤贫脊等均有利病害发生流行。芍药品种不同,发病程度有差异。
【防治措施】A.彻底清除病顺、病花及病株残体,减少初浸染来源。在病重地块可于休眠期喷洒波美3度的石硫合剂。B.栽植时注意选择排水良好圃地。植株不可过密,以利通风降低圃床湿度。C.在生长季节或发病初期,可喷洒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进行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