芍药常见病害的防治

2010/12/26 17:26:39

1、芍药灰霉病:
是芍药生长过程中重要病害之一。叶、茎、花均能受到危害,一般在花后发生严重。叶片受害先从下部叶片叶尖或叶缘开始,病斑褐色近圆形,有不规则轮纹,后随着病情的发展,病斑由
叶尖或叶缘逐渐向叶内发展扩大,天气潮湿时,发病部位长出灰色霉状物,严重时,叶片由下向上枯死;茎被害后,病斑梭形,紫褐色,病部软腐后植株倒伏;花被害后变褐软腐,其上有一层灰色霉状物,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发病严重。如叶、茎、花三部位先后同时发病,常导致芍药严重减产,甚至无收。
  防治方法:
适当稀植,以改善田间通风透气条件,雨后及时清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防止受渍以增强植株抗病能力;同时要随时清除病叶、病枝、病花,集中烧毁;精选芍芽,栽种前用65%代森锌300倍液浸泡15分钟。对灰霉病有显著的防治效果。发病初期喷1:1:100波尔多液,每隔10天喷一次,连喷三至四次。兼有保护和治疗作用。
  2、芍药锈病:
病菌以菌丝在桧树上过冬,春季产生孢子后,靠风或昆虫传递到芍药上为害。5月上旬开始发生,7~8月危害严重,发病初期,在叶背出现黄色、黄褐色颗粒状夏孢子堆,后期叶面出现圆形和不规则的灰褐色病斑,条件适宜时,夏孢子可反复产生和侵染,造成病害严重发生,叶片自下而上枯死。叶片背面则出现刺毛状的冬孢子堆。
  防治方法:
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的地块种植,病害严重时,必须实行轮作,还要及时清除病残体,集中烧毁。发病初期喷波美0.3度石硫合剂或97%敌锈钠400倍液。病害严重时还可以25%粉锈宁乳剂1000~1500倍液与敌锈钠交替使用,能明显提高防治效果。
  3、芍药红斑病:
又叫叶霉病。由半知菌亚门的枝孢属病菌侵染引起。病菌先侵染下部叶片和嫩茎。叶片发病,先在叶背出现绿色针头状凸起的小点,后扩大成红色、暗红色的不规则病斑,多有轮纹。随着病情的逐渐发展,病斑进一步扩大合并,使叶片枯焦。在湿度大时,病部产生暗绿色霉层。茎部发病,初为紫红色小点,后发展为3~5毫米长的椭圆形凹陷病斑,当病斑绕茎一周时,茎枯株倒死亡。茎叶发病严重时,常造成叶焦茎枯、全株死亡。
  防治方法:
秋季将田内病株残体彻底清理干净,集中烧毁,可大大减少越冬菌源,能有效地减轻次年的发病率。在种植田内,增施有机肥、配合适量的磷、钾肥,忌偏施氮肥,有利植株健壮生长,增强抗病力。芍药发芽后至开花期,喷洒50%多菌灵8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每隔10天1次,共喷3次,防治效果可达95%以上。
  4、芍药软腐病:
病原是真菌中的一种藻状菌,为芍芽贮藏加工过程中发生的病害,主要危害种芽,病原菌从芍药芽切口处侵入,发病后切口处病部起初出现水渍状褐色病斑,后变软呈黑褐色,手捏可流出浆水,病部有灰白色绒毛,后顶端生出小黑点,最后干缩僵化。受害的芍药,不仅不能再做种用,且失去药用价值,损失严重。
  防治方法:选择地势平坦而高燥地方贮藏芍芽,挖宽70厘米,深20厘米的贮藏坑,底部放入6厘米厚的沙土(沙土须经“地亚农”消毒处理),然后排一层芍头(芽孢向上),再盖一层沙土,厚5~10厘米,其芽孢要露出土面。以后经常扒开检查,防止干缩与腐烂,平时可适当洒水,保持沙土湿润,并要保持贮藏地通风干燥。芍药加工时要做到勤翻、薄摊、防止腐烂。
5、芍药白绢病:
严重时全株死亡,或全叶枯死。感染的病株基部,先发生黑褐色湿病,随后在土表或植株基部,出现白色菌丝体。在夏季多雨高温时节里,土壤潮湿,发病严重。
防治方法:
为防治白娟病病害发生,可在栽植时,进行土壤消毒或更换无菌土壤;剪除或拔掉病株烧毁,发病前,定期喷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