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笋夜蛾防治

2010/12/26 17:26:59

形态特征
成虫:雌成虫体长17~21mm,翅展38~43mm;雄成虫体长14~19mm,翅展32~40mm。头部及胸部黄褐色,颈板、翅基片黑棕色;腹部淡褐灰色。前翅淡褐色,基部有一大褐斑,亚端区前缘有一漏斗形大褐斑,基线褐色,从褐斑中穿过,内线双线褐色,波浪形,环纹及肾纹黄白色,肾纹外缘白色,中线褐色,粗,锯齿形,后端与外线相接,外线黄白色,锯齿形,齿尖为褐色和白点,肾纹与外线之间有明显褐斑,亚端线黄白色,在2、5脉处内凸,在5脉处内、外侧均有黑尖纹,端线为一列黑棕色长点,亚端线与端线间的后半带棕色;后翅褐色,基部微黄。足深灰色。
卵:近圆球形,长0.8mm,乳白色。
幼虫:初孵幼虫淡紫色,各节间白色。老熟幼虫体长36~50mm,头部橙红色,体紫褐色,背线、亚背线均为白色,前者很细,后者较宽。前胸背板及臀板黑色,由背线分开。腹部第九节背面在臀板前方有6个小黑斑,在背线两侧呈三角形排列,靠近背线的两个斑很大。
蛹:长14~21mm,红褐色,臀棘4根,中间2根细长。
生活习性
年发生一代,以卵在禾本科草上越冬。次年3月上旬卵开始孵化,3月中旬为孵化盛期。初孵幼虫取食禾本科草,4月3龄幼虫时蛀人竹笋中危害,在笋中生活约18~25天,5月上旬老熟幼虫出笋入土结茧化蛹,蛹期20~30天,成虫于6月上、中旬羽化。成虫昼伏夜出,19时左右开始,交尾产卵,成虫趋光性不强。卵多产于禾本科草下部枯叶上,单行排列于叶缘,每雌产卵380余粒。产卵后,枯叶卷起,将卵包于其中。初孵幼虫爬行能力强,寻得合适食料后,即从基部蛀入,由下向上蛀食,被害草枯萎。当笋出土后幼虫转移其上蛀入笋尖小叶,蛀口外有绿色碎屑堆积。3龄幼虫人笋内,啃食柔软部分。幼虫老熟后由笋侧钻出入土,筑土室化蛹。
防治方法
(1)及早挖除有虫笋,以减少虫口基数。
(2)结合园艺管理清除杂草、铲除产卵场所。
(3)幼虫转株危害时喷洒5%抑太保乳油1500倍液或50%磷胺乳油1000倍液、20%速灭杀丁乳油3000倍液、每克100亿孢子的青虫菌500倍液、50%杀螟松乳油1000倍液。
(4)保护利用天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