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云斑鳃金龟防治

2010/12/26 17:27:05


小云斑鳃金龟学名PolyphyllagracilicornisBlanch.别名:小云斑金龟、小云鳃金龟、褐须金龟子。鳃角金龟科Melolonthidae
分布甘肃(甘肃东部、南部及中部地区)、青海、陕西、宁夏、内蒙古、山西、河北、河南、四川等省(区)。
寄主植物杨、柳、华山松、油松、云杉、栎等多种苗木及农作物。
危害情况成虫不取食,主要是幼虫造成为害,食性杂,为害多种农作物及果树、林木的幼苗和地下部分。在整个生长期取食,常造成毁灭性为害,是苗圃中主要害虫之一。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26~28毫米,体宽13毫米。长椭圆形,红褐或茶褐色,有时呈深褐色。鞘翅褐色,密布不规则的白色或黄色云状毛斑。头小,暗褐色,表面有大刻点和皱纹,并密生淡褐色长纤毛。触节10节,雄虫触角鳃叶部由7节组成,长而大;雌虫鳃叶较小,6节。足褐色,腿节被有褐色细毛;前足胫节外侧雄虫具1齿,雌虫具3齿,末端均有两个大而明显的距,内侧有细毛。
卵乳白色,椭圆形,长3.58毫米,宽2.27毫米。
幼虫体长37~57毫米。头宽7.9~8.5毫米,头长5.6~6毫米,头部前顶毛每侧4~5根,后顶毛每侧1根较长。腹部第1~7节的气门板大小近于相等,第八节气门板明显较小,臀节腹面后部腹毛区钩状毛群中间的刺毛列,每列多由9~14根短锥状刺毛组成,多数两列刺毛平行,亦有两列间刺毛尖端明显靠近,相遇或交叉。刺毛列排列整齐无副列。
蛹橙黄色。长32毫米,宽15毫米。头部小,向下弯曲。触角雄蛹粗大,雌蛹细小。翅芽明显。
生活习性在陇南地区二年一代,世代极不整齐,在活动期间,土内可见各龄幼虫或蛹,但均以幼虫越冬。3月中旬幼虫全部进入为害阶段,幼虫共3龄。老熟幼虫于5月中、下旬作土室化蛹,蛹期约30天。6月中、下旬成虫羽化后,破土室而出,白天潜伏土下,黄昏寻偶交尾,活动频繁,但不取食。雄虫善飞翔,行动活跃,趋光性强。雌虫行动迟缓,不善于飞翔,交尾后4~5天开始产卵,卵散产,每小洞产一粒,产卵入土深度不等,多为10~15厘米。卵期20~26天。
幼虫垂直迁移与土温升降有关,10厘米土温高于8℃,幼虫上升土表危害;10厘米土温低于8℃,幼虫下降越冬。危害期的垂直活动与灌溉等苗圃管理措施有关。幼虫食性杂,取食各种作物、果树苗木及林木幼苗地下部分,在分布区内常造成严重危害。
金龟子防治方法
(1)在苗圃地禁止施未腐熟的厩肥,及时清除杂草和适时灌水,破坏蛴螬适生环境,可减轻危害。
(2)当蛴螬在表土层活动时,适时翻土,随即拾虫;利用成虫趋光性强的特点,羽化期用黑光灯诱杀。
(3)土壤处理播种前用3%呋喃丹颗粒剂或3%甲拌磷颗粒剂每亩15公斤进行土壤杀虫处理。
(4)苗期蛴螬危害,可用50%辛硫磷乳油,40%甲基异柳磷、20%毒丝本400—600倍液,开沟或打孔灌注,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