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紫叶甲的防治技术
2010/12/26 17:28:44
哈尔滨市位于黑龙江省的西部,植物分布较少,属森林与草原的过度带。榆树是该地区自然分布的主要树种之一,榆树由于抗逆性强,寿命长而深受哈尔滨市民的喜爱。目前哈市保留了许多大龄的榆树且生长良好,已成为哈市代表性植物。但近几年来,榆紫叶甲连续危害哈市榆树的健康,有些地方将榆树叶片全部吃光,甚至一年内吃光几次,严重削弱了榆树的生长势,引起了园林行业的高度重视。榆紫叶甲是食性单一的食叶害虫,危害着多龄级的榆树,园林专业人员一直探索着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有效控制榆紫叶甲的技术。笔者自2005年以来,多次参加组织了哈市防治榆紫叶甲的工作,现将榆紫叶甲的防治技术介绍如下并提出在今后防治榆紫叶甲工作中的几点建议和讨论。
1、榆紫叶甲的生物学特性及危害
榆紫叶甲又叫榆紫金花虫(AmbrostomaquadriimpressumMotschlsky)是鞘翅目叶甲科的昆虫。在哈尔滨地区一年发生一代,以成虫在土中越冬。在哈尔滨4月初成虫上树取食交尾产卵,因城市中不同地点小环境条件存在差异,榆紫叶甲出土活动的时间也不相同。近三年,哈市最早发现成虫出土活动时间分别为2005年4月3日,2006年4月6日,2007年4月7日,2008年4月2日。成虫上树后开始取食嫩芽和幼叶,4月下旬至5月初开始产卵,每雌虫每年产卵800余粒,一般产卵于枝稍和叶背,卵长1.7—2.2mm,宽0.8—1.1mm,有淡茶色、茶色和咖啡色,卵期因气温不同而不同,一般4日-14日.幼虫期约20天,幼虫孵化后即取食,共4龄,老熟幼虫在树下土中化蛹,蛹期10天.新羽化成虫上树后大量取食,进入夏季高温时,群集于树干阴凉处夏眠。虫口密度大时,将叶片吃光后也群集在一起呈休眠状态,气温转凉时出蛰活动,并开始交尾,但当年不产卵。9月份以后,相继下树入土越冬,入土深度2-11㎝,一般在距树干60㎝范围内,3-6㎝居多。成虫不能飞翔,具假死性,尤其新羽化成虫及刚越冬后的成虫假死性较强。但在产卵盛期或休眠期,即使摇震枝干,也不易掉落。一头成虫一年内约取食30个叶片,主要危害春榆、家榆和白榆等。榆树在受到榆紫叶甲的危害后,受损叶片的光合作用严重减弱,营养物质积累少,连续危害后很难维持植株正常的生长,导致树木衰弱并濒临死亡。
榆紫叶甲曾在哈市大量发生,主要原因是因该害虫寿命长,繁殖量大以及重视不够而导致防治工作欠帐。2005年以来,哈市对榆紫叶甲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防治,取得较明显的成效。实践证明,经防治的榆树,枝叶繁茂,结果量大,生长势明显好于防治前。据2008年春季调查,哈市榆紫叶甲成虫数显著少于前两年。
2、防治方法
2.1常用的防治方法及分析
2.1.1人工捕捉除治
利用榆紫叶甲的假死性摇震榆树枝干,害虫落地后假死不动,此时便可人工捕杀。该方法简单易行,环保有效,但对于高大榆树难以实施。
2.1.2毒绳防治法
用柴油、机油、速灭杀丁等农药,按1:1:8比例混合并浸泡制作毒绳,在榆紫叶甲出土活动前3-5天在树上捆绑1-2道。该方法效果较好,但毒绳制作及捆绑费工且因毒性较大而不安全。
2.1.3树干涂抹毒环
用柴油、机油和敌杀死等农药,按1:1:10比例混合,涂抹树木主干,能有效防除榆紫叶甲,但涂抹后树干有一个黑圈,影响观赏,且安全性差,对树木生长有一定影响,故园林绿化中不提倡使用。
2.1.4根部施药
使用呋喃丹、氧化乐果等毒性较大的农药根部施用,榆树吸收后传导到各个部位,榆紫叶甲通过取食而中毒死亡。该方法虽然有效,但农药残留造成一定污染,园林树木大多与人群近距离接触,施药的榆树对人群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2.1.5缠结塑料布防治法
用表面光滑的塑料布在主干基部捆绑一圈,宽度在30㎝以上,使叶甲不能爬上树冠取食而达到防治目的。要求树干平滑不存在大空隙,否则塑料捆绑不严而防治效果差。该方法环保有效,但捆绑时间不宜过长,否则将使树干腐烂而影响树木生长。最好春季捆绑至雨季前撤除。
2.1.6树冠防治
若榆紫叶甲已爬上树冠取食,可采用喷洒百虫杀、灭幼脲等低毒、无毒药剂,幼虫盛孵期喷施吡虫啉可湿性粉剂也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树冠防治费工、费药,对高大榆树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因此树冠的化学防治是一种有局限性的补救措施。
2.2探索并推荐的防治方法
榆紫叶甲的防治多少年来一直被称为是园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中的一大难题,许多专家对其都束手无策,由于榆紫叶甲的危害,多年来残缺少叶或光秃无叶的榆树是常见的,严重影响了榆树在城市绿化中的景观效果。因园林绿地的特殊要求,防治工作即要有效去除害虫,又要保护环境,不影响树木的观赏性,并保证对人群的安全性,我们经药剂筛选并结合榆紫叶甲的生活习性,大胆地尝试了一种独创的防治榆紫叶甲的方法——喷干法,取得了可喜的防治效果,此方法在国内园林行业防治榆紫叶甲中未见先例,祢补了防治方法的不足,填补了榆紫叶甲难以防治的空白。
2.2.1新的防治方法
触破是高效氯氰菊脂微胶囊制剂,属环保型药剂,无色、无味,适合在城市园林中使用我们首先进行室内模拟防治效果试验,具体方法为:取一60㎝长的榆树木段,在其上均匀喷洒100——500倍液触破药液,抓取榆紫叶甲成虫让其上爬,观察发现,榆紫叶甲爬上树段约30分钟即产生药效反应,出现不活跃、抽搐等现象,1-3天后彻底死亡。然后将处理过的树干置于室外20天后,重复试验,药效依然明显。2006年起该方法在哈市全面推广,在榆紫叶甲出土前,使用背负式喷雾器向树干上均匀喷涂触破,其防治效果与我们模拟效果完全一致,有效地控制了榆紫叶甲的危害。
2.2.2防治效果与分析
2006—2008年春季以来,对哈市城区的公园绿地内榆树全面采用该方法防治榆紫叶甲,结果表明,喷洒药剂的榆树下均有死亡叶甲成虫,且有些地方数量非常大,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下表是哈市某区域抽查20株60㎝榆树的防治情况统计表:
表:哈市某区域榆树2006年—2008年榆紫叶甲的防治情况统计表
年份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平均死亡虫数(头)
6124
1987
89
由表可明显看出,连年防治榆紫叶甲后,同一地区每年死亡榆紫叶甲成虫明显少于前一年,椐2008年春季调查,哈市榆紫叶甲数量仅有89头,该数量应不会对榆树产生危害。该方法在取得防治效果的同时,未对环境产生污染,未对树木生长及观赏产生影响。但该方法应严格把握时间,在榆紫叶甲出土活动前施用,待越冬成虫基本出土后,药效期已过,可以有效避免对益虫(如有益瓢虫等)产生危害。
3 建议与讨论
3.1今后在园林植物的配置上,尽量不要设计榆树纯林。既使榆紫叶甲大量发生,因其食性专一,其他树木仍可保持健康状况,不会严重影响园林绿化的整体观赏性。
3.2榆紫叶甲的天敌有东北蟾蜍、灰山椒鸟和姬小蜂、大岛小蜂、榆紫叶甲赤眼蜂、长足寄蝇等,因城区环境大多不能提供有利其天敌的生存场所,如何使用天敌防治榆紫叶甲仍是应继续研究的课题。
3.3榆紫叶甲因入土的深度在2—10㎝,且范围较小,可以在土壤化冻后,叶甲出土前挖掘成虫,人工捕杀。
3.4榆紫叶甲的防治应以控制为主,只要其对榆树不严重危害,允许在园林绿地中少量存在,不必要彻底消灭。但应及时观测,控制其发生的数量以不产生危害为宜。
3.5榆紫叶甲的防治方法很多,实施中应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各方法的优点和长处,趋利避害,不必拘泥于某个方法,应以有效、环保和节约为目的。
作者简介:祝长龙(1968),男,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园林科研与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祝长龙施冰蔡纪文 (哈市园林科学研究所,哈尔滨150040;哈尔滨市城市绿化办公室,哈尔滨150040)
①本站信息来源于网络与会员发布,仅供浏览参考,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请谨慎采纳.本站不做任何担保.
②本站未注明稿件来源的稿件均为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意义,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转载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③如转载文章信息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本站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