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仙花病害防治

2010/12/26 17:29:32

大褐斑病发病的植株,叶片如同火烧,故花农又称其为“火团病”,病斑多发生在叶片尖端呈褐色,与健康部分分界明显,常可导致叶片尖端成段枯死。
  防治方法:(1)加强栽培管理。选用无病鳞茎作种球,种植区修筑高畦,以利排水,栽植不宜过密,应保持植株间通风,透光。避免直接对植株喷浇水,以免病菌借水滴飞溅传播。同时要避免连作或与朱顶红、文殊兰等寄主邻作。(2)减少菌源。发病期间,及时摘除病叶。收获后尽早清理大田病叶、病株残体及鳞茎外皮,集中烧毁或深埋,切勿混入肥料中,以减少田间传播或越冬菌源。(3)药剂防治。种植前剥去种球和膜质鳞片,用0.5%的福尔马林浸泡30分钟,或用65%代森锌300倍液浸泡15分钟,可减少初次侵染的病源。从水仙萌发到花期末,定期用75%的百菌清600—800倍液,或用50%的克菌丹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80%代森锌500—700倍液,每隔10天左右喷洒一次;发病严重的,最好将这几种药交替使用。
  鳞茎基腐病这是水仙重要病害之一,主要发生在植株地下部分,地上茎叶也时有发生。水仙生长期间,先是地下部分感病,根系变褐色,呈水渍状腐烂,鳞茎基盘处出现褐色斑点并向上迅速蔓延。
  防治:(1)认真精选种球。剔除有病鳞茎,或剥去部分有病鳞片并烧毁。(2)避免造成伤口。以减少病菌侵染的机会。挖出的种球需迅速晒干,并贮于干燥、通风、阴凉的场所。(3)药剂防治。种植前可用50%苯来特500倍液浸渍鳞茎15—30分钟,或用福尔马林120倍液浸种球3.5小时。据试验,经这样处理防治效果可达75.8%。当已发病时,也可用苯来特或多菌灵800倍液及时浇植株根部。
  茎线虫病此病的病原是甘薯茎线虫,除危害水仙外,还危害郁金香、唐菖蒲、风铃草、报春花等。主要危害鳞茎,也能危害叶片,感病鳞茎的横切面,有1至数个深色环,鳞茎病组织内有许多乳白色线虫。叶片被侵染后,产生浅黄色小疱状斑,并呈畸形扭曲。
  防治:(1)加强检疫。茎线虫常可随水仙种球远距离传播。因此在引种时必须严格检查,防止病害传出。留种时,应选择无病鳞茎繁殖材料。(2)土壤处理。发现病株及残体,应及时清除并销毁。实行非寄主植物轮作,并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土壤消毒处理可用涕灭威,每平方米1.2—5.6克,加适量细土拌匀施入播种沟或种植穴内,或试用80%棉隆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结合用70%敌克松(地可松、地爽)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浇灌。(3)鳞茎处理。可将有病的种球放在50—52℃热水中浸泡5—10分钟,或放在45—46℃温水中浸10—15分钟,可杀死各球内线虫。
  病毒病目前此病在我国普遍发生。其病毒有花叶病毒、黄条斑病毒、潜隐病毒和条纹病毒。染病水仙症状,表现叶片黄化、扭曲,植株明显矮小瘦弱。另外,还有潜隐病和条纹病,由病毒所致,其症状表现复杂化。
  防治:水仙病毒,通过叶蝉、汁液与接触传播,带毒的鳞茎及子球也是传播的重要途径。桃蚜及其他蚜虫也可传播病毒。针对此情况,可采取以下防治措施:(1)采用组织培养与热处理相结合的方法脱毒,培养无毒苗,并建立无毒母球生产基地。(2)注意田间卫生,发现病株立即拔除并销毁,以免传毒。(3)喷洒杀虫剂,防治桃蚜及其他蚜虫以及叶蝉等传毒昆虫。以上方法应结合综合治理、才能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