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罗兰枯萎病

2010/12/27 13:31:45

症状 全株发病,初为下叶的叶脉退色变黄,叶脉变黄的顺序是由下叶往上叶发展,下叶整个黄化枯死,低温栽培时,下叶症状与缺乏营养元素症状相似。温度高时,可转成急性症状,整株枯萎或植株一半凋萎,接着枯死。横切茎基部可看到维管束变为褐色。
病原 为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 Schlechtendahl f. sp. Conglutinans (Wollenweber) Snyder et Hansen
发病条件
1)、该病菌在土温28℃时易侵染植株发病,在33℃以上或21℃以下时不利发病。
2)、土壤板结,透水性差,及有根线虫为害的伤口,枯萎病加重。
防治方法
1、轮作与施肥 实行3-4年的轮作。基肥要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料,撒施放均匀,以免发生烧根造成伤口。
2、在初见病株时,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50%苯来特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灌注植株根部周围土壤,每株灌药液300毫升,每隔10天左右灌一次


相关信息
  • 紫罗兰枯萎病 2010-12-27
  • 紫罗兰枯萎病的防治 2011-1-21
  • 紫罗兰枯萎病的防治方法 2013-8-30
  • 滴水观音枯萎病 2011-7-14
  • 万寿菊枯萎病 2011-7-07
  • 乌头枯萎病 2010-12-28
  • 翠菊枯萎病 2010-12-27
  • 唐菖蒲枯萎病 2010-8-29
  • 仙客来枯萎病 2010-5-30
  • 郁金香枯萎病 2010-5-30
  • 康乃馨细菌性枯萎病 2014-2-18
  • 如何防治百合枯萎病? 2014-2-17
  • 怎样防治草莓枯萎病 2013-12-02
  • 如何防治香蕉枯萎病 2013-11-18
  • 蒲公英枯萎病防治方法 2013-9-12
  • 蒲公英枯萎病的防治 2011-10-24
  • 君子兰叶片枯萎病防治 2011-10-06
  • 如何防治唐菖蒲枯萎病 2011-7-10
  • 八月菊枯萎病 2011-7-07
  • 桔梗花枯萎病防治 201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