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黑斑病与褐斑病

2010/12/27 13:32:06

菊花黑斑病和褐斑病,是菊花上的常见病害。除危害菊花外,也危害野菊、甘菊、除虫菊等多种属植物。
症状:菊花黑斑点与褐斑病症状很近似。 发病初期在叶片上出现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一的紫褐色病斑,后变成黑色到黑褐色,直径2~10毫米。病部与健康部界线明显,后期病斑中心变成灰色,出现细小黑点。病斑多时可相互连接,叶色变黄,进而焦枯病株从下部叶片开始,顺次向上枯死。严重时仅留上部2~3张叶片,发黑干枯的病叶悬挂于茎干上,可久不脱落。
病原:菊花黑斑病病原为菊壳针孢菌(Septoria chrysanthemella Sacc)属腔孢纲、球壳孢目。分生孢子器埋生于叶面,散生或聚生,球形或亚球形,直径78~123微米。褐色至黑色,器壁膜质,有孔口,孔口直径12~17微米。分生孢子梗短,不明显。分生孢子针状,直或稍变曲,大小为36~65×1.5~2.5微米,无色,有隔膜4~9个。菊花褐斑病病原菌 Septoria chrysan-themiindici. Bubak et Kabat。
传染途径:菊花黑斑病病菌以分生孢子器或菌丝在病株残体上越冬,翌年温湿度适宜时,分生孢子器在降雨后从孔口溢出白色、弯曲、丝状孢子角,经雨水融化后随风雨传播危害,从伤口或直接侵入。露地每年4~10月可发生,以秋季发病最重,在气温24~28℃,致死温度55℃10分钟。只能在水中或水膜状况下萌发,PH值以5~7为适宜。品种间抗病性存在有差异。
防治方法:
1、加强栽培管理:温室栽培时,注意通风降低室内湿度,增施磷钾肥,保证充足的氮素营养,提高植株的抗病力。发现病叶、病果及时摘除销毁或深埋。
2、 药剂防治 (1) 药剂喷雾:在发病初期可用下列药剂进行喷雾。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40%灭菌丹或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400倍液,64%杀毒矾M8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每667米2喷药液50~60千克,每7天喷一次,连续4~5次。只要防治的早,坚持如期防治,喷得周到细致,即能取得明显的防治效果。 (2) 试用烟熏剂(适用于温室、大棚):定植前用硫磺烟熏、消毒。每1000平方米用硫磺粉250克,锯末500克混合后,用红煤球点燃,密闭一夜。在生长期每亩可用46%百菌清烟熏剂250克,在傍晚熏蒸。 (3) 试用粉尘施药(适用于温室、大棚):施5%百菌清复合粉剂,每次每667米2用药量公斤,用丰收5型或10型喷粉器喷撒。
最好与喷雾防治轮换使用,每七八天喷一次,喷粉在日出前或落后进行,喷粉后封闭棚、室、使株充分着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