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白绢病

2010/12/27 13:32:18

该病是菊花的重要病害。在我国长江流域发生较严重。病株生长衰弱,甚至枯萎死亡。
症状 该病主要发生在植株近地面的茎基部,感病株茎基部变成褐色,腐烂,致使茎使茎叶萎蔫,严重时植株枯死。腐烂的茎部皮层易剥落,病组织上长出1层白色绢丝状物,即菌丝,边缘呈放射状。发病后期病部长出许多茶褐色(如油菜籽状)的菌核。
传染途径 该病由齐整小核菌(参考大丽花白绢病)侵染所致。病菌以菌核在土壤中或菌丝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通过菌丝在土壤中从病株向健株蔓延,还通过雨水、栽培管理活动而传播。菌核在土壤内能存活5~6年。因此,在连作,高温、高温、高湿,疏松的砂壤土中,植株过密,通风、透光不良等条件下,均易发病。
菊花白绢病的侵染循环防治方法
1、发病初期用15%粉锈宁或50%甲基立枯磷可湿性粉剂,对细土100~200份,撒在病部根茎处,防效明显。也可在植株基部及周围土壤中喷洒50%代森铵1000倍液,过7~10天后,再喷洒1次。此后再用70%托布津1000倍液,或50%多菌灵1000倍液施于根际土壤,以抑制病害蔓延。重病株拔除后,可用50%代森铵500倍液,或石灰粉灌、撒病穴,对土壤消毒。
2、可用82木霉麸皮生物制剂(浙江农业大学植保系生产),施入土壤中,使土壤保持一定的湿度,以促进木霉菌的大量繁殖,达到抑制病原菌,防治病害的目。


相关信息
  • 菊花白绢病 2010-12-27
  • 菊花白绢病防治 2011-1-20
  • 菊花 2010-12-15
  • 园林植物药用菊花白绢病的防治 2013-11-13
  • 菊花白绢病的危害与防治 2011-7-15
  • 菊花灰斑病 2011-7-27
  • 缩枝法养菊花 2011-7-04
  • 菊花青枯病 2010-12-27
  • 菊花缺硼症 2010-12-27
  • 菊花缺钾症 2010-12-27
  • 菊花花腐病 2010-12-27
  • 菊花棉蚜 2010-12-27
  • 菊花缺锰症 2010-12-27
  • 菊花缺锌症 2010-12-27
  • 菊花疫病 2010-12-27
  • 菊花灰霉病 2010-12-27
  • 菊花缺镁症 2010-12-27
  • 菊花缺铁症 2010-12-27
  • 菊花扦插 2010-12-15
  • 菊花斑枯病 2010-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