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横锥大象虫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2010/12/28 19:51:26


【别称】长足大象虫,学名Cyrtotrachelus buqueti Guer

【类属】属鞘翅目象虫科

【分布】广东、广西、贵州、四川等地

【危害】可以为害粉单竹、大头竹、青皮竹等的竹笋。成虫啄食竹笋补充营养,被害笋长成畸形竹或断头折梢。幼虫在笋中取食,被害笋多数不能成竹。

【形态特征】 雌成虫体长,雄成虫体长。体橙黄色或黑褐色。卵长椭圆形,初产时乳白色,有光泽。老熟幼虫,乳白色,取食后体乳黄色。蛹体长,初为橙黄色,渐变为土黄色。茧附有竹叶碎片、杂草与泥土。

【发生规律】在广东1年1代,以成虫于土中越冬。翌年6月中旬出土,8月中、下旬为出土盛期,10月上旬成虫终见。幼虫危害期为6月下旬-10月中旬。7月中旬-10月下旬-10月下旬化蛹,8月-11月上旬羽化为成虫越冬。成虫有伪死性,受振动后即掉落地面。

【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

对竹林劈山松土,破坏越冬土茧,不仅可以减少来年虫源数,还可以增强植株长势,减少为害;还可于成虫盛发期,利用其伪死性, 振落捕捉。
(2)药剂防治。

林间发现有虫为害时,可用40%氧化乐果或废机油涂于竹秆或笋壳上,防止上树为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