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首页
苗木供应
最新供应
普通供应
苗木求购
最新求购
会员求购
最新报价
产品图片
苗木黄页
资源专题
站务指南
注册
登录
天天苗木网
>>
资源专题
>>
苗木综合
>>
花卉养殖
>> 详情显示
苗木供应
苗木求购
苗木报价
苗木企业
产品图片
苗木栽培
苗木行情
花卉养殖
相关资讯
苗木品种
果树苗木
供应热搜:
法桐
白蜡
国槐
雪松
樱桃苗
核桃苗
连翘苗
苹果苗
桂花
•
今日最新苗木求购信息
0
条
•
手机访问:www.hm160.cn或搜索天天苗木网
•
手机也可以扫描左侧二维码快速访问
杭州古代的花木文化
2010/12/31 15:08:23
纵观杭州的文化发展史,花木文化是西湖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杭州独特的亚热带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花木文化伴随着经济发展而发展。许多重要的花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会显著地兴旺,并出现相关的历史人物。他们赋予了花木崭新的、丰富的人文意义,使之由纯粹的自然景观变为人们精神志趣的寄托和象征,使西湖花木获得了美好的精神内蕴。
杭人喜花由来已久,大约从北宋始,农历二月半是杭人赏花、买花的日子,这天称花朝节。一清早杭人群集上天竺观音会去买花,买花者以妇人为多,嫩红娇紫,簪花助妆,也有文人雅士,买花去插瓶盆,案头清供,添人诗思。卖花郎则挑着满筐满篮的各式鲜花,沿街叫卖,叫卖声十分好听,节奏宛如唱歌一般。杭城有位词人乔梦符有一首《卖花声》写道:“侵晓园丁叫道,娇红嫩紫。巧工夫、攒枝饱蕊,行歌伫立,洒洗妆新水。卷香风,看街帘起。深深巷陌,有个重门开未?忽惊他,寻春梦美。穿窗透阁,便凭伊唤取,惜花人,在谁眼底?”官宦富家,自然是购花的大户,他们需要大量名贵花卉来点缀庭院和内室。南宋时许、史是两大豪富家,每到春季需采购大量花卉,“采夫携得将何处?担入宫城许史家。”南宋诗人写的就是他们。至于平头老百姓,名贵花卉买不起,爱美的女人们也要买几枝花儿“俏枝斜插双头钗”。元代时杭州妇人们喜欢在头上插茉莉花,因为此花是双头的,这是成双作对家庭幸福的好兆头。当时杭州诗人申屠衡有诗道:“白苎衫儿双鬓丫,望湖亭子是侬家。红船撑入柳阴去,买得双头茉莉花。”
南宋时,春季里西湖上有许多卖花的小艇,他们专围着那些游船叫卖鲜花,在湖光山色间,卖花声此起彼落,一时间满船繁花与岸边锦花争妍,更显得西湖春光撩人。宋代杭州诗人宇文公谅有首《竹枝词》写道:“赤栏桥低官柳斜,粉墙短短阿谁家?女郎恰抱琵琶出,早有小船来卖花。”讲的就是卖花小船盯着俏打扮的歌女们,一枝花儿斜插鬓际,自然倍增妩媚不少。
南宋时由于杭州每天都需要大量的花木,专门营销花木的“花市”应运而生。当时城内比较集中的花木市场有三处:城南凤山门、城西钱塘门和奉安坊官巷口一带。其中又以官巷口花市最大,这儿花木商店一家挨着一家,专门经营各种花卉、盆景、工艺花。在城北的马塍,即今天老杭大一带早在800多年前的南宋就是杭城花木的集散地和生产地。据《西湖游览志》记载:“东西马塍在溜水桥北,以河分界。并河而东,抵北关外,为东马塍。河之西,上泥桥、下泥桥至西隐桥为西马塍。”马塍地区土地肥沃,居民世代从事花卉业,苗圃、花圃比比皆是,“皆植径松异桧,四时奇花,彩巧窠儿(盆景),多为龙蟠凤舞,飞禽走兽状,每日市于都城。”当时杭城有民谚道:“春赏牡丹夏观荷,秋有金桂凤尾菊。待到寒冬看腊梅,一年四季花不绝。”说出了杭城花市的繁华,也道出了杭州人热爱生活,追求环境优美的高尚情操和文明传统。
千百年来杭人最喜爱的花卉有梅花、桃花、荷花、桂花等。他们一代又一代地广植遍种着这些花卉,美化着杭州这块美丽的故土,同时又以众多的诗篇佳作赞美它们,给予人格化,表达了杭人追求质朴自然、清新高贵的节操和蔑视权贵、想往闲适、自得其乐的心境和品行。
先说梅吧。自宋始杭人就广植梅花,最集中赏梅处有三:灵峰、孤山与西溪。灵峰三面竹山环抱,深坞幽泉,吴越王时就有灵峰寺,僧人就广植梅。到清道光年间,寺侧环植梅树数百。清代杭州诗人周庆云在寺门题有楹联“占得灵峰十笏地,分来孤屿万梅花。”可见当时梅事之盛;孤山赏梅从唐代白居易时已成盛事。白居易有诗道:“三年闲闷在余杭,曾为梅花醉几场。伍祖庙边繁似雪,孤山园里丽如妆。”到北宋林逋时,他那“梅妻鹤子”的佳话与他赞梅佳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更为梅增添了浓郁的文化色彩。把梅作为高洁志趣不肯同流合污的傲岸品格的寄托与象征;西溪,目前市委市府正在花大力气修复,恢复其赏梅功能是西溪城市湿地的任务之一。清代杭州诗人鲍珍有诗道:“西溪水殊清,石壁削寒翠。密竹障远天,梅花拥村聚。花时如白雪,人家隐香雾。”可见西溪也是杭州一大赏梅佳地,不过它与西湖赏梅相比野趣一点、俗气一点、朴素一点罢了。
桃花,是西湖的名花。据《武林旧事》和《梦粱录》记载,早在南宋时,桃已广植于皇宫、园林及广大市郊城区。苏堤、包家山、半道红、栖霞岭等处是南宋主要赏桃地。陆游在西湖赏桃后有诗道:“花泾二月桃花发,霞照波心锦里山。”明代杭州西湖也广植桃,当时的杭州文人高濂在《四时幽赏录》中有篇散文,专写《苏堤看桃花》,他说六桥桃花的风韵,因一天不同时辰、朝暮晴雨的不同,可分六态:“晨间桃花娇怯新妆;月下桃花,风致幽闲;夕阳中桃花,风度羞涩;微雨中桃花暖艳融酥;灯光下桃花,仪态万千;将残的,铅华稍减。”到了清代,清明赏桃仍成为一种风尚,清代诗人厉樊榭有诗道:“花梢湖影展晓镜,诸峰浮渲梳新髻。……兴酣花下或成梦,梦作蝴蝶飞翩翩。”杭人爱桃,就因为它既有丰富的色彩打动游人的心,也有红绿相同、相互更迭的动态美吸引游人。所以当红霞一片映入湖中,花光水影,分外娇艳时,正是它那迷人的风韵在消魂勾魄处。
六七月骄阳似火的西湖,可谓是荷的世界。《西湖志》云:从宋代始,西湖就广植荷,莲叶接天,荷花满湖,尤其是曲院一带,里湖一角,“香风徐来,水波不兴。绿盖红衣,照灼云日”,苏东坡守杭时有《江城子》词一首道:“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一朵芙蕖(荷花)开过尚盈盈。”可见北宋时西湖荷花花事之盛。到了南宋,杨万里那首荷花诗更是家喻户晓,“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明清两代,荷花经久不衰,仍成为杭人夏季最喜爱的花卉。清代女诗人方芳佩有《忆西湖》一首:“清凉世界水晶宫,亚字栏杜面面风。今夜若教身作蝶,只应飞入藕花中。”
杭人赏花喜荷,既有浪漫色彩,又有讲实惠的一面,因为荷香在那炎热的暑天能给人清凉,吸入香气,心肺宛如洗涤过一般的舒泰,另外那花下之藕又稠滑香甜,花中之莲白嫩爽口,难怪延续到今,西湖藕粉仍闻名天下。
杭人喜桂,在庭院、寺院、园林、街巷中广植桂,直到今日,仍把它奉为“市花”,可见杭人爱桂情结之深。
杭州植桂,最早可追溯到唐代。唐代诗人宋之问有诗:“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唐代杭人将桂说得颇具神秘色彩,说“八月十五夜,月有浓华,云无纤迹,灵隐寺殿堂左右,天降灵实,其繁如雨,其大如豆,其圆如珠,其色白者、黄者、黑者,壳如芡实,味辛,识者曰:“此月中桂子也。”
到了北宋,苏东坡守杭州时,也认为杭州的桂子是从蟾窟(即月亮)中落下来的。他有《送花赠元素》诗一首,云:“月阕霜浓细蕊干,此花原属桂堂仙。鹫峰子落惊前夜,蟾窟枝空记昔年”。到了明代,赏西湖桂花,就以满觉陇为最著名了。明代杭州文学家高濂在他著作《四时幽赏录》中写道:“满家弄者,其村若墉若栉。一村以市花为业,各省取给于此。秋时,策蹇入山看花,从数里外便触清馥。入经珠英琼树,香满空山,快赏幽深,恍入灵鹫金栗世界。”到清代,满觉陇仍为杭州赏桂胜地。那时满觉陇一带桂树迤逦数里,桂树高下连云,每当秋风拂过,浓密的桂子纷乱飘落,霎时淅淅地下起金色的桂雨,引人无穷遐想,难怪清代杭州诗人朱昆田写诗赞道:“亭前桂花发,一榻亭中安。绿鬟缀金粟,意态何珊珊!”
杭人爱桂,一是它色彩美,深黄色为金桂,淡黄色为银桂,深黄而泛作红色为丹桂,花开四季为四季桂,月月开花的为月桂,初秋开的为早桂,晚秋开的为晚桂,这样花季很长;二是因为它香浓,芬芳馥郁,奇香扑鼻,一株桂花可满院浓香,一片桂林,可使数里外香飘云天;三是桂花实用,讲究实惠的杭州人用蜜酿制成桂花糖做成桂花糖、桂花粟子羹、桂花藕粉,每当桂花开时,邀上亲朋好友,在桂树下品茗小酌,畅怀聚谈,再品尝这些风味小吃,其乐无穷。
秋季,杭人除爱桂外,还钟情于菊。在万木枯萎,万花凋零时节,唯有菊花还翘楚西湖,染尽湖光山色。据《钱塘县志》载:“西湖多市菊者,其种黄者九十有三;白者八十有三;紫者三十;粉红者二十有四;称异品者十有八。近日土人又以各菊互接,则白间黄,黄间红,尤参错可爱。”可见在南宋时西湖菊花不仅品种层出不穷,而且已成人们游赏的主要花卉之一了。到今天,西湖菊花已有二千多个品种,花型各异,花色纷呈,“西湖菊展”已成为国内重要的花事活动。
秋菊,色鲜而艳丽,香淡而清芬,花稀茎疏而傲霜寒,素萼攒翠而矜晚节,故在杭州百花中允享逸品之雅誉。古代歌颂菊花的诗文词赋实在太多,举不胜举,其中南宋末年杭州诗人郑所南所著的《铁函心史》中的那首菊花诗特别能反映出杭州人的爱国主义情怀。当时杭州被元兵攻破,南宋亡国。郑所南,这位铁骨嶙峋的爱国者,一唱三叹,晚节黄花,坚贞不屈,真是诗如其人,不同凡俗。诗云:“万木摇落百草死,正色与秋争光明;前时独立抱寂寞,心香贞烈透寥廓。”去年省某剧团上演歌舞剧《菊夫人》,写的就是南宋皇宫中有位善歌善舞的菊夫人,不但美貌高艺,而且不畏权贵,不慕名利,很有点杭州人那“杭铁头”的味道。又有明代杭州名儒陆平泉,初入史馆时,与同事们一齐去见奸相严嵩,大家争先恐后挤上前去献媚,唯独陆平泉不屑争竞,退居最后。归途中大家问他为何不上前参拜,他指着路边的菊花说:“诸君且从容一些,不要挤坏了陶渊明!”话中有刺,十分隽妙,大家听了都面露愧色,自叹不如陆平泉。可见菊已人格化了。
此外,杭人自古还广植杏、樱、榴、茶、兰、牡丹、玫瑰、海棠、芍药等花卉,使西湖成为一个花的世界,四季花开不败,万紫千红层出不穷,使湖山更妩媚秀丽。
杭人除花卉外,还用大量树木点缀湖山,装饰着杭城,使自己的生存环境更美好,空气更清新,生活更丰富多彩。
杭人爱柳,垂柳婀娜多姿,青丝万缕,垂垂袅袅于湖边淡云疏雨间。我们可从大量的西湖诗词中看到柳的影子,如:“苏公堤远柳生烟”、“西湖湖上可怜春,烟柳风花最恼人”、“唯有断桥残柳树,淡烟犹镇乱啼鸟”等等。
柳树之所以能成为西湖重要的绿化树种,很重要的一点是它生命力极强,可以“无心插柳柳成荫”。杭人欣赏它随遇而安的品德,能在或潮湿或干旱或贫瘠或肥沃的地方安家。而且它有特殊的药用价值,早在唐代,杭人就用它的根皮、枝叶入药,其性苦寒无毒,有除痰、明目、清热防风、止痛、消肿之功效。
“六桥烟柳”是古代杭州钱塘十景之一,在早春时分,柳枝率先发芽,远望之,则象笼罩上一层绿雾,所以诗人们经常用烟柳来形容它。杭州著名民族英雄于谦就有“涌金门外柳如烟”的名句;“西湖窈窕三十里,柳丝含烟拂湖水”是明代诗人皇甫渚《西湖歌》中的佳章;“涌金门外柳如金,三日不来成绿阴,折取一枝入城去,教人知道已春深。”这是明代诗人贡性子的咏柳诗。每到清明前后,白堤、苏堤及西湖岸边万千柳条倒垂,风光十分旖旎。因为,柳是西湖春天的报信者。
杭人爱松。万松岭、九里松是杭州西湖中两处多松的佳地和名胜。南宋时万松岭在皇宫城墙外,红墙碧松已成一景,当时有宫廷画师的《万松金阙图》,明代诗人高启题诗画上有“长松掀髯若群龙,下绕宫阙云千重”句子。到了清代雍正年间,李卫主浙,曾补种松树上万株,重现“凤岭松涛”之景。正因为这儿夏季松树蔽日,暑气顿消,所以自明清始这儿就辟为书院(明代万松书院和清代敷文书院),产生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美丽爱情故事;九里松为唐代刺史袁仁敬为美化环境,在行春桥与灵竺路之间九里长的路段,“广植松树,左右各三行,每行相距八尺。数年后苍翠夹道,阴霭如云,日光穿漏,若碎金屑玉。人行其间,衣裤皆绿。”这是《西湖志》上的记载。
杭人爱枫,因为西湖秋色中的佼佼者是枫。丹枫红叶,白云碧天,给人以视觉美。《西湖四时游兴》中有这么段话:“苏堤南路,枫叶最佳,秋老霜凝,弥形鲜艳,停车小坐,红霞片片,挟风飞堕,令人错认桃林。西湖的秋枫,色彩斑斓,有深红,红得似火,这就是“枫叶满川红欲燃”;有丹砂红,如“丹枫换叶随秋老”;有黄红,如“西湖三百寺,今日复来游。满路皆黄叶,诸僧尽白头”。真是色彩缤纷,把个西湖的秋季,渲染得风韵独异。
杭人爱樟,樟在杭州今日评为市树,可真喜爱已久。樟树属高大常绿乔木,绿化树种中的优秀者。它全身是宝,叶可饲樟蚕,其蚕丝是鱼网的好材料;全身可提炼樟脑和樟油,广泛用于医药、防腐、防虫蛀、制香料;木材,纹理顺直,为良材;树根,可制成工艺品。杭州城内湖畔山中处处可见古老樟树,如三台山法相寺后有棵1000多年的“唐樟”,在吴山城隍庙前有10多株“宋樟”,已有800年树龄,树冠可覆盖数亩,为市民夏季纳凉好地方;城东金衙庄路中央有几株“明樟”,曾是明代杭州学者吟诗著文切嗟学问之处。城中朝晖路、丰潭路、宝俶路及城外放鹤亭、花港、九溪等到处可见数百年之擎天古樟。
杭人爱的树木甚多,种植也广,如乌桕、银杏、枫香……,它们装点湖山,绿化城市,为杭州千百年来的花木文化增光添彩。杭州人又赋予花木以人文精神,用它们种种风韵风骨来陶冶自己的人格和性情,培养自己高尚的人生境界,形成了西湖独特的文化传统。
相关信息
□
杭州古代的花木文化
2010-12-31
□
中国的花木文化与民情风俗
2010-12-31
□
古代的插花艺术
2011-6-06
□
古代稀的繁殖管理
2011-3-05
□
杏的国内文化
2013-10-05
□
鲜花的文化内涵
2011-6-06
□
君子兰的文化价值
2008-6-30
□
杏花的历代文化传承
2014-3-20
□
浅谈大花蕙兰的文化价值
2014-2-18
□
中国花文化的情结
2011-3-06
□
喇叭水仙的文化内涵
2011-1-04
□
杭州花卉市场
2007-8-29
□
古代稀的繁殖方法及栽培管理
2011-6-06
□
古代美女最爱的几种养颜植物
2010-8-26
□
红豆(相思豆)的文化寓义
2012-8-31
□
剑兰的栽培特性和文化
2011-7-10
□
岭南庭园文化的全新演绎
2011-3-08
□
杭州新胸蚜防治
2011-1-20
□
花卉文化
2008-6-28
□
古代养生美容方
2010-8-26
版权与免责声明
:
①本站信息来源于网络与会员发布,仅供浏览参考,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请谨慎采纳.本站不做任何担保.
②本站未注明稿件来源的稿件均为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意义,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转载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③如转载文章信息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本站取得联系.
最新苗木资讯信息
苗木种植后的养护
栽植后回填土应尽量多填
种植前应进行苗木根系修剪
苗木移植前的准备工作
反季节种植的苗木起挖前的准备工作
苗木属地对比
今日苗木求购信息
0条
河南求购胸径10公分乌桕
江苏求购胸径14公分银杏树
山东求购17公分速生白蜡
江苏求购地劲14公分美人梅
江苏求购12公分樱花
广东求购栾树15分 全冠10分腊肠
平台指南
入员注册
苗木求购信息
平台更新
通知公告
站点导航
二维码汇总
会员服务
苗木求购
管理登录
最新报价
认证展示
店铺布置
苗木价格
使用帮助
证照认证
登录答疑
注册流程
配图上传
微信访问指南
二维码设置
站务信息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发展历程
手机访问
注册条款
扫码访问
站点地图
天天苗木网
:中国绿化苗木信息服务网站欢迎您!
Copyright@2021-2022
天天苗木网
QQ
客户端
手机页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