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苗木网 >> 资源专题 >> 绿化乔木 >> 杨树 >> 详情显示

杨树食叶害虫——杨小舟蛾防治技术

2010/12/26 17:26:51

杨小舟蛾属鳞翅目舟蛾科昆虫,是杨、柳树的常见食叶害虫,在我国分布广泛,为害严重。浙江、江苏、安徽等地杨树集中分布区经常暴发成灾。
由于去冬今春以来气候条件持续适宜杨树食叶害虫的繁殖和发育,种群数量快速积累,导致我市周边地区杨树食叶害虫(主要是杨小舟蛾)发生较为严重,局部地区已经暴发成灾,近期,我市部分农田林网、绿色通道、丰产林地块也出现杨树叶片被吃光吃残的现象,严重影响杨树正常生长。现将杨小舟蛾生物学特性、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介绍如下:
为害特点:杨小舟蛾以幼虫啃食为害杨树叶片,幼虫有群集性,常群集为害,将叶片食光,仅留下叶表皮及叶脉,严重时整株树木叶片吃光,如不及时防治,将导致杨树二次发芽,甚至造成树木死亡。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1-14毫米,翅展24-26毫米。体色变化较多,有黄褐、红褐和暗褐等色。前翅有3条具暗边的灰白色横线,内横线似1对小括号,中横线像"八"字形,外横线呈倒"八"字的波浪形。横脉为1小黑点。后翅臀角有1褐色或红褐色小斑。
卵:黄绿色,半球形,呈块状排列于叶面。
幼虫:老熟幼虫体长21-23毫米,体色变化大,呈灰褐色、灰绿色,微具紫色光泽,体侧各具一条黄色纵带,体上生有不显著的肉瘤,以腹部第一节和第八节背面的较大。
发生规律
杨小舟蛾一年生3-4代,以蛹在树洞、落叶、地下松土内越冬。翌年4月中旬羽化成虫,成虫有趋光性,夜晚活动、交尾、产卵,多将卵产于叶片上。各代幼虫的出现期为:第一代为5月上旬;第二代6月中旬至7月上旬;第三代发生于7月下旬至8月上旬;第四代为9月上、中旬,初孵幼虫群集啃食叶表皮,稍大后分散,7、8月高温季节发生严重。幼虫行动迟缓,昼夜取食,老熟幼虫吐丝缀叶化蛹。10月进入越冬期。
综合防治技术
由于杨小舟蛾发生快,暴发点分散,虫龄虫态叠加,单一措施很难控制,必须采取人工、物理、生物制剂等综合防控技术措施,降低虫口密度,控制害虫达到有虫不成灾的目标。
1.人工灭蛹:在杨小舟蛾蛹没有羽化前,将树干基部周围地面的杂草和2cm表土层彻底清除,杀灭虫蛹,减少虫蛹基数。
2.黑光灯诱杀:成虫发生期,利用成虫趋光性,在林间设置黑光灯诱杀成虫。
3.干基打孔注药防治:幼虫孵化前至幼虫幼龄期,在树干基部打孔注药。打孔的个数依据树干的粗细而定,胸径20cm以下的打2-3孔,20-30cm的打3-4孔,30cm以上的不少于4个孔。每孔内注3-5倍的药液6-8ml。药剂应选用内吸性杀虫剂,如:氯胺磷、丁硫克百威等。
4.喷雾防治:在幼虫为害初期,用高压喷雾器械进行叶面喷雾。防治药剂可采用阿维菌素或灭幼脲三号2000—2500倍液,BT制剂800倍液。
5.喷烟防治:幼虫为害期,在上午4—6点或下午16—21点,用烟雾机进行喷烟防治。药剂为1.2%烟碱·苦参碱乳油,配比为药剂:柴油=1:9,亩用药量为30—4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