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台树的栽培技术及在园林上的应用

2011/1/21 19:07:11

灯台树别名女儿木、六角树。树形整齐,大侧枝呈层状,生长宛若灯台,形成美丽的圆锥状树冠,加之花后红果、秋后红叶,是一种优良的集观叶、观果、观形为一体的彩叶树种,被誉为“园林中的珍品”。
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
  灯台树为山茱萸科灯台树属落叶乔木。树高10~15米,树皮光滑,暗灰色,老时浅纵裂,枝条紫红色,无毛,有光泽。树干端直,分枝呈层状,宛如灯台,更似倒挂的伞,层间极其分明,规整,饶富丰韵。单叶互生,常集生于枝梢,叶宽卵形至椭圆形,先端突尖,全缘或为波状,上面深绿色,下面略带灰白色,叶大而碧绿秀美,叶色亮丽,古雅成趣,颇具观赏性。聚伞花序顶生,花小白色,花瓣四片,长披针形。花期在4—6月份,果期在8—10月份。
  灯台树为暖温带树种,产于我国东南部至长江流域以南以及云南、贵州和四川等地,海拔1700~2000米以下的河谷和较湿润的山坡及林地都有分布,属珍贵稀有的乡土树种。
灯台树为深根性树种,喜光,稍耐荫,喜温暖湿润气候及半荫环境,适应性强,有一定耐寒性、耐热性、热旱性,宜在肥沃、湿润、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中生长。
繁殖与管理
  灯台树的繁殖方法主要为种子播种繁殖。10—11月当果由紫红色变为蓝黑色时应及时采收,过晚种子易散落。果实采回堆沤3—5天,当果皮软化后装入筐内置水中搓洗,淘去腐烂的外果皮和中果皮,用草木灰或5%的碱水去油质后置于室内通风阴干,去杂后随即播种或低温层积沙藏,于翌年3月露地条播。播种前用清水浸种,条播行距30~40 厘米,株距10~15厘米,每667平方米播种量10千克,筛土覆盖,以不见种子为度。播后盖草,约翌年春季4—5月即可出苗。第1年生长量小,高为30厘米左右,第2年生长加快,第3年后每年生长1米以上,并呈现出优美的树冠和树姿。灯台树的移栽定植时间宜在秋季落叶后或早春冬芽萌动前的雨后阴天进行。种植穴内施适量基肥,栽后灌足定根水,生长期要保持土壤湿润,2—3年施肥一次。由于其树形优美,一般不需要整形修剪。但在种植疏密不同以及光照不均等因素的影响下,容易形成偏冠。若出现偏冠后,在夏末秋初,缩剪凸出的枝杈。灯台树长到3米高时一般树冠已有3层至4 层,若冠层太低,最好在早春去掉60厘米以下的枝条。灯台树病虫害少,管理简单、粗放,只需每年冬季树干涂白和深翻树池土壤。
园林观赏应用
  灯台树是优良的园林绿化彩叶树种及我国南方著名的秋色树种。同时落叶层厚,具有改良土壤涵养水源的功能。灯台树核果球形,初为紫红色,成熟后变为蓝黑色。果熟后酸甜,不仅人能食,也是鸟类喜爱的食料。灯台树生长迅速,优美奇特的树姿、繁茂的绿叶,素雅的花朵,紫红色的枝条,以及花后绿叶红果,惟妙惟肖的组合,独具特色,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是园林、公园、庭院、风景区等绿化、置景的佳选,也是优良的集观树、观花、观叶为一体的彩叶树种,被称之为园林绿化中彩叶树种的珍品。适宜在草地孤植、丛植,或于夏季湿润山谷或山坡、湖(池)畔与其他树木混植营造风景树,亦可在园林中栽作庭荫树或公路、街道两旁栽作行道树,更适于森林公园和自然风景区作秋色叶树种片植营造风景林。
经济作用
  除园林应用外, 灯台树木材细致均匀,纹理直而坚硬,易干燥,车镟性能好,可供建筑、家具、玩具、雕刻、农具及制胶合板等用,果肉及种子含油量高,可供食用药并作轻工业及化工原料,树皮可提炼栲胶,叶作饲料及肥料,花是蜜源,全身是宝。
  为适应林种、树种结构的调整和城市生态园林建设之需,千岛湖林场自2001年就开始培育灯台树,对灯台树的形态特征、生态习性、栽培管理、繁育技术等进行系统研究,并建立灯台树苗木基地3公顷,已培育米径为5~8厘米、树冠优美、适宜园林绿化的灯台树大苗1万余株,为当前城市生态园林建设提供了苗木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