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竹锈褐斑病的初步研究

2011/1/20 14:31:02

毛竹锈褐斑病,经初步鉴定,该病由竹裂爪螨(SchizotetranychusbambusaeReck)引起的,主要为害毛竹,但也能为害早竹、雷竹、哺鸡竹、淡竹、石竹、刚竹、苦竹等竹种。目前危害毛竹特别严重,株发病率50%~100%,感病指数26.2~78.8,引起大量落叶,造成竹子生长迟缓,竹材质量、出笋量和毛竹的立竹量大大下降,严重的导致竹林全部枯死,竹山荒芜。
我省诸暨、绍兴、临安、余杭等县的毛竹锈褐斑病发生较重,经踏查和标准地调查,株发病率达50~1oo%,感病指数26.2~78.8,造成毛竹大量落叶,影响毛竹林的出笋和生长,直至大量枯死,直接影响竹农收入,该病除浙江省外。还有北京、陕西、江苏、四川、广西等省市也有分布。该病主要为害毛竹,但也能为害早竹、雷竹、哺鸡竹、淡竹、石竹、刚竹、苦竹等竹种,目前在小杂竹上受害较轻。
症状观察
毛竹锈褐斑病为害叶子,主要在叶子反面或叶柄处危害,受害叶子正面初期呈白色小斑点,受害严重时,整张叶子上有很多白色小斑点,后连成片,由白色慢慢变淡黄色,最后为锈褐色。在叶背结白色丝网,每个丝网中有l~9只害螨,严重时造成大量叶片干枯、脱落,危害新竹,往往使竹秆逐渐皱缩。直至整株枯死。
病原观察和研究
对浙江省上述几个县市进行采样观察和研究,发现毛竹锈褐斑病是有叶螨科、裂爪螨属、竹裂爪螨(SchizotetranyehuambusaeReck)引起的,其特征如下:雌螨体长448.8~530.4tim,宽224.4~258.4tlm。体椭圆形,浅黄白色,躯体上有黑色小斑点。背后具纤细的表皮纹,前足体纵向,后半体横向。背毛13对,细长,具茸毛。越冬代的体色为橙色。雄螨体长326.4~367.2um,宽156.4~176.8tim。体似菱形,浅黄白色,背毛13对,其长度明显短于雌螨,躯体上有黑色小斑点。越冬代的体色为橙色。卵圆球形,直径为121~142.8tim浅黄白色,分散产于叶背或白色丝网中,以叶背为主,半透明,具光泽。越冬的卵为橙色。
发病规律
竹裂爪螨一年发生多代,11月下旬主要以成螨在叶背白色丝网中越冬,翌年3月上中旬开始产卵,世代重囝l竹爱爪螨I.雄螨背面怼2.雌螨前肢跗节3.雄螨须肢跗节‘.气『1沟5.雌螨足I跗节爪和爪间突‘.叠,7~11月高温干燥,竹裂爪螨取食活动繁殖速度剧增,病害严重发生。如1998、1999两年,由于7~11月份气候干燥,此病就严重。
防治措施
(1)加强竹林抚育管理,增施有机肥,促进竹子生长,提高抗病力。
(2)结合冬季钩梢时,把重病株、病落叶清理林外,集中烧毁,减少第2年的侵染源。
(3)由于竹裂爪螨在叶背结白色丝网,故应选用内吸性农药,采用竹腔打孔注药(在竹基部竹节上方,用铁钉打一小孔,用兽医针将药液注入竹腔)。在受害较重的竹林,经多次林间试验,选用50甲胺磷或40氧化乐果的2~5倍液,每株注射3~5ml,防治效果较佳。

马良进 张家敏 [1]浙江林学院,临安 [2]黄岩区林特局,临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