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首页
苗木供应
最新供应
普通供应
苗木求购
最新求购
会员求购
最新报价
产品图片
苗木黄页
资源专题
站务指南
注册
登录
天天苗木网
>>
资源专题
>>
苗木综合
>>
小区绿化
>> 详情显示
苗木供应
苗木求购
苗木报价
苗木企业
产品图片
苗木栽培
苗木行情
花卉养殖
相关资讯
苗木品种
果树苗木
供应热搜:
法桐
白蜡
国槐
雪松
樱桃苗
核桃苗
连翘苗
苹果苗
桂花
•
今日最新苗木求购信息
0
条
•
手机访问:www.hm160.cn或搜索天天苗木网
•
手机也可以扫描左侧二维码快速访问
优质笋用竹林病虫害防治
2011/1/21 10:11:27
优质笋用竹林原来病虫危害较轻,基本可以不防治。近几年来随着竹林面积的大扩展,成千上万亩的连片种植,加上经营强度的提高,如大量使用氮肥,连续覆盖,和农药的大量使用,再加上近几年来冬季气候的暖和,病虫害有越来越加重的趋势。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病虫害防治上要克服单纯农药防治的做法,要引进生态系统和综合防治的观点,特别是营林技术措施防治的做法,使病虫害防治工作事半功倍。由于优质笋用竹的病虫的发生和防治的规律相同,下面主要以早竹为例进行说明。
一优质笋用竹林病虫害防治基本方法
1竹林生态系统的合理构筑
早竹林应和其它森林动植物合理分配空间,不宜成千上万亩的早竹连片种植。利用竹林生态系统内部各种生物之间,生物和环境之间相生相克的关系,使病虫害处在经济允许的范围内。对于病虫害的农药防治要慎重,以免大量杀死天敌,破坏竹林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使病虫越治越严重,并引发次要病虫害的大发生。
2营林技术措施防治
①选好母竹
母竹必须生长旺盛,母竹本身不能带有病虫害。遇上母竹带有病虫害的,必须加以处理后才能引种。否则引种后形成的竹园病虫害就容易发生。
②林地冬耕夏锄草
及时清除竹园内杂草、灌木,切断某些害虫的中间寄主,也可减少林内病虫害发生。冬耕可有效减少地下越冬害虫的数量。
③经营管理
竹林立竹密度不能过密。竹子生长过密,竹园内部光照不够,容易导致病虫害发生。适当钩梢也可以减少一部分病虫害的危害,如蚜虫、煤污病等。施肥灌水可使竹子生长组织迅速增加,从而增强其抗虫性,也可导致某些虫态的害虫死亡。可参照早竹笋用竹成林丰产栽培技术立竹结构调控进行新竹留养老竹清除。
④林地进行轮作
这是非常简单非常有效的营林措施。在由于农户个体土地有限,笋林又似乎是永久的作物,几乎没有人想到轮作。但笋林集约经营后原址上的再造林的不易成功,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出大量土地,竹笋林也应该轮作。
3生物防治、农药防治、物理机械防治可参见九、优良笋用竹绿色无公害栽培技术中的病虫害防治
二常见早竹病害的防治
在早竹病害中,竹秆锈病、竹丛枝病的危害最重,其次有竹黑粉病、竹煤污病等。竹叶锈病、黑痣病也较常见。
竹秆锈病(竹褥病)
分布于我国江苏、浙江、安徽、山东、河南、湖南、湖北、陕西、四川、贵州,广西等省、自治区。主要危害早竹.淡竹.刚竹篌竹、石竹、白哺鸡竹、水竹等。该病一般发生在竹秆的下部和近基部。受害的竹秆材质变脆,降低使用价值。发病严重的竹林,竹秆的中、上部,甚至连小枝也能受害,造成整株枯死,最后导致竹林的衰败。
[病原]竹秆锈病是由担子菌亚门,锈菌目,柄锈菌科,硬层锈菌属的皮下硬层锈菌侵染所致。
[发生特点]每年5—6月份在老病竹上产生夏孢子,借风传播到当年生嫩竹秆的近基部,遇水滴后萌发产生芽管,直接穿过竹秆表皮侵入寄主体内。经过一个较长时间的潜育期后。通常于9月底10月初在竹秆上出现舌状或棱形的褪色病斑,病斑极不明显,难以觉察。到l0月底在病斑上看到土黄褐色的颗粒状的冬孢子堆突破寄主表皮而外露。由于冬袍子堆的不断增殖、扩展,最后相互连接成一片毡状物,长度可达10厘米。冬孢子堆土红色到橙黄色,干后呈黄棕色。翌年的3月中下旬,在冬孢子堆的底部开始发育成夏孢子堆。4月份,冬孢子堆停止发展,遇雨吸水肿胀,最后反卷而脱落。5月中旬以后.病竹上的冬孢子堆基本全部脱落,底部的夏孢子堆成熟而外露,初灰紫色,后呈黄褐色,疏松、粉状,其大小与脱落前的冬孢子堆完全一致。冬孢子萌发产生担孢子,但对竹子无侵染能力。夏孢子堆1年只产生1代,必须在冬孢子堆下形成,如果在早春期间人为的刮除孢子堆,则当年就不能形成夏孢子堆。夏孢子是竹秆锈病的惟一侵染源,可借风传播,但风传的距离一般不超过30厘米。夏孢子到6月底7月初基本上全部飞散完毕,病部呈墨褐色。夏袍子的存活期不长,在一般情况下不超过30天。
竹秆锈病在管理不善、生长过密、植株细弱的竹林内容易发生,特别是地势低、湿度大、生长不良的竹林发病较重。病菌的苗丝体为多年生的,在寄主体内长期存恬,逐年发展,每年产生夏孢子侵染新竹。由于新竹上产生的冬孢子堆在大小或数量上均比老病竹上产生的冬孢子堆要小且少,加上潜育期长,发病部位又近基部,不易觉察,故过去误认为新竹是不受侵染的。
[防治方法]①加强竹林的抚育管理,保持合理的竹林结构,密度不宜过大,以增强竹子的抗病能力。②及时发现竹林中的患病植株,并砍除烧毁。⑧对于留养在竹林内的轻病株,可在3月上中旬刮除病部的冬孢子堆及周围的竹青,疗效较好。④2月份,用煤油或清漆涂于冬孢子堆上,可防止夏袍子堆的产生。⑤加强检疫,防止病株引入。⑥5—6月份,用粉锈宁250~500倍液或0.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喷洒病竹,每隔7—10天喷1次、共喷3次。
竹丛枝病(竹扫帚病)
此病危害早竹、高节竹、刚竹、乌哺鸡竹、麻竹等竹种,特别是刚竹、早竹受害最重,分布最为普通。竹子受害后,生长衰弱,竹笋减少,重者可导致整竹枯死,严重发病的竹林常因此而衰败。
[症状]发病初期只有少数枝条发病,病枝不断延伸成多节而纤细的蔓桂,枝上有鳞片状小叶。病枝节间短,侧枝丛生成鸟巢状,或成团下垂。每年4~6月份,病枝梢端叶鞘内产生白色米粒状物。此为病原菌的子实体。9~10月份,有些新生长出来的病枝梢端叶鞘内也可产生白色米粒状物。病竹在数年内,由少数枝条发病逐渐发展到全部枝条,最后全株枯死。
[病原]竹丛枝病是由子囊菌亚门,球壳目,麦角菌科的瘤痤苗侵染所致。
[发生特点]病菌的分生孢于和子囊孢子均有萌发的能力,经初步研究认为,该病根可能是由个别的嫩梢或芽首先受侵染后逐年发展到全株的。病菌可能潜伏在活的丛枝或芽内越冬,翌年春、秋两季产生抱子,经风雨传播,或随病母竹迁移传播。健康枝被病菌侵染后,当年会产生丛枝。近几年来,该病在雷竹、高节竹等竹林中普遍发生,无论在老竹林还是新造竹林和培育管理好的竹林中都有发生。
[防治方法]①加强竹林的抚育管理,定期樵园、培土施肥,促进新竹生长。②按期砍伐老竹,及早砍除重病竹株,剪除病枝并清出林外烧毁。③造林时不要在有病竹林内挖取母竹,更不能用带病的母竹造林。④4—6月份,用粉锈宁300倍液或50%多苗灵500倍液喷洒2~3次。
竹煤污病(竹煤病、竹烟煤病)
该病在我国各竹区的多种竹子上均有分布。感病竹株在竹叶表面和小枝上覆盖着1层烟煤状粉末,影响竹子的光合作用和呼吸功能,从而使竹子生长衰弱,严重时可造成叶片脱落,小枝枯死,导致竹林衰败。该病主要危害刚竹、毛竹、雷竹、高节竹,哺鸡竹等,丛生竹也极易感染此病。
[症状]煤炱目的真菌,系植物枝、叶表面的腐生菌,以介壳虫、蚜虫、粉虱等昆虫的分泌物为营养来源,有时也能利用植物本身的分泌物。它在叶片表面形成一片墨褐色的、表面粗糙的、厚薄不均匀的菌苔,严重时整个叶片和小枝被菌苔覆盖,以致影响竹子的光合作用。菌苔在缺乏营养或环境不适的条件下,收缩干裂,可自行从叶面剥离。小枝上的症状与叶片上的症状相似。小煤炱目的真菌是植物叶片上的专性寄生菌,菌丝表生、黑色,以吸器伸入寄主的表皮细胞内吸取养分,故在叶片表面通常呈黑色圆形霉点,后扩展成不规则形或相互连接成一片,覆盖在叶子表面。
[病原]竹煤污病是由煤炱目和小煤炱目的多种真菌危害引起的。这两个目的真菌都属于子囊菌亚门,核菌纲,但它们之间的寄生性不同。
[发生特点]病菌借风雨和昆虫传播,常在春秋两季发病。竹煤污病的发生常与竹林管理不善、竹林密度过大、竹子生长细弱以及蚜虫、蚧壳虫的为害有密切关系。
[防治方法]①加强竹林的抚育管理,及时砍伐竹株,保持合理的竹林密度,使竹林通风透光,竹子生长强壮,可减轻发病。②该病由蚧虫、蚜虫诱发引起,因此,应及时防治虫害。
竹疹病(竹黑痣病、竹黑肿病)
目前,已发现该病危害谈竹、刚竹、雷竹等竹种。在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湖南、贵州、云南、四川和台湾省均有分布。
[症状]竹疹病发生在竹叶上。8—9月份,在叶片表面出现灰白色小斑点,后扩大成圆形或纺锤形,颜色也逐渐变为橙黄色至赤色。翌年在病斑表面产生黑色光亮的小斑点(块),其边缘仍为赤色。发病严重时,1张叶片上可产生很多斑点,最后导致叶片枯落。
[病原]竹疹病是由于囊菌亚门,球壳目,黑痣属的真菌危害引起。现已知有7种黑痣苗能危害竹叶,其中山竹圆黑痣菌和竹长黑痣苗为主。
[防治方法]①加强抚育管理,适当疏伐,使竹林通风透光,可减少发病。②可在7~8月份叶片上刚刚出现灰白色病斑时,喷洒5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该药具内吸杀菌作用,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竹黑粉病
该病主要危害刚竹、淡竹、水竹、雷竹等竹种。
[症状]该病通常于5~6月份发生在新枝的嫩梢上。嫩梢受害后顶端稍膨大,叶鞘呈淡紫色,然后随着新枝的伸长,叶鞘开裂,露出1层暗褐色的墨粉即孢子堆,覆盖在嫩梢上,长达1—4毫米。病部可逐渐向下蔓延,黑粉也不断增生,最后可使整个新枝枯死。新枝顶梢受病苗侵染的刺激,常出现丛枝现象。当新竹的多个枝条受害后,可导致憨株枯死。笋期也可受害,被害的竹笋在顶部的笋箨间出现大量的黑粉,当年不死的病竹,病情逐年加重,并于每年的春天产生大量的黑粉状孢子堆。
[病原]竹黑粉病是由担子菌亚门,黑粉菌目的竹黑粉茵寄生引起的。
[发生特点]该病主要以菌丝体在病竹内潜伏越冬,翌年春天在病部产生大量厚垣孢子,借风传播。在合适的湿度下,遇水萌发后侵入寄主。凡是经营管理不善的竹林,特别是竹子生长十分细弱的竹林容易发病。
[防治方法]①加强竹林的抚育管理,增强竹子的抗病能力,可大大减少病害的发生。②对于竹林内的重病株,要在新枝发放前加以砍除;对于轻病株,要清除有病的枝条,并将病株和病枝搬出竹林加以烧毁,就可有效地控制病害的蔓延。
三常见早竹虫害及其防治
竹蚜虫
[分布与为害]竹蚜虫有四种,即竹后粗腿蚜<新种)、竹色蚜、竹梢凸唇斑蚜和矢竹斑蚜。该虫群集于新枝、嫩叶上吸食液汁,并导致产生煤污病,严重影响竹子生长,使竹笋产量大幅度下降。
[形态特征]蚜虫,虫体小,椭圆形,具刺吸式口器,分有翅型与无翅型两种,成虫2毫米左右。竹后粗腿蚜,体淡黄色,一对复眼为紫红色,卵初产时嫩黄色,10余天后渐变灰棕色,不久变黑色。竹色蚜为黑色蚜虫。竹梢凸唇斑蚜为绿色蚜虫(若蚜有红、绿两种颜色,有翅蚜绿色为多)。矢竹斑蚜为黄色蚜虫。
[发生规律]竹蚜1年20余代以上,以卵于11月中旬在叶背过冬,翌年3月份孵化,由有翅蚜进行孤雌生殖。1只有翅蚜能生小蚜l0~15只,l0天左右繁殖1代,11月上旬,若蚜分化雌雄蚜,交尾后产卵,每雌产卵3一5粒。分布于林缘的比分布于林内的多,竹林密度低的比密度大的多。
[防治方法]①保护瓢虫、草蛉,食蚜蝇.蚜茧蜂等蚜虫天敌,以虫治虫。②化学防治:一是竹冠喷雾法,主要适用于低矮竹林和密度稀的竹林.用5%蚜虱净或2.5%功夫乳油或20%杀灭菊酯1000—2000倍液喷雾。二是放烟法,主要适用于大面积.密度大的竹林。在清晨或气压较低的阴湿天气,每667平方米用敌马烟剂l—2千克放烟,防治效果可达99%以上。
竹蚧虫
[分布与为害]我国为害竹子的蚧类害虫有6科151种,但多数为害不重,主要种类有粉蚧科的竹巢粉蚧、竹皱绒粉蚧和竹白尾粉蚧、盾蚧科的竹拟白须盾蚧、竹线盾蚧和霍须盾蚧,分布于我国各竹产区,主要为害刚竹属竹种。前三者为害枝、叶,后三者为秆部重要害虫。均以雌成虫和若虫刺吸竹株组织汁液,致枝、叶枯死,竹株生长势衰退,并诱发竹煤污病,重时可致竹株死亡。
[形态特征]竹巢粉蚧雄成虫梨形,体长2.2—3.3毫米,红褐色。虫体被坚硬蜡质层,呈球形,灰褐色,表面粗糙,寄生于叶鞘处。
[发生规律]竹巢粉蚧1年发生1代,以雌成虫在竹枝叶鞘内越冬,翌年2月份恢复取食,产卵。4—6月份,若虫孵出。竹蚧类喜老竹和阴湿条件,多发生于疏于管理,密度过大、竹龄结构偏老的竹林和位于低洼、阴坡的竹林内。天敌有瓢虫、草蛉和跳小蜂等。
[防治方法]①加强竹林抚育管理,保持合理的立竹密度和竹龄结构,及时伐除3度以上老竹,清除被害枝叶并烧毁,可有效地抑制竹蚧虫的种群增长。②若虫期用特效菊巴马乳油或2.5%功夫乳油l000-2000倍液喷雾。③人工抹杀。
竹小蜂
[分布与为害]为害食用竹的小蜂主要有3种:竹瘿广肩小蜂、竹泰广肩小蜂(中国新记录)属膜翅目,广肩小蜂科;日本同孔金小蜂,属金小蜂科,金小蜂属。在我国各竹区均有分布,为害毛竹、雷竹等。在当年萌发的小枝基部形成膨大的虫瘿,小枝端部新叶簇生,提早脱落,可导致小枝枯死,影响竹子生长,发笋率降低。
[形态特征]竹瘿广肩小蜂成虫体长5一9毫米,全体黑色。腹部细长,翅半透明,密被细毛。雄蜂体稍小,触角长度约为雌蜂的2倍。幼虫细长,乳白色,老熟时体长6~8毫米。
[发生规律]竹瘿广肩小蜂1年发生l代,一瘿一室以蛹在虫瘿内越冬。翌年2月份羽化成虫。3月中下旬,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0℃左右、校叶竹株小枝芽葫动的盛末期,成虫咬圆形孔出瘿。出瘿历期30天左右。成虫白天活动,出瘿后即可交尾产卵,卵产于当年抉叶竹新萌动小枝芽基部节间内,每芽产卵1--3粒。小枝芽扳产卵部位逐渐膨大形成虫瘿。幼虫匿居虫瘿内取食虫瘿内壁组织,9月上中旬老熟化蛹。化蛹期10天左右,虫瘿梭形,长2~4厘米,比正常枝膨大5倍左右,虫瘿表面布有白色粉未,并有枯黄的小箨叶包裹,小枝端部叶片数多于正常枝,略宽短。竹瘿广肩小蜂成虫喜光,故在稀疏林地。阳坡、林绿和四旁绿化的零星竹上虫口密度大,为害重。立竹密度高的竹林内,梢部虫口密度大于下冠层。
[防治方法]①加强竹林的抚育和经营管理,保持合理的立竹密度,受害严重的竹株,更新时将枝叶清出林地外烧毁,可控制竹广肩小蜂于较低虫口密度。②成虫羽化期,用80%敌敌畏乳油1000—1500倍液,或用2.5%敌杀死2000倍液喷雾,每隔3-4天喷一次,连喷3-4次。
竹笋金针虫
[分布与危害]竹笋金针虫属鞘翅目叩甲科,金针虫是叩头虫的幼虫,俗称铁丝虫。该虫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各竹产区。危害早竹、白哺鸡竹、红壳竹、刚竹、淡竹、毛竹、桂竹及其他刚竹属各种竹种。以幼虫取食笋的地下部分及笋的根部,咬啮成纤维状,受害笋不能成竹,造成退笋。
[形态特征]
(1)成虫体长14~19mm,—般15mm左右,黑褐色。鞘翅上有明显的条状纹。
(2)卵近圆形,乳白色,径长0.8—1.Omm。
(3)幼虫体筒形,体长约25mm,宽约2-2.5mm。头黑褐色,体金黄色,胸部与腹部末节颜色较深,腹部末节圆锥形。初孵幼虫淡黄色,随着虫龄增大逐渐加深。
(4)蛹长15-20mm,黄色,裸蛹。
[发生规律]金针虫生活史长,约2—3年完成1代。以幼虫或成虫在地下20~80cm处越冬。幼虫在土温6℃就开始活动,10—20℃为活动盛期。幼虫危害较其他害虫幼虫早.当土温上升到25℃左右,则向深土层移动,11月中旬后,气温下降到6℃以下就停止活动,蛰伏越冬。幼虫期最长达1100多天。老熟幼虫于8~9月在土中13~20cm处作土室化蛹,蛹期20灭左右。成虫在9—10月羽化,当年不出土而越冬,在第2年3-4月出来活动,4—9月为盛期,寿命约200天。卵产于表土中,产卵近百粒,卵期约30天左右。
[防治方法]金针虫是钻蛀性的隐蔽害虫,幼虫又在地下活动,其生物学特性尚未作详尽的了解,有待进一步的观察和研究。在调查中还有其他2种金针虫同时发生危害,其金针虫成虫与幼虫个体较上述一种显著为大,生活史不详。
(1)在竹林中设诱杀堆诱杀幼虫,堆积前杂草用5%亚砷酸钠溶液浸过,草堆大小40cm×40cm×lO~15cm,每亩可设6—8堆,草堆埋入地下lOcm左右。
(2)危害严重的竹林在笋期过后,用90%晶体敌百虫400-500倍液喷浇或用5%辛硫磷颗粒剂按每亩2~2.5公斤,施入表土层防治。
(3)人工挖退笋时将幼虫直接砸死。早竹覆盖提前出笋的竹园禁止使用呋喃丹缓释剂,防止食用中毒。
竹笋夜蛾
[分布与为害]我国已见诸报道的竹笋夜蛾有5种,属鳞翅目,夜蛾科。以竹笋禾夜蛾、笋秀禾夜蛾和淡竹笋夜娥最为常见。国内分布于河南、陕西以南各竹产区,主要为害刚竹屈竹种。多2~3种混同发生,以幼虫蛀入笋内为害,被害笋大多死亡,称“高脚退”。被害轻者可发育成竹,但竹秆被害处节问缩短,基部和中下部遗有圆形蛀孔或纵向条形蛀道,使竹材利用率和商品价值降低。
[形态特征]竹笋禾夜蛾成虫体长14—25毫米,体、翅棕褐色,雌蛾颜色较浅。前翅翅基及近顶角处各有1个倒三角形深褐色斑,外缘由7—8个黑点组成。笋秀禾夜蛾成虫体长11—18毫米,体、翅棕褐色至灰褐色.前翅中央具1个黄白色肾形纹。5种竹笋夜蛾的幼虫均为淡紫褐色,极易混淆,可根据亚背线的形状及其短缺加以区分。
[发生规律]5种竹笋夜蛾的生括史和为害习性相似。1年发生1代,以卵越冬。翌年2月下旬至3月下旬幼虫孵化。初孵幼虫以竹林内禾本科和莎草科杂草为中间寄主,从草基部侵入草茎内取食,4月中下旬竹林出笋后,迁移至笋上取食,从笋的顶端或侧面侵入,在笋内纵向蛀食为害。20—25大后,幼虫老熟,出笋(或在笋内下行),入士化蛹。成虫6月份羽化,产卵于杂草、笋箨、土表和低位竹枝托叶等处。竹林内中间寄主杂草的心叶呈枯萎状,被害笋在竹箨小叶上有规则的圆形蛀孔,笋端或侧面的蛀入孔外常挂有幼虫排出的粪屑,极易识别。
[防治方法]防治竹笋夜蛾,关键是清除虫源,阻止幼虫上笋,因为幼虫侵入笋后,防治就十分困难、具体防治方法:①清除退笋。在出笋季节加强林内清查,及时挖除被害笋.初期被害笋可食用,高脚虫退笋应深埋沤肥或捣毁,杀死笋内幼虫,以降低翌年虫口密度。②清除中间寄主。在秋冬季节和出笋前1个月施用除草剂或竹林垦复清除林地杂草,既可消灭草上的越冬卵,又可断绝幼虫孵化后的食料,使其在出笋前饿死。化学除草,每公顷可采用10%草甘膦水剂9.5千克地面喷雾,防治效果达90%以上。③灯光诱蛾。6月份成虫羽化时,夜间用黑光灯诱杀。
一字竹笋象
[分布与为害]一字竹笋象属鞘翅目,象虫科,是竹林出笋后期的重要害虫。分布于陕西以南各省竹区,为害刚竹属、箬竹属、苦竹属、唐竹属、茶秆竹属等60多种竹子,以为害刚竹屑竹种为主。成虫,幼虫均在笋上取食。幼虫钻蛀为害,致笋发育成竹后折枝断梢,秆部虫孔累累,节问缩短。竹材僵脆,影响竹林的生长。
[形态特征]成虫体梭形,长15--17毫米。喙(口器)似象鼻状,长6~7毫米。体赤褐色,前胸背板具一贯穿的纵向黑色条斑。鞘翅上具黑斑4个。亦有少数为全体黑色成虫.幼虫乳白色至米黄色,头部褐色.体肥大,多皱褶。
[发生规律]在毛竹等具有出笋大小年习性的竹林中,每2年发生l代,在不具有出笋大小年习性的竹林中1年发生l代。以成虫在8—15厘米深的土茧中越冬,越冬成虫于4月份出土,群集笋的中上部刺吸取食,在笋表留下长10厘米左右的纵向食孔线。成虫寿命30天左右,可多次交尾、产卵。产卵孔外同取食孔,但内腔较大。每孔产卵1粒,1株笋梢上的卵量可多达80余粒。幼虫在笋箨与笋之间取食笋肉,笋被害部位高生长受阻,导致节间缩短,食孔较大时笋梢折断或风折。随着竹子组织木质化程度的提高,幼虫转而取食枝芽,致使竹枝夭折。笋上有幼虫为害部位,笋箨皱褶但不脱落。老熟幼虫咬穿笋箨坠地,或随同断梢、折枝落地,人土结土茧,经10—15天化蛹,蛹期30天左右。多种鸟类可捕食笋梢中的幼虫;土茧被击破后.茧内的幼虫或蛹或成虫易遭白僵苗侵染死。
[防治方法]①对于毛竹等大径竹种,以笋基注射内吸性杀虫剂毒杀成虫的防治效果最好。②在成虫盛期,可采用触杀性杀虫剂喷雾防治成虫。用20%氰戊菊酯或2.5%溴氰菊酯或80%敌敌畏乳油混配,直接击毙在土中越冬的成虫。或击破土茧使其暴露于严寒而死亡,或桩天敌吃掉,可使翌年新竹被害的断梢率降低20%~40%。化学防治后进行星复松土,有利于巩固和延续化学防治效果。③加强林地管理,秋季对竹林进行垦复松土。
竹笋蝇
[分布与为害]竹笋蝇类俗称笋苍蝇、笋蛆。计有l0余种,属双翅目,家蝇总科。其中以江苏泉蝇和毛笋泉蝇等较为常见。竹笋蝇类分布于我国各省竹区,主要为害刚竹属竹种,常多种混同发生,均以幼虫在笋上蛀食。小笋受害常造成退笋,被害大笋可发育成竹,但新竹秆部有虫孔,节间缩短,折枝断梢。
[形态特征]江苏泉蝇成虫体长6—8毫米,暗灰黄色:触角除第二节端部黄色外,均为黑色。第三节是第二节的2倍长。复眼紫红色,单眼橙黄色,三角区为黑褐色,腹部较胸部狭,腹面观腹与胸等长。毛笋泉蝇成虫体长7—8毫米,灰色,触角黑色,第二节仅为第三节的一半长。复眼暗红色,单眼棕黄色,胸部盾片正中具一纵向黑色条纹,由头部向腹部渐细,未达小盾沟。雌虫腹、胸等宽,雄虫腹部狭于胸部,侧面观腹与胸等长。
[发生规律]竹笋蝇1年或2年发生l代。以蛹在土中越冬。成虫3~4月份羽化出土,与竹林出笋期相吻合。成虫对腥味、糖醋、鲜笋汁等具强趋性,在林间常群集于笋伤口处和断笋的断面取食。卵产于箨叶上端内壁,块状排列,卵期4—5天。幼虫期20—25天,4月下旬至5月上旬老熟后坠地,入士2—15厘米深化蛹。江苏泉蝇主要产卵于健康笋,幼虫孵化后沿笋箨内壁蛀食下行,直至笋节处取食笋肉。被害笋高生长停止,笋肉腐烂,重者退笋。毛笋泉蝇属弱寄生性害虫,只能为害退笋和衰弱笋。幼虫在笋内上下蛀食,使笋腐烂。其他多种笋蝇类也不能为害健康完好的笋.但幼虫可通过各种伤口侵入笋内,在有字竹笋象发生的竹林内,可造成严重危害。竹笋蝇幼虫从象虫成虫取食孔蛀入,在笋箨内侧群集取食笋肉,被害处笋组织腐烂。高生长受阻,节间缩短,枝芽天折,断梢。天敌主要有蛹期寄生蜂。捕食卵的蜘蛛、蚂蚁、露尾甲等。
[防治方法]①及时清除虫退笋,秋、冬季垦复松土,降低虫口密度,创造不利于竹笋蝇发生的环境。②成虫期在竹林内用糖醋液和断面涂抹杀虫剂的新鲜笋块诱杀。③结合防治一字竹笋象,笋基注射内吸杀虫剂。④对毛笋泉蝇不需防治,但要及时收获退笋。
竹螟
[分布与为害]竹螟类有l0余种,属鳞翅目,螟蛾科。常见的有竹织叶野螟、竹绒野螟、竹云纹野螟、赭翅双叉端环野螟和竹金黄镰翅野螟等5种,常几种混同发生,以竹织叶野螟分布最广、为害最重。该虫分布于河南、山东以南各省竹区,主要为害毛竹、淡竹、刚竹、青皮竹、撑篙竹,也可为害早竹、哺鸡竹、石竹、绿竹、水竹、苦竹、花竹、麻竹、孝顺竹等。该虫大发生时,吃光竹叶.导致竹株枯死,翌年出笋减少30%~50%,新竹眉围下降20%~30%。
[形态特征]竹织叶野螟成虫为中小蛾类,体长9~15毫米,黄色至黄褐色,腹面银白色。翅外缘且褐色宽边,前翅3条褐色横线。幼虫橙黄色,体亡各节毛片褐色。老熟幼虫体长16—25毫米。
[发生规律]竹织叶野螟1年发生1一4代,世代重叠,以老熟幼虫在土茧中越冬。翌年4月下旬化蛹,5月中旬羽化成虫。成虫具强趋光性。成虫需补充营养后方能交尾产卵,于夜晚飞于林中或附近的栎、栗树上取食花蜜。雌成虫选择当年新竹,产卵于梢部竹叶背面。每只雌虫产卵92—149粒,分4~8块产下。刚竹出笋较迟,雌虫产卵于新竹秆的中上部。6月上旬,幼虫陆续孵化,寻找新萌发竹叶吐丝卷叶成苞,在苞内自叶尖向叶基取食,约食至虫苞的一半时弃旧苞卷新苞。初龄幼虫卷1片叶成苞,每苞有幼虫2—25头;2龄幼虫卷2片叶,每苞有虫l一3头;2龄幼虫卷2~4片叶,每苞1虫;5龄幼虫卷8片竹叶,需要每天更换新苞。初龄幼虫多从梢部开始卷叶取食,换苞时向下转移,3龄后还可以扩散到邻近的新、老竹上结苞取食。7月上中旬,幼虫老熟,吐丝触地,人土3—5厘米深结土茧,但仅有部分幼虫化蛹,并于7月中下旬羽化成虫产生第二代。各代若熟幼虫均大部分滞育越冬,而少数化蛹产生下一代,直至第四代。而毛竹主要于春季萌发新叶,仅第一代为害重,此后由于食料不足,第二代为害较轻,第三、四代少见,竹织叶野螟初孵幼虫需取食新竹竹叶,而毛竹林出笋有大小年之分,大年被害的竹林翌年笋少。羽化的成虫需迁飞到处于出笋大年的竹林内产卵,第三年再迁回,以此往复。但在花年竹区,这种迁飞现象不明显。竹绒野螟1年发生1代,以2—3龄幼虫在竹上虫苞内越冬,竹云纹野螟和金黄镰翅野螟1年1代.以老熟幼虫在地面枯叶层中越冬。赭翅双叉端环野螟1年2~3代,或2年5代。老熟幼虫在钩梢竹腔或虫苞中越冬。以上4种竹螟的成虫都需取食花蜜后才可交尾产卵,具趋光性。竹螟天敌很多。众多寄生蜂中以松毛虫赤眼蜂寄生率最高,捕食性天敌有各种鸟类、青蛙、蟾蜍、蜘蛛、蚂蚁、草蛉等。
[防治方法]①出笋大年秋、冬季挖山垦复,可使竹织叶野螟越冬茧数下降50%左右。②成虫期在竹林附近高而开阔地点没黑光灯诱杀成虫。对竹绒野螟,还可用卤水或稀粪水按50千克加入80%敌敌畏乳油0.25千克的比例诱杀成虫。⑧充分保护和利用天敌。在卵期,每公顷人工释放松毛虫赤眼蜂120万头。④低龄幼虫期在林间喷白僵菌。
相关信息
□
优质笋用竹林病虫害防治
2011-1-21
□
竹林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2)
2011-1-20
□
竹林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1)
2011-1-20
□
竹林虫害防治技术
2011-1-21
□
竹林主要虫害防治介绍
2010-8-25
□
笋竹林鼓了竹农钱袋子
2008-6-16
□
竹林的栽培管理
2008-8-29
□
红继木病虫害防治方法
2012-2-08
□
女贞病虫害防治
2012-1-16
□
紫薇病虫害的防治
2012-1-05
□
樟树病虫害防治
2012-1-05
□
金叶女贞常见病虫害防治
2012-1-05
□
防治栾树常见病虫害
2012-1-05
□
红叶石楠常见病虫害防治
2012-1-05
□
泡树病虫害防治
2012-1-05
□
柏树病虫害怎样防治
2012-1-05
□
红豆杉的病虫害防治
2012-1-05
□
石榴病虫害防治技术
2011-12-23
□
木槿的病虫害防治
2011-10-24
□
黄杨病虫害防治问题
2011-10-24
版权与免责声明
:
①本站信息来源于网络与会员发布,仅供浏览参考,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请谨慎采纳.本站不做任何担保.
②本站未注明稿件来源的稿件均为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意义,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转载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③如转载文章信息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本站取得联系.
最新苗木资讯信息
苗木种植后的养护
栽植后回填土应尽量多填
种植前应进行苗木根系修剪
苗木移植前的准备工作
反季节种植的苗木起挖前的准备工作
苗木属地对比
今日苗木求购信息
0条
河南求购胸径10公分乌桕
江苏求购胸径14公分银杏树
山东求购17公分速生白蜡
江苏求购地劲14公分美人梅
江苏求购12公分樱花
广东求购栾树15分 全冠10分腊肠
平台指南
入员注册
苗木求购信息
平台更新
通知公告
站点导航
二维码汇总
会员服务
苗木求购
管理登录
最新报价
认证展示
店铺布置
苗木价格
使用帮助
证照认证
登录答疑
注册流程
配图上传
微信访问指南
二维码设置
站务信息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发展历程
手机访问
注册条款
扫码访问
站点地图
天天苗木网
:中国绿化苗木信息服务网站欢迎您!
Copyright@2021-2022
天天苗木网
QQ
客户端
手机页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