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绿化养护管理规范

2011/1/8 12:44:45

  一、切实做好道路绿化养护管理。做到管理科学、养护规范,确保树木花草生长茂盛,无缺株、断线,无病虫害,绿篱修剪整齐划一。
  二、绿篱修剪。定植后修剪。要按规定高度和宽度剪去多余的部分,对于主干粗大的要用手剪修剪,然后用大平剪修剪平面;养护期修剪,始终保持观赏面平齐;绿篱上干枝、干叶要及时清除。
  三、花灌木修剪。对于新栽花灌木,为减少养分损耗,要进行重剪;养护期要按“多疏少截”的原则,使其保持美观、整齐、通风透光,以利于生长;早春开花的灌木,花芽是上一年的,要在花后轻短截(剪去一年生枝条顶端的1/5—1/4);夏季开化的,要在冬季休眠期重短截(剪去全枝的2/3—3/4);花灌木每年秋末冬初进行一次复壮修剪,以控制株高,塑造冠形为主。
  四、行道树修剪。行道树每年冬季要修剪一次,新栽树木要确定3米左右的分枝点,培养好骨架,并根据情况进行抹芽,第一次每主枝留3—5个芽,第二次定芽2—4个;常青乔木每年要删除枝条,提高分枝点。删除时要上下错开,一次不要删除过多,以免削弱树势。
  五、绿化带管养
  (一)定期浇水。新栽、补栽花木首次要浇足、浇透三遍水,浇水一般安排在上午10点以前,下午4点以后,不可在正午浇水,一般树木每年至少浇水10次左右。
  (二)施肥。在种植花木前施足底肥(或基肥),在生长过程中,为补充植物代谢旺盛时所需肥料,要进行追肥,追肥可采用撒施、条施、浇灌、根外追肥等方法。
  (三)中耕除草。为了避免花带内的杂草与苗木争肥,保证花木生长有疏松的土壤,在每次浇水或雨后都要及时进行中耕锄草,深度为3—5cm,以不伤及植物根部为原则,要除尽草根,打碎土块,用耙子把地耙平匀,使土面保持平整。
  (四)修剪。绿化带内的花木要定期进行修剪整形,草花每次花后应及时剪去残花,对宿根类球根花卉开花后及时剪去地上部分,促进子球发育。
  (五)补植。花坛内如有缺苗现象,要及时统计,及时补植,花木的品种、规格、花色要同原苗木一致。
  (六)病虫害防治。日常管理中,要留心观察,及时发现病虫危害,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六、其它方向管理养护
  (一)防风、雪、冻害。
  多风季节里,对新植的苗木要采取埋土、疏枝和立撑杆等保护措施,对易遭雪危害的雪松、圆柏要及时用木棍或扫把捅去树枝上的积雪;对易受冻害的树木要采取树干涂白、卷干、灌冻水等措施。
  (二)加强巡查,防止人为损坏。  加强管理,禁止行人践踏草坪,横穿绿篱。在黄土裸露或断垄处设置栏杆加以保护,发现侵绿、毁绿行为时要及时制止并上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