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钩子属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初探

2011/1/19 10:50:27

悬钩子属(Rubus)植物属蔷薇科(Rosaceae)多年生木本小灌木、亚灌木或多年生草本,具有耐旱、抗寒、适应性广的特点,分布十分广泛,世界各地分布的700余种,我国范围内分布的约194种,我省分布的约29种。本属植物在欧美各国栽培利用已久,且培育出了许多优良栽培品种。我国利用悬钩子属植物也有悠久的历史,悬钩子入药始载于《名医别录》,被列为上品。《本草纲目》也有“悬钩,树生,高四、五尺,其茎白色有倒刺,故名悬钩”的记载。但目前在我国除东北地区有极度少数零星栽培外,其余还都处于野生状态,对其研究还很不充分,在开发利用方面还处于一片空白,丰富的资源尚未得到合理有效地开发利用。据我们近几年来结合“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灌木研究”及“树莓优良品种的引种试验及栽培技术研究”课题的研究和有关资料,对平凉市及我省部分地、州、市常见的悬钩子属植物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悬钩子属植物的根、茎、叶、花及果实等器官都具有很高的开发利用价值。首先,其果实含有丰富的氨基酸、苹果酸、枸橼酸、酒石酸、维生素C及糖类。果味甜至微酸,既可作为水果生食,又可加工成果酱、果酒、果汁、果醋及罐头等食品。其次,根、茎、叶、花及已饱满但未成熟的果实均可入药,具有补肾益精、活血散瘀、解热止咳、祛风活血、止血止痛、消食明目、利水消肿之功效。再次,根皮、茎皮中含有10%左右的单宁,可提取栲胶;茎皮含丰富的纤维素是造纸和纤维工业的原料。花多且艳可作家庭绿化树种。另外,悬钩子属植物多为小灌木,枝叶茂盛,侧根、须根发达,萌蘖、萌根能力极强,又是良好的水土保持及生态造林树种。资源潜力和生产潜力都很大,开发利用前景广阔。
  因此,在当前大力开发利用绿色资源、推广应用绿色食品、发展生态农业、建设生态环境,人们对果品的需求不仅数量多、质量高,而且还要求果品的种类和风味多种多样,我国已把悬钩子属植物列为“第三代果树”和优良水土保持树种来研究开发利用的前提下,在我省对悬钩子属植物进行开发利用将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的水土流失治理及生态环境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悬钩子属植物资源分布及利用现状
  
  悬钩子属植物具有耐旱、抗寒、适应性强的特点,在我国的东北、西北、华中、华南及西南各省区均有分布。甘肃省主要集中分布于天水、陇南、平凉及甘南等地,另外陇中、陇东及河西等地也有少量分布。据调查及有关资料分析,我省现有悬钩子属植物29种,其中有3个变种(见表1)。表1中第1~17种,其特点是果实成熟时无毛、果体大、果味酸甜、品质好,是利用果实的主要类型。第18~29种其特点是果实成熟时具灰白绒毛或柔毛、果体小、品质较差,是利用改造之对象。平凉市各县区均有部分种分布,主要品种有茅莓(R.ParvifoliusL.)、腺花(腺萼)悬钩子(R.ParvifoliusL.Var.abenochlamys(Fock)Migo)、喜阴悬钩子(R.mesogaeusFocke)、菰帽悬钩子(R.PileatusFocke)、蔬刺悬钩子(R.Pungenscamb.Var.indefensusFocke)、美丽悬钩子(R.amabilisFocke)等6种。野生分布范围广,具有一定的规模。在利用方面除山区农牧民采摘部分果实生食外,还无一家加工企业,大部分资源均尚未得到有效开发利用。
  
  2悬钩子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及经济性状
  
  悬钩子属植物多为匍匐状灌木或直立小灌木,株高1.0~1.5m,茎平卧或弓曲,枝条长1~3m,具柔毛或钩状皮刺。单叶或奇数羽状复叶,小叶3~7枚。侧脉4~6对,顶生叶柄较长,侧生小叶近无柄,托叶线形,基部与叶柄合生,叶表面被复柔毛,叶背面均被白色柔毛。伞房花序或短柄状,花瓣粉红色至红色,每个子房具2个胚珠。聚合果,近球形,果色有黑、黄、红3种,以红色居多。花期5~6月,果期7~9月,平均单果重4.8g,最大果重16g。其物候期见表2。悬钩子属植物由于本身生物特性所决定,更新快、萌蘖力强、生长旺盛,生物量(枝、叶)高。据测定二年生茅莓单丛鲜重57.7~386.6g,干重27.8~292.9g,折合鲜重1.70~4.02t/hm2。悬钩子属植物生长快、结果早,一般栽后第2年结果,3~4年进入盛果期,4~5年可长成大丛架,经济寿命20年左右。单位面积产量高,据我们在泾川官山林场对梯田埂坎野生茅莓进行产量调查结果表明,茅莓产量1500kg/hm2,按市场价5元/kg计,年收入7500元/hm2,若对其进行品种改良或对果实进行深加工其经济效益将会显著提高。另外,悬钩子属植物全株均可入药,具有活血舒筋、消肿止痛、祛风除湿、清热解毒之功效。具有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
  
  3悬钩子属植物果实营养成分分析
  
  悬钩子属植物的果实营养成分丰富,含有各种氨基酸、蛋白质、有机酸、维生素C和钙、铁、磷等矿质元素。据我们对茅莓和栽培水果的营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茅莓果实的蛋白质及有机酸含量远远高于栽培水果,维生素C及矿质元素含量也明显的高于栽培水果,其果实的糖酸比与栽培水果相似。果实鲜食品质不但酸甜适中,芳香浓郁,而且风味独特。最显著的特点是氨基酸的含量高于栽培水果10~30倍,是苹果的12.2倍,是梨的28.6倍,是柑桔的29.2倍,是一种值得开发的第3代野生水果(见表3、表4)。
  通过调查及分析研究,可供推广的优良品种有茅莓、美丽悬钩子、腺花(腺萼)悬钩子、二花悬钩子、黄果悬钩子、针刺悬钩子、石生悬钩子、多腺悬钩子、悬钩子等9个品种。这几个品种不仅果体大,品质好,而且分布广泛,资源丰富。因此,应作为第3代优良果品及生态、水保树种进行推广。
  
  4开发利用途径及建议
  
  4.1充分利用和开发现有野生资源
  根据资源分布状况,有组织有计划地适期采收鲜果,除供应当地市场的鲜果品外,还应要组织水保、林业、果品、园艺等科研部门及生化、食品加工、医药等部门联合攻关,开发研制新产品、新工艺、新流程。进行深加工和广开发,促进当地第三产业和乡镇企业的发展。变资源优势为商品优势和经济优势。在利用果品的同时,还要注意其根、茎、叶等器官的药用及工业用途的开发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
  4.2驯化引种、培育优良栽培品种
  尽管悬钩子属植物野生资源丰富,但有相当一部分品种果实较小,风味欠佳,商品优势低,开发利用的经济效益不高,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像树莓、茅莓、黄果悬钩子、美丽悬钩子等品质优良、果体大、产量高、风味独特的品种的驯化、引种、繁育等工作,特别是树莓这一被称为第3代水果的引种、筛选,培育优良类型,变野生资源为栽培品种,扩大栽培面积,提高经济效益。
  4.3有计划地扩大栽培面积,形成规模效应
  各地应在利用和保护现有资源的基础上,通过驯化引种繁育优良品种,结合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环境建设、退耕还林等工程,特别是梯田地埂的开发利用,应积极推广和营造悬钩子属植物的纯林或混交林,建立生产基地,发挥规模效应,提高经济效益。
  4.4加强科研与宣传工作,提高和调动开发利用积极性
  利用各种媒体及宣传工具编写科普文献,大力宣传悬钩子属植物的果品、药用及其他开发利用价值,提高人们对悬钩子植物的认识,增强对其开发利用的信心和决心。多方协调,联合攻关,充分研究和挖掘悬钩子属植物的生产潜力和经济潜力。开发生产具有竞争力强的果品、食品、药品、植物色素、天然香料及特殊营养品,进一步调动对其开发利用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