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丛草场技术

2011/1/21 19:07:54

专家:艳红你好!听众朋友们大家好!
1.主持人:王老师,先请您介绍一下什么是灌丛草场?
专家:灌丛草场是指在严重退化、沙化土地,水土严重流失地区和沙区采用乔木,饲用灌木饲用半灌木和牧草的有机组合,人工培育建立起来的乔、灌、草,草地。也有人称之为立体牧场或生态牧场。
2.主持人:王老师,作为生态牧场,灌丛草场的意义又是什么呢?
专家:实践证明,乔、灌、草结合的复合生态系统具有层次多、结构复杂、稳定性强、适用性广等特点。建立灌丛草场既可以为畜牧业提供稳定的饲草料基地和防灾抗灾基地,对畜牧业持续稳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从而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初步形成以草兴牧,以牧促农,以林护农大农业良性发展,推动了产业结构调整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3.主持人:现在,我们请王老师为我们具体介绍一下建立灌丛草场的技术方法。先为大家介绍一下灌丛草场的选地与整地技术好吗?
专家:首先,建立灌丛草场的地段一般都是严重退化、沙化的干草原、半荒漠和荒漠草原、水土流失严重的丘陵、坡地及固定、半固定沙地。这些地段通常是常规的人工种草和草地改良补播很难成功或不能直接进行的地段。
灌丛草场的整地要求因种植形式、植物种类和地质、地形不同而异。丘陵坡地造林育草应在造林前3~6个月,以水平沟或鱼鳞坑的形式整地,林间种草地段除土层浅和覆沙地外,均应在播前进行深耕耙耱。如丘陵坡地风蚀、水蚀严重可先上乔、灌木,待封育成林后再进行种草或补播牧草。在严重的沙化、退化开阔平坦过缓坡地段,可采取隔带耕翻,没翻耕处点种灌木,翻耕处种半灌木或牧草,也可以隔年翻耕,种植灌木,灌木带间育草或成林后种草。一般情况下要在乔、灌成林后再适时进行带间种草,水热条件好的地区可林草同步进行。
4.主持人:接下来,请王老师为我们讲一下灌丛草场的建设形式与物种组合好吗?
专家:(1)灌草带状结合刈牟兼用型
①灌丛草带。灌丛草带的建立以柠条为例,柠条带种植可采用犁耕或机耕,耕深20厘米左右,柠条带宽1~5米,种植1~5行。带间距视地形及生境而异,一般稍陡坡地柠条带间距2~5米、缓坡地5~10米、平地10~20米。柠条带走向在平地与当地主害风向垂直延伸,在缓坡地与地表水径流方向垂直延伸,在丘陵坡地及山地沿等高线带状梯级种植。
②物种组合。灌木以柠条为多,也有用沙拐枣、沙柳等;牧草以多年生豆科牧草为多,也可用多年生豆科牧草与禾本科牧草混播。常见的灌草组合有:柠条+沙打旺、柠条+紫花苜蓿、柠条+沙打旺+蒙古北冰洋草+羊紫、沙拐枣+花棒+沙蒿+沙竹等。
③这类草地适宜选择平地,丘陵缓坡地,退化、沙化草场和弃耕撩荒地。
(2)半灌木刈草型
①物种组合以丰产性能好、利用时间长的豆科岩黄的羊柴、花棒、山竹子为多,也有葡科的沙蒿和黎科的驼绒黎、木地肤。这些饲用半灌木单播或少量混播紫花苜蓿、沙打旺、草木犀、蒙古冰草等草本植物。常见的混播组合有:羊柴+紫花苜蓿+蒙古冰草、羊柴+沙打旺+蒙古冰草、木地肤+冰草+蒿子。
②这类草地适宜在黄土丘陵坡地、轻度或中度覆沙、风蚀水蚀程度较轻的缓坡地或低洼地及沙地平地建立。
(3)以灌育草放牧型。选择植被质量较好,沙化、退化程度轻,植被容易恢复的天然草场种植柠条等灌木带,带间不进行耕翻种草,自然恢复植被。三年绝对禁牧,以灌育草,四年以后作为放牧利用。
(4)在水土流失严重,地下水资源缺乏的丘陵及坡地,采取综合性的水土保持物理工程与生物综合治理工程相配套,以草、灌、乔相结合,建立起来的乔、灌、草草地。在坡面沿等高线挖设水平线或鱼鳞坑,沟中或坑中栽植乔木,在沟或坑下方土埂上种植灌木,沟间或坑间空地种植多年生牧草,单种或混播。
水平沟整地规格为:沟长:2~3米,上宽0.8~1.2米,底宽0.4米,深0.6~0.7米,上下沟间距离3~5米,左右沟相距1~2米,沟下方筑土埂。
鱼鳞坑整地规格为:坑长0.8米,宽0.6米,深0.5~0.6米,坑下方筑半月形土埂,坑距2~3米。
(5)单一灌木防风固沙型。在具有强烈风蚀、水蚀的严重水土流失区和风沙危害区,采用单一柠条等灌木密植种植,造成集中连片的灌丛植被。
5.主持人:以上,我们了解到了建立灌丛的技术方法,再请王老师给我们详细介绍一下灌丛草场的几种典型物种植物。
专家:现在,我为大家从经济价值、栽培技术和收获与利用这几个方面,详细的介绍几种适用于灌木草场的半灌木和灌木饲用植物:柠条、羊柴、伏地肤。
6.主持人:首先,先说一下柠条。我们知道,柠条的主要栽培是小叶锦鸡儿、中间锦鸡儿和柠条锦鸡儿,它们的共同点和区别在哪里?
专家:柠条为豆科锦鸡儿属几种灌木饲用植物的俗称,主要栽培种是小叶锦鸡儿、中间锦鸡儿和柠条锦鸡儿。它们的共同特征是落叶灌木,叶簇生或互生,偶数羽状复叶。叶轴、托叶脱落或宿存而硬化成针刺。花单生,蝶形花冠,黄色,少有带红色。荚果椭圆形或肾形,膨胀或扁干,顶端尖。种子椭圆形或球形。
柠条三个种的不同特点是:小叶锦鸡儿散生在干草原群落中,较低矮,最高不过l米,灌丛状。小叶倒卵形或近椭圆形,荚果条形,微扁,顶端斜长渐尖,长4~5厘米。中间锦鸡儿株高70~l50厘米,树皮黄灰色、黄绿色或黄白色。小叶椭圆形,分布于干草原及荒漠草原带的沙地上。柠条锦鸡儿株高150~300厘米以上,树皮金黄色。小叶披针形或矩圆形,花较大,荚果革质,短而宽。此种为荒漠沙地旱生灌木,散生于荒漠、半荒漠地带的流动沙地或半固定沙地上。实际生产中栽培的柠条,一般是柠条锦地区。其中小叶锦鸡儿主要分布在内蒙古中东部地区,中间锦鸡儿和柠条锦鸡儿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
7.主持人:柠条是良好的饲用植物,它的用途和作用百姓传说的民谣中说:“柠条是个宝,既是林又是草,防风固沙保耕地,放牧烧柴做肥料,还是牲畜救命草。”下面,再请王老师为我们讲讲柠条的栽培技术好吗?
专家:好的。柠条直露和移栽均能繁殖,但大面积旱直播栽培,效率高、省劳力、成本低。
(一)旱直播技术。沙地上一般不用整地即可播种,大面积治沙可飞播。覆沙地或平缓的丘间低地可带状耕翻。黄土丘陵沟堑区多采用小穴整地,穴播。
种植柠条的关键是抓苗,对土壤水分、播种时间和田间管理都有严格的要求。土壤含水率在l0%以上时,旱直播才能抓好苗。水分充足,温度高,有利于萌芽出苗,苗长得快而壮,当年停止生长前苗高达8~l0厘米,能安全越冬。我国北方地区不得晚于8月上旬播种,多在6~7月的雨季进行旱直播。
播深3厘米,过深则影响出苗,播种量为每亩0.7~l公斤。一般情况下,柠条锦鸡儿和中间锦鸡儿l50丛/亩,小叶锦鸡儿200丛/亩左右,在半固定沙地或荒漠地带要移植。播后及时镇压,以利抓苗,并可防风蚀即在柠条播种出苗后,严格围封2~3年,让其充分生长。株高达40~50厘米后开始放牧。4~5年生柠条实行重牧,控制其向上生长,促进分枝,增加幼嫩枝叶,提高牲畜可食利用率,同时也不易发生放牧挂毛现象。当其生长到6~8年后,植株表现衰老、生长缓慢和枯枝现象或病虫害严重,应及时平茬复壮,以延长寿命,促进生长,恢复生机。为不影响防风效益,可隔年、隔带轮换平茬;收种子的平茬间隔年限应长些,因平茬三年后才能大量结实。平茬方法是,于11月上旬至第二年春解冻前,用锋利刀具把地上枝条全部割掉。平茬后应禁牧一段时间。
8.主持人:在柠条的收获与利用中大家该注意些什么?
专家:(1)采种。柠条种子成熟不一致,因种类、地区、地形以至同一株上不同的方向等成熟有先后之分。因此,一般多分期采收。成熟的种子是荚果果皮变硬稍干,种子无浆并能分成豆瓣,呈现出种子成熟时所固有的色泽。采收以手摘荚果的方式进行。采收荚果后应及时干燥、脱粒。种子应放置在通风干燥下保藏。
(2)利用。放牧是利用柠条的主要方式。骆驼四季均喜食;羊在春季采食嫩枝叶,夏秋仅采食花,霜后喜食嫩枝;马、牛采食少。夏秋季节,常刈割其青绿枝叶,经晾晒调制成青干枝叶饲料,储备冬春补饲大小畜,是营养丰富的优质饲草。储藏时间过长已失去发芽力的柠条种子可以饲用。一般在饲用前进行破碎、浸泡和蒸煮处理,以提高其利用率。
9.主持人:羊柴为良好的饲用植物和防风固沙植物。目前已成为中国北方的重要栽培牧草。请老师为我们介绍一下羊柴好吗?
专家:羊柴为豆科岩黄芪属多年生落叶半灌木。茎直立,多分枝,开展,株高80~150厘米.根入土深达2米,单数羽状复叶,小叶条形或条状圆形。花紫红色。荚果通常有1~2荚节,有时仅一节发育,荚果无毛.种子圆形,黄褐色,常带荚皮。分布于内蒙古的西部,宁夏、陕西北部也有分布。
10.主持人:羊柴的适应性与利用价值怎么样?
专家:羊柴枝叶繁茂,营养价值高;适口性好。羊喜食其叶、花及果实,骆驼终年都喜食。花期刈制的青干草各类家畜均喜食。当年的枝条含干物质86.56%,干物质中合粗蛋白质23.51%、粗脂肪4.47%、无氮浸出物34.42%,蛋白质中必需氨基酸含量相当高,与紫花苜蓿干草相当。
播种后第一、二年产量较低,三年后生长加快,六年产量达到高峰并持续稳定,但需平茬复壮。用羊柴防风固沙和治理水土流失已获成功,既可使沙区实现“沙漠变草地”,又可使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沟壑区变成遍地绿野鲜花的景观。内蒙古清水河县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现羊柴种植面积达10多万亩,成为内蒙古乃至全国最大的羊柴种子繁殖基地。
羊柴为长寿植物,一年种植数年不衰。耐旱、抗风沙、耐寒耐热耐瘠薄和喜沙性土壤。夏季能忍耐45℃以上的沙地高温,冬季能忍受-35℃以下的严寒。成年植株不怕风蚀沙埋.其抗旱能力与沙打旺相当,而远远超过其它牧草。根系发达,有很强的无性繁殖能力。有明显的主根。三年生植株主根深约1米,根幅达9米左右。成株主根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