榛子栽培配套技术

2011/1/17 13:57:29

1 经济价值
 (1)营养丰富榛子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其果仁营养丰富,据分析,榛仁含脂肪51.4%—66.4%,蛋白质17.32%—25.92%,碳水化合物4.9%—9.8%,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风味好,发热量高,是人民喜爱的干果食品。在食品工业上,榛仁是加工各种巧可力、糖果、冰淇淋,以及榛子粉、榛子乳等高级营养品的原料。
 (2)优质食油榛仁可以榨油,榛油为干性油,多含不饱和脂肪酸,为优质食油。
 (3)可入药据《开宝本草》记载:“榛仁性干、平、无毒、,有调中、开胃、明目的功用。特别是它的营养价值高,是健身益寿的佳品。
 (4)工业原料榛子果壳是制造活性炭的好原料。树皮和果苞含单宁8.5%—14.5%,可提取拷胶。
 (5)其它榛叶含粗蛋白质15.9%,可养柞蚕和猪饲料。榛属根系发达,可营造水土保持林。
2 分布:我国原产有8种榛树。平榛和毛榛分布在东北三省,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资源量大,我国上市的榛子主要是这2种。川榛分布在黄河、秦岭以南到北纬25度以北地区。华榛和绒苞榛为乔木状榛树,分布在湖北、湖南、四川、云南等省。滇榛分布云南。刺榛分布于云南和西藏。总的来看,我国榛树分布比较广泛,资源丰富,许多山区都适宜栽植榛树。
3 主要种类:(1)平榛又名榛子。为丛生灌木,高1.5m。树皮灰褐色,有光泽,1年生枝褐色,密生绒毛。叶扁圆形或长圆形,叶缘锯齿不规则。单性花,雌雄同株。果1—4个丛生,8—9月成熟。
 (2)毛榛灌木,株丛基部分枝多,高2—4m。1年生枝、芽和叶上均有绒毛。叶广卵形,边缘锯齿不整齐。雌雄花的生长结实习性与平榛同。
 (3)山白果榛又名华榛。乔木,树皮暗灰褐色,纵裂;小枝灰褐色,有皮孔,新梢紫褐色,被毛。单叶互生,阔卵形,叶缘具重锯齿及单齿,叶面无毛,叶背被长绒毛。雌雄同株,花单生。果4—8个丛生。 
 (4)刺榛又名藏刺榛,大树榛子。小乔木,树皮褐色;幼枝具灰褐色细毛,灰色皮孔;芽卵形。单叶互生,卵状长圆形,边缘具细而锐的重锯齿,齿间长短不等。雌雄同株,总苞片裂成针状刺,刺多分枝;果近圆形,成熟时为灰黄色,果壳坚硬。
 (5)滇刺榛与刺榛极相似,主要区别是:滇刺榛的果实总苞片通常在中部以上,分裂成针状刺,中部以下不分裂,而且滇刺榛的针状刺通常较粗大,分枝较少;其它与刺榛同。
 (6)滇榛小乔木,小枝暗褐色,有黄灰褐色皮孔,单性花,雌雄同株。坚果近球形,密被毛。
4 主要优良品种
4.1欧榛品种
 (1)连丰来源于实生选种,为意大利的实生苗。树冠高大,开张,树势强壮,雌花形成能力强,座果率高,丰产,耐寒性较强 ,可在泰安安全越冬。坚果大红褐色,长圆形,平均坚果重2.6—2.8g,果壳厚度1.1mm,出仁率43.2%—46.9%,果仁空心小;含脂肪57.3%,蛋白质20.3%,碳水化合物13%,味香。在大连8月下旬成熟。缺点,肥水不足时,果仁欠饱满。
 (2)意丰来源于实生选种。树冠小,直立,生长势中庸。坚果大,平均坚果重2.5g,坚果长圆锥形,具纵彩色条纹,黄金色,美观;果壳厚1.3mm,出仁率45.3%,果仁光洁,风味佳。该品种穗状结实,丰产,适于密植。
 (3)泰丰来源于实生选种。树势中庸,树冠高大,10年生树冠高4m,直径3.7cm。坚果大,平均单果重2.6g。坚果呈椭圆形,黄金色,果壳厚度1.2mm,出仁率48%,座果率高,每穗结实3—5粒,产量高;在泰安10年生单株结实可达5.5kg。
 (4)大薄壳来源于实生选种。树势中庸,树冠较小。坚果大,平均单果重2.2g,坚果椭圆形,红褐色,具纵条纹,美观,果皮薄,为0.83mm,出仁率53.7%,果仁空心度2.3mm,果仁饱满光洁,味香;含脂肪58.6%,蛋白质19.2%,碳水化合物8.7%。在大连3月下旬开花,坚果8月底到9月初成熟,不耐寒。在山东泰安可安全越冬。
 (5)意连来源于实生选种,为意大利实生苗。树冠直立,树势强。坚果长椭圆形,红褐色,光滑美观,坚果重2.5g,果壳薄,为1.1mm,出仁率40%—45%,果仁饱满光洁,在泰安能正常越冬
4.2平欧榛品种
 (1)80—43树势中庸,树姿开张,7年生树高2.18m,平均冠幅2.15m,坚果扁圆形,红褐色,平均单果重2.4g,出仁率42%,果仁饱满光洁;一序多果,平均每序结果1.9粒;平均株产1373g,是对照的3.4倍,丰产性强;在沈阳地区可正常越冬,适应性强。
 (2)82—8生长性强,树姿较直立,7年生树高2.49m,平均冠幅2.31m,坚果椭圆形,红褐色,平均单果重2.5g,出仁率42%,果仁饱满,较光洁;一序多果,平均每序结果1.9粒;平均株产1283g,是对照的3.2倍,丰产性强。在沈阳地区能正常越冬,适应性强。
 (3)84—254  生长性强,树姿直立,7年生树高2.78m,平均冠幅2.45m;坚果长圆形,红褐色,平均单果重2.0g,果壳薄,出仁率45%,果仁饱满光洁;一序多果,平均每序结果2.0粒,平均株产702g,是对照的1.8倍,丰产;在沈阳地区可正常越冬,适应性强。
 (4)84—624生长势中庸,树姿直立,7年生树高2.52m,平均冠幅2.0m,坚果长圆形,红褐色,平均单果重2.5g,出仁率41%,果仁饱满光洁;一序多果,平均每序结果2.1粒,平均株产758g,是对照的1.9倍,丰产,在沈阳地区可正常越冬。适应性强,果壳薄,果仁光洁为该品种的主要特点。
 (5)84—607生长势强,树姿直立,7年生树高2.72m,平均冠幅2.1m,坚果圆锥形,红褐色,坚果特大,平均单果重3.8g,出仁率38%,果仁较饱满,光洁;一序多果,平均每序结果1.7粒,平均株产980g,是对照区的2.5倍,丰产性强;在沈阳地区可正常越冬,适应性强。
 (6)81—21树冠小,开张,坚果中大,平均单果重2g,圆锥形,红褐色,具纵条纹,美观;果壳厚,为1.1—1.2mm,出仁率40.5%—45%。果仁光洁。3年生开始结果。5年生株产达36kg。在沈阳越冬基本正常。
 (7)84—402树势强壮,树冠开张,基生枝较少,丰产。坚果大,平均单果重2.6g;果实圆形,暗红色,美观,果壳厚度为0.95mm,出仁率为50%。果仁较光洁,为丰收薄壳品种。6年生株产为1kg。
 (8)85-41树势强,树冠半开张。坚果中大,平均果重2克;果实圆形,金黄色,美观;果壳薄,为0.95毫米,出仁率50%。果仁较光洁,为丰产薄皮品种。6年生株产1公斤。
 (9)84—72树势强壮,树形开张度中等。坚果大,平均单果重2.5kg,坚果圆形,具纵沟纹,金黄色,美观。果仁较光洁,饱满,出仁率40%-42%。果仁空心度小,果仁味香。丰产,7年生株产1.7kg。
 (10)84—376树势强壮,张开度中等。坚果中大,平均单果重2.1g,果壳厚度1.25mm,出仁率46%,果仁光洁,饱满,风味佳。丰产,6年生株产1kg。
 (11)81—49树势中庸。坚果椭圆形,红褐色,平均单果重为2.5g,果皮厚度中等,出仁率47%,果仁表面稍粗。丰产,10年生平均株产1.8kg。
 (12)84—44树冠大,开张。坚果圆形,红褐色。单果重1.8g。
 (13)84—69坚果大,单果重2.6g,长圆形,美观、整齐;果壳厚度中等,出仁率44%,果仁光洁,饱满,风味甜香。丰产,6年生株产1.24g。
 (14)84—48树冠小,冠形紧凑。丰产,6年生株产0.82kg,每平方米树冠投影结实364g,坚果大,2.3g,长圆形,美观,果壳薄,为1.1mm,出.仁率43%,果仁空心度小,光洁,为晚熟品种,果实9月上旬成熟。
5 对生态环境条件的要求
5.1气温
  杂交榛子适宜于温带和暖温带地区生长,适宜年均气温7—13℃以上,极端最低气温—30℃以上地区可以安全越冬。
  欧榛喜温暖湿润的气候,适宜年平均气温13—16℃,极端最低气—10℃以上,最低日平均气温—2.7℃以上地区可以安全越冬。
5.2水分与湿度
  无论哪一种榛树均喜湿润气候和土壤条件。干燥的气候和土壤不利于榛树的生长。休眠期杂交榛子要求空气相对湿度60%以上,欧榛要求67%以上才能安全越冬。因此,欧榛栽植在有较大水面的临海、湖泊、江河等地生长发育更好。
5.3光照
  榛树为喜光植物,光照不足对生长和结实不利,一般要求年日照时数2100小时以上。
5.4土壤
  榛树喜肥沃、湿润的沙壤土,特别是腐殖质含量高的土壤更适宜榛树生长。土层深厚,土质肥沃、排水良好是丰产必不可少的条件。黏重、积水的土壤不宜栽植榛树。杂交榛树要求土壤pH值6.5—7.5,欧榛为5.5—7.0.
5.5地势
  榛树对地势要求不十分严格,海拔较低有利于榛树生长和结实。我国北方地区以海拔750m以下栽培为宜。南方地区海拔1000m以下可以栽培欧榛。排水良好的平地,山地、丘陵缓坡地适宜栽植榛树,坡度陡不利于榛园管理。
6育苗技术
  榛树的繁殖方法有播种育苗、分株、根蘖育苗、压条育苗和嫁接育苗。一般,主要采用分株和根蘖2种方法。
6.1种子繁殖
  榛树种子需一定时间的底温处理才能发芽。沙藏种子温度为0—5℃,处理时间为60—90天,当有25%的种子发芽时,即可播种。
6.2分株和根蘖育苗
  当根状行走茎萌发的幼苗长到50cm左右时,将连接母树的根状茎切断,促其形成新的根系,成为独立的植株。
  分株苗应保留根段20cm长,并有一定数量的须根,才能保证植株的成活,有利于平榛繁殖。利用根蘖繁殖有2种方法:一是挖掘现有植株周围的根蘖,取得苗木;二是将预备繁殖的母株于春季前截干,并加强肥水管理,适时适当疏剪,秋季挖苗,要及时假植。
6.3压条育苗
  该法适用于欧榛。根际附近萌发的根蘖,由于无法进行分株繁殖,故可以采用压条育苗。当萌蘖长到50cm以上时,将枝条弯倒,在其中部压上湿润土,待压土的部位发根后,再与母株切断,便形成独立的新植株。
6.4嫁接繁殖
  该法适于欧榛。一般,可以采用果树通用的舌接法、劈接法和腹接法。
7 栽培技术
7.1 栽培密度和方式
  无论是杂交榛子,还是欧榛,其栽培方式均可采用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栽培方式。栽培杂交榛子的株距为2.5—3.5m,行距为3—5m;土层薄的山地可采用3m×3m、2.5m×3m,每公顷1110株或1320株。土质好的园地可采用3m×4m或3m×5m,每公顷825株或660株。栽植欧榛可采用3m×5m或4m×5m,每公顷600株或495株,亦可采用3m×4m,每公顷825株。
7.2 选地和定植
  土层厚的缓坡地,排水良好的平地,均可建立栽培榛园。土层深厚、肥沃有利于早期丰产。
  定植穴80—100cm,深70—80cm,栽植前要施充足的有机肥料,每穴施入土粪30kg。
  栽植要选择壮苗,每个榛园要栽植3个品种以上,以便相互授粉。在春季栽植。
7.3榛园土肥管理
  榛园的管理,一是,要加强不同榛种的混栽和人工授粉,防止早期落花。二是,中期加强水肥管理。三是,后期则应加强病虫害防治。
  各地榛林大多处于半野生状态,管理粗放,不施肥,不灌水,产量低,隔年结果严重。在目前的野生栽培情况下,如能进行压绿肥,收集落叶、草皮就地沤肥,或结合施用一部分化肥,对榛子增产会有一定作用。
  施肥时期,秋季施用土粪等有机肥,夏季可施用速效化肥或压绿肥。施肥方法,可在株丛周围开环状沟或沿等高线带状施入。土壤要保持湿润,干旱时,要及时灌水,夏季及时排水,园地不能有积水。
8 整形和修剪
8.1 幼树整形
  幼树时期主要是整形。一般,在定植后第2年进行平茬,选留2个健壮的枝。平茬方法:用镰刀从距地面3—5cm处,呈马蹄形割断,茬口要平滑。第3年定干,干高40—70cm,交叉2个斜向上方的主枝,第4年留二层主枝2—3个,层距60—70cm,并在第1层主枝上留2—3个侧枝;第5年冠形基本形成。在整形的同时,要及时清除树干上的萌发枝、细弱枝、干枯枝和根蘖。
8.2老树更新
  榛树衰老后,产量明显下降,大小年明显,萌蘖多而小,枝条细弱,必须及时进行平茬更新和换植。更新是从树干基部砍断,促其萌发新株,选留2个健壮的新株,经3—5年培养成新树冠。换植更新是将老树挖掉,另栽新株。为保持一定的产量,换植宜分数次进行,可隔一株换一株,也可隔一行换一行。
9野生榛林垦复更新
  为了恢复和提高野生榛林的产量,必须进行垦复和科学管理,垦复后一般可增产80%以上。
  垦复方法:于早春和7月上旬清除野生榛林中的桦、柞、胡枝子等非经营树种;榛树覆盖度在80%以上的榛林于4月初沿等线进行带状平茬,平茬带宽1m;保留带宽1m、1.5m或2m;榛林平茬后,用镐将平茬带内的老茬全部刨除,并深翻30cm,整成水平沟后,土壤培在其上方的保留带上或留在原地;整地后,于4月中旬在保留带上每平方米施尿素0.1kg。
  在上述各项工作中,把榛丛内部的过密林木、病虫害株、机械损伤株、生长不良的瘦弱枝以及无用的萌条枝除掉。水平沟整地和水平沟施肥的3年生榛树最佳密度为每公顷14万株,带状整地的最佳密度每公顷为3万株。
10病虫害防治
  榛子主要虫害有实象虫和卷叶虫2种。另外,成熟的坚果易遭鼠害。
  (1)实象虫主要为害榛子果实,可使坚果被害率达50%。防治方法:在开花前、开花后,可喷洒40%氧化乐果1500倍;摘除枯萎的叶,集中烧毁。
  (2)卷叶虫主要幼虫为害混合芽和嫩梢。在幼虫危害初期,喷洒2000倍液敌杀死或灭扫利,也可喷70%辛酸磷1000倍液,效果较好,同时能杀灭成虫。摘除枯萎的叶,集中烧毁。
(3)鼠害在坚果成熟前,可用鼠药消灭。
杂交大果榛子栽培技术
榛树是重要的干果经济林树种,其坚果榛仁营养丰富,品味佳,市场供不应求。但我国目前榛子生产仍处于野生状态,产量低,个小,虫口多。国外榛树人工栽培已有悠久历史,欧榛生产发达国家土耳其、意大利、西班牙、美国等,已实现了集约化经营,产量高,个大,皮薄。欧榛虽已引种到我国,但不耐寒,冬季不能越冬,北方不能栽培。为改变榛子生产野生状态,沈阳市新城子区马刚林场,于1990~1992年,从辽宁省经济林研究所引进杂交大果榛子,即平榛与欧榛杂交所获得的优良新品种,共30多个品系,栽植0.67hm2,700多株。经10年的试验栽培,大部分品系均可安全越冬,生长发育正常,开花结果正常,引种试验获得成功。为此,国家林业局于1999年正式立项批准马刚林场大面积开发杂交大果榛,作为我国北方人工栽培杂交大果榛子样板园。通过10年引种试验和4年的生产开发,我们初步摸索和积累了杂交大果榛子人工栽培经验和技术措施。
1 生长发育习性
(1)杂交榛子为落叶大灌木或小乔木,高3~4m,树皮灰褐色或褐色,没有光泽,1年生枝多灰褐色或黄褐色。雄花为柔荑花序常2~9个呈总状着生新梢中枝上部,序梗长3~6cm。雌花为头状花序,开放时在混合芽顶端,伸出一束粉红色或鲜红色柱头。一序多果,坚果扁圆形或椭圆形,坚果平均单果重2~2.5g。果仁饱满,较光洁,风味佳,品质上。
(2)根:杂交榛子是浅根系树种,无主根,侧根发达,须根细长而密,根系分布在5~40cm土壤中,最深可达60~80cm,甚至1m。根系易生成不定芽,形成根蘖多丛状,粗0.2~0.3cm。
(3)芽:分为叶芽、花芽、基生芽。叶芽萌发可形成营养枝和结果母枝。花芽为雌花混合芽,着生在结果母枝中上部,花芽先开可萌发结果枝并结果,没有座果则形成营养枝。基生芽生长在丛生枝基部,茎与根交界处,可萌发成基生枝。
(4)枝:分为营养枝、结果母枝、结果枝、基生枝。1年生枝只有叶芽,没有花芽的叫营养枝;有花芽和叶芽的叫结果母枝,花芽萌发形成的结果枝顶部有果序;由树基部丛生萌发形成基生枝,使树体形成灌丛。
(5)叶:萌芽以后,随着新梢生长,叶片依次展开并迅速长大。芽的形成与新梢内部营养及外界环境条件有密切关系。芽是新梢生长发育的基础,其质量好与坏,对所发新梢的强、弱影响较大。
(6)物候期(年生命周期):马刚林场,地处沈阳市北部,北纬42°,无霜期150多天。经多年的观测,物候期是:3月下旬树液开始流动,4月上中旬开花,8月下旬果实成熟,10月下旬落叶,11月初中旬进入休眠期。
(7)开花:杂交大果榛子雌、雄同株单性花,先开花后展叶。雄花为柔荑花序,2~9个排成总状,着生于新梢中上部叶腋间,雄花序成圆柱形,其上着生许多小花,花粉黄色,以风传媒。雌花为头状花序,生于1年生枝的中上部和顶端的混合芽中,开花时,在花芽顶端伸出一束柱头,鲜红色或粉红色,授粉后柱头变黑并枯萎。
(8)结果:杂交榛子初果期以壮枝形成花芽,多在壮枝中、上部和顶端形成花芽开花结实。随着树龄增加,营养积累增多,树体旺盛结果母枝减少,代之产生许多短枝及簇生短枝,这些短枝多数可形成结果母枝。雌花混合芽开放后可形成结果枝,在结果枝顶端有果序,开花、结果到果实成熟。
(9)生命周期
幼树期:从定植当年幼苗到开始结果为幼树期,其特点是缓苗后生长发育较旺,新梢生长加大。经4年开发实践,水肥条件好,管理细致,3年可开花结果,并有一定产量。3~4年为幼树期。
初果期:从第一次结果到开始大量结果,为初果期,一般5~6年。这个时期应促枝扩冠,即树体健壮,冠幅增大,结果枝组增加,水肥条件好可大幅度增加产。
盛果初期:7~8年为盛果初期,此期间树体健壮,冠幅大,结果枝大量增加,丰产树已定型。
盛果期:9~40年为结果盛期,在此期间的后期,为解决结实小年问题,视榛树生长发育结实情况,可采取分组轮换,更新复壮措施。
衰老更新期:40~50年。此期间可采取轮换更新复壮措施,尽可能获得应有的产量。
2 经济效益与适宜的栽培区
2.1 坚果特点与效益
杂交大果榛具有欧榛个大、丰产、皮薄的特点,克服了欧榛不耐寒、品味不及野生榛子香的弱点,又具有野生榛子抗寒、耐寒,有野生榛子香味的特点,克服了野生榛子个小、皮厚、产量低、虫口多的弱点。杂交榛子营养丰富,榛仁含脂肪51.4%~66.4%,蛋白质14%~25%,碳水化合物6.6%,还有维生素C、E等,风味佳,是人们更加喜爱的干果。杂交榛子平均单果重是野生榛子的1.5~2倍,单位面积产量是野生榛子的6~7倍。杂交榛子的产量,以6年后进入大量结实期计算,平均667平方米产量可达100~125kg,高产可达150kg以上,每667平方米收入可达2500~3000元。因是一次性栽植,多年受益,且技术管理不难,操作容易,是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发家致富的好项目,也是出口创汇的好项目。杂交榛子又是大灌木,具有防风固沙生态效益作用。综上所述,杂交榛子具有广阔的发展前途。
2.2 杂交大果榛子适宜栽培区
经10年试验和4年开发生产实践,杂交榛子具有抗寒,较耐干旱的特点,可抗-30~-32℃低温。因此,我国黄河以北以及三北地区,北纬42°的范围内的山地、平地、沙地、排水良好的地方均可栽植。北纬43°可试栽。具体区域是:新疆、甘肃、宁夏、山西、内蒙古、陕西、河北、河南、山东、天津、北京、辽宁等省区市。黑龙江、吉林部分地区可试栽。
3 栽培技术
3.1 优良品种、品系的选择
经10年的试验和4年的开发生产实践,我场30多个杂交大果榛子品系,具有抗寒和丰产的特点,大部分品系均可安全越冬,其共同的特点是:(1)坚果大、皮,单果重2~2.5g,出仁率40%~50%,风味佳,优于进口的欧榛;(2)产量高,盛果期单株产量1.5~2kg以上;(3)抗寒性强。1999年第一批鉴定品种定名是:平顶黄(80-43)、薄壳红(82-4)、达维(84-254)、金铃(84-263)、玉坠(84-310)。
3.2 育苗
经多年试验和生产实践,杂交大果榛子育苗,目前只能采用无性繁殖,称“直立压条法”,嫁接和扦插基本上不能用于生产。
3.3 建杂交榛子园
(1)规划与选地:建榛子园是一次栽植,多年受益的百年大计问题,先要作好规划,包括地点、面积、种苗、园地防护林设置,年度施工计划,组织实施等。本着适地适树原则选地,杂交榛子是喜光树种,适宜性较强,土壤pH6~8的微碱性和中性土壤为宜,山坡地(坡度15°以下),平地、沙土地排水良好的立地条件均可栽植。但在土层深厚肥沃,水分条件好,榛子生长发育好,缓坡地以土层深厚肥沃的阳坡、半阳坡结实多。榛树不耐水湿,洼地,地下水位高,土壤粘重板结处不宜建园。
(2)提前整地:为保证建园质量和提高成活率,在选好地块的基础上,必须提前整地挖坑,在栽植前1年的秋季完成。坑直径70~80cm,深60~70cm,每坑施25kg的腐熟农家肥,其上放一些秸杆,表土回填。
(3)栽植密度:榛树栽植距离一般不小于3m,最大也不要超过6m,但考虑早期丰产,可适当密一些。下面提出二种类型密度。栽植呈三角形、正方形、长方。a.早期丰产密度:2m×3m,每667平方米栽植110株;2m×2m,每667平方米栽植166株。这两种密度待树冠郁闭影响生长和产量时,用修剪调整。b.中密度:3m×4m,每平方米栽植54株;3m×3m,每平方米栽植74株。
(4)配置授粉树:榛树是异花授粉植株,品种间授粉,可提高座果率。新建园可栽4~5个不同品种品系,互相授粉。榛树是风媒传粉,为确保座果,必须采取人工辅助授粉。
(5)选择良种壮苗:鉴于杂交榛子是无性繁殖,压条法培育苗木,苗木质量有些参差不齐。因此,新建园必须采用一级苗栽植,根系侧根不少于20条,地径0.5~0.6cm,苗高70~80cm,木质化良好,无病虫害,良种壮苗可大幅度提高成活和产量,栽植一次成园。
(6)栽植时间:4月初至4月中旬。栽植前苗木根系用生根粉水浸泡24h。栽时将苗放在穴正中,将根系舒展开,轻提苗木使根系与土壤密接,边覆土边踩实,不透风。栽植深度,不超过苗木地径处3~4cm,不能深栽。栽后在苗木周围做土埂,浇透水,而后覆地膜,防止水分蒸发,增加地温,提高成活率。
(7)定干:栽后定干,分单干形和丛状形。土肥水条件好的宜作单干树形,定干高度60~70cm;反之宜作丛状树形,定干高度30~40cm,要有足够的饱满芽,保留6~7个。当年定植的幼苗,要加强水肥管理,使其生长发育健壮,萌发一定数量枝条,木质化良好,防止徒长。秋季落叶后,要进行培土防寒,培土高达植株的1/2即可。翌春撒去防寒土,一般第2年就不用培土防寒了。
(8)设置榛子园防护林。建榛子园与其他果树建园一样,均要设置果园防护林,以减少风害、冻害对榛树的危害。设置原则:在林带树高20~25倍防护效益内,规划设计榛子园地防护林,一般以67hm2为一个方块。主林带与主风方向垂直。主带4~6行乔木,树种栽杨树、刺槐等,林带两侧各栽一行灌木,树种紫穗槐等。副林带2~3行栽乔木。平地、沙地建榛子园,一定要规划成方块设计林带,山地要因地制宜设置林带。建园前,最好先把防护林带建立起来,栽完树,具体可按果树防护林要求实施即可。
4 榛子园管理
4.1 整形修剪
整形修剪是一项促进榛树早结果、早丰产的重要措施,分冬剪和夏剪。冬剪在落叶后到翌春枝条萌发前进行,以2~3月份为宜。幼树修剪总的原则是:轻剪适当短截,促枝扩冠,增加枝组的数量,扩大树冠,培育树形。
a.丛状形,植株无明显主干,通常向四周伸展,保留3~4个主枝,主枝上有侧枝,侧枝上着生营养枝、结果母枝、结果枝,树体呈丛状自然开心形,树高2.5~3m。第1年定植苗,重剪高度为20~30cm,在不同方位选留3~4个作为主枝;第2年对选留的3~4主枝,进行轻短截,每个主枝再选留2~3侧枝轻短截;第3年继续短截已选留的主侧枝的延长枝,形成开心形树冠。内膛枝不修剪;第4年继续短截各侧枝的延长枝,促进树冠继续扩大。
b.单干形:树形有一个主干,干高40~50cm,在主干上分布3~4个主枝,方位不同错开。主枝上留侧枝,侧枝上着生长副侧枝和结果线枝,形成矮干自然开心形,树高3~4m。第1年栽后定干,干高50~60cm;第2年在主干以上,选留不同方位主枝3~4个,对每个主枝进行轻短截,剪枝条长度1/3,剪口留饱满外芽;第3年,在每个主枝上,选留2~3个侧枝,进行轻短截。对主枝延长枝也进行轻短截,使其倾向上方生长,内膛枝不能剪;第4年继续对各层主侧枝的延长枝短截,扩大树冠。幼树期对主侧延长枝轻短截,剪去枝条长度1/3。盛果期树,视榛子生长发育情况定修剪,一般短截主侧枝的延长枝长度1/3,不断促发新枝。内膛枝,除病、虫枝、极弱小枝外,不修剪,培育结果母枝,对中庸枝、短枝不修剪。夏季修剪:在芽萌动后至落叶前进行,时间5~7月。主要是摘心、拉枝、除萌蘖即。摘心能调节营养生长,促进木质化,控制枝条徒长,促进更多花芽形成。拉枝主要是增加树冠光照,促进更多花芽形成。除萌蘖,将树下萌蘖全部除掉,减少对树体的营养消耗。
4.2 土壤管理
目的是不断扩大活土层,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肥力。主要包括除草、松土、深翻、扩穴刨树盘、施农肥、压绿肥等。幼树期间,可间作矮棵作物,如豆类、花生等,结合农作物的田间管理,对榛树进行中耕除草松土3~4次,做到无杂草。扩穴刨树盘,是重要的土壤管理措施,春、夏季进行,刨深5~10cm,距树干基部里浅外深,将盘内根蘖和杂草全部除掉,促进根系向土壤伸展。秋季结合施农家肥,深翻扩穴。
4.3 施肥
合理施肥是促进榛树生长发育和早期丰产的重要措施之一,同时可提高土壤肥力,增加有机质含量,促进树体生长健状,促进花芽分化,减少落花、落果,提高产量,防止大小年。榛树整个生长发育过程,氨、磷、钾是主要营养元素,农家肥和化肥要合理搭配。秋施肥以施腐熟农家肥为主,生长季节以施化肥即多元复合肥(氮、磷、钾)为主。秋施农家肥,在9~10月进行,就树龄确定施肥量,一般一株施肥20~25kg,结果期树要增加施肥量。多元复合肥,施肥时间,第1次4月初,第2次6月下旬,要结合浇水。施肥量,幼树(4年生以内),株施150~400g,树龄大增加施肥量。施肥方法有环状施肥和放射沟施肥。环状施化肥,距树干有一定距离,均匀撒肥,深5~10cm,后覆土;放射沟施肥,距树干一定距离挖放射状况,沟宽20~30cm,深10~15cm。
4.4 灌水
依据榛树物候期对水分和土壤要求,加强幼树期对水的管理,定植当年幼苗,确保土壤湿度,提高成活率。榛树生长期,每年可灌水3~4次,落叶后上冻前,要浇封冻水,防止冬季干旱和土壤水分蒸发。早春3~4月,浇催根水,促进地下根系活动,保持与地上部分植株水的动态平衡,即地上、地下树液同时活动,防止春风大,干旱,蒸发量大,造成抽条。幼果膨大期浇水,5月下旬~6月上旬,促进幼果膨大,但涝时要及时排水。
4.5 病虫害防治
杂交榛子病虫害较少,虫害主要是象实虫。病害主要是白粉病。
象实虫成虫取食嫩芽、嫩叶、嫩枝,使嫩叶成针孔状,嫩芽残缺不全,嫩枝折断影响新梢生长发育。幼虫危害果仁,在青壳上钻孔,造成虫眼,取食果仁。药剂防治:在成虫产卵前补充营养期及产卵初期,即5月中旬~7月上旬,用60%的D-M合剂0.33%的溶液毒杀成虫,喷洒2~3次,间隔时间15天。
白粉病:叶片发病初期,上下叶片出现不明显黄斑,不久黄斑长出白粉,致使叶片变黄,枯焦虫落、木质化不好,生长弱,易受冻害。药剂防治,5月上旬~6月上旬、喷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0.1%~0.167%溶液,或用50%甲托布津可湿性粉剂0.1%~0.125%的溶液,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