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桃的种植技术

2011/1/18 13:24:47

扁桃(漆树科芒果属) 拉丁文名:Mangifera persiciforma C.Y Wu et T.L.Ming 。扁桃树为常绿阔叶乔木,树干通直,最高达30米,胸径 达1米以上,树冠圆整呈广卵状,冠大浓荫,四季常青,树型纹理美观,果子甜美,香味浓郁,营养丰富,为亚热带名果。多见于街道绿化带、公园、风景区、大专院校、党政机关单位、宿舍区等,既能乘凉又能观赏。
栽植密度。
扁桃属喜光性强的果树,不宜栽植过密。根据当地土壤和地理条件,一般可选用3米×4米,4米×4米或3米×5米。在干旱地区或山陵薄地可适当密些,而在肥沃的平原区或有灌溉条件的地方,宜适当稀植。

  苗木栽植。
栽植时间可分秋季和春季两个时段。秋季定植在落叶后土壤封冻前进行,大约11—12月份;春季定植在土壤解冻后,苗木叶芽萌动前进行,大约3—4月份。栽植前,先按确定的株行距测定好栽植点,并用石灰做标记。然后以点为中心,挖定植穴,定植穴大小以80厘米见方或100厘米见方为宜;或按行挖通槽,深度80—100厘米。挖定植坑时,将表土和下层土分开堆放。挖好定植坑后,每穴施腐熟优质有机肥10—20千克,与表土拌匀后,填入定植穴中,一边填一边踩,填到一定位置,放入苗木,接着填土,并提苗顺根,再踏实,使根系与土紧密接触。苗木栽植深度与在苗圃时的深度相同。栽植好后及时灌水,水下渗后,覆土保墒。在水源短缺的地方,为了节约用水和有效保持水分,栽后将树干周围修成漏斗形,上覆地膜,浇少量水可集中在根系密集区,地膜可保湿、增温。栽植的苗木,如果是经过长途运输或假植的苗木,在栽植的前一天应将根系在水中浸泡12小时,让其充分吸水,还要对根系进行修剪,将断根毛茬剪齐,这样会促发新根,提高成活率。栽后进行修剪定干,埋土防寒,补水,检查成活,及时补栽等管理工作。

  花果管理。
扁桃定植后一般2—3年开始结果,6—7年进入盛果期。花芽形成容易,结实率高,大大超过负载量,还须进行轻度的疏花疏果。但有些年份由于花期下雨或下雪,引起病害或霜冻,造成落果,影响果实产量。

  防害保果措施有:
①建园时注意配置好授粉树。②加强果园综合管理,提高树体贮藏养分水平,促进花器正常发育。③幼旺树少施氮、增施磷钾肥,促进花芽分化。成年树氮磷钾肥合理配合使用,多施有机肥。④实行以夏剪为主,冬剪为辅的方法,减少树冠萌闭,改善光照条件。⑤对花量大的树,要进行花期追肥,花后叶面喷施0.3%尿素。夏剪时剪除过弱、过密花枝,留下花要进行疏蕾疏花,使养分集中,有利于坐果。⑥放蜂,在花期放蜂传粉,注意放蜂前不能喷施剧毒农药,以免毒害蜜蜂。⑦盛花期喷0.1%的硼酸液,或花期喷10—20×10?6的防落素,能减少落果。病虫害防治冬季结合冬剪剪除病虫枝、刮除粗老树皮。早春3月上旬彻底清除枯枝,落叶、落果等,集中烧毁,可以消灭穿孔并叶枯病等越冬菌源,兼灭梨小食心虫、球坚介壳虫、桃蚜等虫源。3月中旬,于发芽前喷3—5度石硫合剂,消灭穿孔并褐腐并叶痂病等越冬病菌。在芽萌动时喷1次5%的高效灭百可2000—3000倍加100倍福美砷,或2000倍菊马乳油、菊乐合剂加100倍福美砷,杀灭桃蚜越冬卵。谢花后,树上喷1次30%的菊马乳油2500倍液或50%甲胺磷2000倍液,可兼治梨小食心虫和各种蚜虫。5月上中旬,喷65%代森锌600倍加30%的菊马乳油2000倍液,可兼治桃穿孔并梨小食心虫、球坚介壳虫等种病虫害。自6月上旬开始每隔15—20天喷1次杀菌剂,连喷2—3次,使用药剂有65%代森锌600倍液,50%退菌特700倍液,50%多菌灵800—1000倍液,可防治多种病害。对红蜘蛛的防治,主要是在大发生时用20%扫螨净4000—5000倍液喷杀,药效可保持40—60天,喷1次即能控制为害。

  整形修剪主要树形。扁桃树高4—6米,生长势强,萌芽率和成枝率高,年生长量大,具有2次发枝特性。隐芽萌发强,受到刺激即可萌发出萌枝,并容易形成花芽(纯花芽),结果早,易丰产,但大量结果后,树势易衰,管理粗放条件下,30—40年就开始衰老。因此,扁桃于定植当年,利用其芽的早熟性和多次分枝的特点,通过夏季修剪,选出主枝、培养出侧枝,当年即能形成稳定的骨架结构,为果实丰产奠定良好基矗扁桃树的丰产树形结构特点是低干矮冠、骨架牢固、树冠开张、通风透光良好。一般要求干高40—60厘米,上留3—5个主枝错落着生,每个主枝上培养2—4个侧枝,交错配置,侧枝上着生大、中、小枝组。在整形上,主要采用自然开心形和双主枝“V”字形(两主枝开心形)。

  修剪。扁桃分发育枝、结果枝和徒长枝。在结果枝中,以结果枝和长短及花芽着生状况可分为:①长果枝。30厘米以上,直径0.4—0.5厘米,其上可萌发副梢,且副梢上可以分化出花芽,有单花芽和双花芽。②中果枝。长5—15厘米,直径0.3—0.4厘米,其上不萌发副梢,有单花芽和双花芽。③短果枝。大多数品种是以短果枝结果为主,果枝长3—5厘米,直径0.3—0.4厘米,在短果枝上,大多数为复花芽。短果枝每年结果后,还能延伸新梢,长度在1厘米左右,并在新梢上继续分化花芽。多果的果枝和细弱的果枝,逐年交替枯死。④小短果枝。多数品种小短果枝结果所占比例最大。果枝长1—2厘米,其顶芽为叶芽,其下四周着生2—5个花芽。结果少的健壮果枝,叶芽能继续抽生新梢,在新梢上分化花芽,若结果过多(3—5个果),果枝不再抽生新梢,且在结果后枯死。生长弱的小短果枝,当年分化不出花芽,第二年才分化花芽,且寿命最短,一般为2—3年。⑤徒长性结果枝。果枝长40厘米左右,直径1.0厘米左右,花芽一般分布在枝的下部,有单花芽和双花芽,花芽数量少,但果实能正常发育成熟,不抽生副梢。扁桃的徒长枝,多发生在骨干枝上,长度在1米以上,直径1.5厘米左右,节间长,叶腋间为叶芽,也有发育质量较差的花芽,不易坐住果。

  一般情况下,幼树和初结果树的树势旺盛,修剪的目标是扩大树冠、增加枝量、占领空间,修剪方法上对主枝延长枝要轻剪长放、开张角度。对花枝和结果枝甩施,以控制营养生长,促进多结果。对背上直立旺长枝、内膛徒长枝、外围竞争枝和过密枝,要疏除。盛果期树,以短果枝结果为主,长势缓和产量稳定,修剪主要是疏作主枝背上直立旺枝和内膛徒长枝,对侧枝或多年生结果枝组,可回缩到2—3年生枝处,用轮换更新的办法,延长结果年限。同时对枯枝、病虫枝要加以疏除。对衰老树要采用重回缩法促进陷芽抽生新枝,还要灵活改造利用直立旺枝和徒长枝更新树冠、培养新型结果枝组,促使树势复壮。扁桃的整形修剪,有别于桃。骨干枝选定以后,除每年对骨干延长枝进行适当短截外,主要是疏枝。长、中、短果枝是结果的主体。要尽可能多地保留,以提高产量。采收与贮运加工扁桃果实成熟的明显标志是,果皮沿缝合线部分开裂或全部开裂,果核外露。在树上果实成熟的先后顺序是由树冠外围开始到树冠内膛。因此,当树冠内部果实开裂成熟时,即可实施采收。如果采收过早,品质差,果皮也不易剥落。采收过迟,果皮干缩硬化,特别是纸壳类型的品种,核壳变黑,影响核仁品质。因此,需适时采收。我国扁桃主产区新疆,主要采用长竿敲打、摇动树枝,使果实落下。打果前先在树冠下铺布,果实落在布上,便于收集处理。打果时要注意,尽量不损伤枝叶,以免影响翌年产量。采收的果实要立即将果皮剥掉,及时晾晒。壳果晾干后,用硫磺熏蒸消毒,使核壳保护光亮的色泽,并存放于干燥(湿度在10%以下)、冷凉、通风的条件下。美国、澳大利亚、南非等国家,扁桃采收已实现机械化。先用振落机抓住树干摇晃,振落果实,再用捡集机将振落的果实集中到运输箱中,运到采后处理地,用去皮机去除果皮,然后经洗涤干燥机漂洗、干燥,最后将壳果贮存于干燥冷凉条件下,或由去壳机脱壳,运往加工厂或直接运往市常扁桃采收的机械化,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和效益。扁桃剥壳后,经包装直接出售,也有经漂白带壳出售。也可加工成盐炒(烤)大杏仁、粘糖杏仁等,用彩色塑料袋装出售。过小扁桃仁或剥壳时受伤仁运至巧克力糖果厂或糕点厂,作辅料加工成各种糖果糕点。

  肥水管理。扁桃树抗旱、耐瘠、适应性广,耐粗放管理,加强土肥水管理更有利于高产、稳产和提高经济效益。

  土壤管理。扁桃园宜每年进行1次秋耕和5—6次中耕松土除草,以改善土壤透气性,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提高早春地温,秋耕耕翻深度以20—25厘米为宜。在生长季节,果园宜保护疏松无杂草状态。在夏季雨水较多的地区或具有灌水条件、水源丰富的地区,行间可以播种绿肥作物或低秆浅根作物,每年秋季结合施基肥,进行20—25厘米深的秋耕,以减少水土流失、改良土壤结构和提高土壤肥力,早春进行树盘深翻。比较粘重的土壤或下层有板结层土壤,从幼树开始,结合施基肥进行扩穴,时间以采收后较适宜。方法是在树冠投影下部向外开40厘米宽,70—80厘米长,40—60厘米深的放射沟3—4个,将混合均匀的土肥施入并及时灌水。施肥。扁桃产品是种仁,含油脂高。因此,对氮肥要求较高,但重点是施足基肥,以施基肥为主。幼树每年施1次,成龄树可每2年施1次。施肥量,幼树每年每株15—25千克,成龄树30—80千克。施肥时期以采收后为宜。可以采用条沟施、放射沟施或全园撒施。肥料种类有厩肥、圈肥、堆肥、绿肥等。扁桃对氮肥和钾肥要求较高,为了满足扁桃对氮肥的要求,结合扁桃生长物候期和土壤肥力状况,进行追肥或根外追肥。萌芽前、坐果后、果实膨大期以及果实采收后,依据实际需要追肥,前期以氮肥为主,后期氮、磷、钾配合施用。灌溉。在年降水量为400—500毫米的地区,扁桃可以实生无灌溉栽培。而在春夏雨水不足或降雨分布不均的地区,应抓住关键时期进行灌溉,才能保证扁桃正常生长发育。一般应在开花前结合追肥和果实膨大期灌水2次,入冬前再进行1次冬灌,基本能够满足扁桃生长发育对水分的需求。夏季雨水较多的地区,扁桃园要注意及时排水,免遭涝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