椪柑容器育苗技术

2011/1/18 13:24:58

容器育苗所用的材料无菌,育苗过程中植株不接触土壤,使苗木不带线虫等病害;根系发达尤其是吸收根多,可全年定植,成活极高,又无缓苗期;节省育苗用地,又能较好的控制苗木生长条件,从种子萌发到苗木出圃只需18~24个月。其不足主要是初期的投资大,包括设施、培养土和容器等。现将椪柑的容器育苗技术介绍如下:
  1、育苗场地选择地势平坦、交通方便、水源充足、远离病源、采光良好的地方。
  2、育苗设施温室、网室、大棚、采穗圃、育苗容器。
  温室有水帘蒸发降温、燃油热风升温、空气循环、强制通风、人工补光、遮光等设施,可自动控温。屋顶和东、西、南三面护墙均采用世界先进的农用透光材料——聚碳酸酯瓦楞板,厚为0.8毫米。电控箱可对通风风机、空气循环风扇、水帘、卷帘电机进行自动或手动控制;微电脑温控器可以通过安装在温室内的传感器感知室内温度变化,由微电脑温控系统根据传输而来的数据及系统内程序的设定对温室内温度进行调控,使柑橘苗保持最适的生长条件。
  网室为拱形钢结构,屋顶为以色列进口太阳膜,具有抗紫外线、防结露、防冰和冬季保温、透明度高等功能。且具耐冲击,耐高、低温等性能。网室四周是以色列进口50目防虫网和聚乙烯保温膜,还设有通风机,起夏季通风降温、冬季保温的作用。
  育苗容器有播种器和育苗桶两种。播种器是由高密度低压聚乙烯经加注塑而成,长67厘米,宽36厘米,有96个种植穴,穴深17厘米。每个播种器可播96株砧苗,能装营养土8~10千克,耐重压,防紫外线,耐高、低温,耐冲击,可多次重复使用,寿命5~8年。育苗桶由线性高压聚乙烯吹塑而成,桶高38厘米,桶口宽12厘米,桶底宽10厘米,梯形方柱,底部有2个排水孔,能承受3~5千克压力,使用寿命3~4年,桶周围有凹凸槽,有利苗木根系生长、排水和空气渗透,每桶移栽1株砧木大苗。
  3、营养土配制
  施格兰公司采用的配方:泥炭土:沙:谷壳=1.5:1.0:1.0(按体积计),长效肥和微肥可在以后视苗木生长需要而加入;汇源重庆柑橘公司采用草炭土:沙:谷壳=1.5~2.0:1.0。泥炭土、草炭土要用粉碎机粉碎,播种苗用土中的谷壳需粉碎,移栽大苗无需粉碎,配制时充分拌匀。配制方法:用一个容积为150升斗车,按配方而加入到建筑用的搅拌机中搅拌,每次5分钟,使其充分均匀混合。
  4、播种前准备
  将混匀的营养土放入由3个各200升1分隔组成的消毒箱中,利用锅炉产生的蒸气消毒,每个消毒箱内安装有两层蒸气消毒管,消毒管上每隔10厘米打一个0.2厘米大的孔,管与管之间蒸气可互相循环。每个消毒箱长0.9米,深0.6米,宽0.5米,离地面高1.2米。锅炉蒸气温度保持在100℃,大约30分钟。后将消毒过的营养土堆在料房中,待冷却后即可装入育苗容器。
  5、种子消毒
  播种量是所需苗木量的1.2倍,同时还需考虑种子的饱满程度来决定播种量的增加。播种前种子用50℃热水浸泡5~10分钟,捞起后放入用漂白粉消毒过的清水中冷却,再捞起晾干备用。
  6、播种方法
  播种前把温室和有关播种器、工具用3%来苏儿或1%漂白粉消毒一次,装营养土到播种器中,边装边抖动,装满后搬到温室苗床架上,每平方米可放4.5个播种器。把种子有胚芽的一端朝下植入土中,这样长出来的砧木幼苗根弯曲的比例较小,根系发达,分布均匀,生长快速,是培养健壮苗的关键之一。播后覆盖1~1.5厘米厚的营养土,灌足水,以后视温度高低决定灌水次数。
  7、砧木移栽
  当播种苗长到15~20厘米高时,即可移栽,移植前对幼苗进行灌水。然后把播种器放在地上,抓住两边抖动,直到营养土和播种器接触松动,抓住苗根上部一提即起。将砧木下面的弯曲根剪掉,轻轻抖动后去掉根上营养土,并淘汰主干或主根弯曲苗、畸形苗和弱小苗。装苗前先把育苗桶装上1/3的营养土,把苗固定在育苗桶口中央位置,再往桶内装土,边装边摇动,使土与根系充分接触,压实即可,但主根不能弯曲,同时也不能种得过深或过浅,位置应在原来与土壤接触位置深2厘米即可,灌足定根水,第二天施0.15%进口复合肥(N:P2O5:K2O=15:15:15)。移植成活率可达100%。4~7天即抽新梢。
  8、砧穗来源
  砧木种子引自美国的卡里佐枳橙,接穗品种为脱毒或不带毒,来自美国和国内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橘研究所。生长健壮,无检疫性病虫害。
  9、嫁接方法
  当砧木径粗0.5厘米时即可嫁接,采用美国T字型嫁接法,嫁接高度15~20厘米。用嫁接刀在砧木上比较光滑的一面垂直向下划一条长约2.5~3厘米的划口,深达木质部,然后在砧木水平方向上横切一刀,长约1.5厘米,并确定完全切透皮层。在接穗上取一单芽插入切口皮层下,用长20~25厘米、宽1.25厘米聚乙烯薄膜从切口底部包扎4~5圈,扎实即可。1人1天可接1500~2000株,成活率一般在95%以上。为防感染病毒,用具和手要用0.5%漂白粉溶液消毒,嫁接后每株挂标签,标明砧木和接穗,以免混杂。
  10、嫁接后的管理
  在苗木嫁接3周后,用刀在接芽反面解膜,此时嫁接口砧穗结合部已愈合并开始生长,待解膜3~5天后把砧木顶端接芽以上的枝干反向弯曲过来。把未成活的苗移到苗床另一头进行集中补接。接芽萌发抽梢自剪并成熟后剪去上部弯曲砧木,剪口最低部位不低于芽的最高部位,剪口与芽的相反方向呈45度倾斜,以免水分和病菌入侵,剪口要平滑。对砧木上不断抽生的萌枝要及时抹除。
  11、立柱扶苗
  容器苗生长快,极易倒伏弯曲,需主干扶苗,可用长80厘米、粗1厘米左右的竹竿或竹片扶苗。第一次扶苗在嫁接自剪后插竿,插竿的位置离主干2厘米,以不伤及根系为宜,且用薄膜带把苗和立竿捆成“∞”字形。以后随苗的长高,再捆3~4次,达到幼苗直立生长不弯曲。
  12、肥水管理
  小苗播种后5~6个月,即可长到15厘米左右,进行移栽;移栽苗经5个月可嫁接,嫁接后6个月可以出圃。因此,对肥水要求较高,一般每周用0.3%~0.5%的复合肥或尿素淋苗一次。此外,根外追肥视苗木生长需要而定,一般喷施0.3%~0.5%的尿素或0.3%的磷酸二氢钾。
  13、病虫防治
  温、网室病虫害较少,土壤经过消毒,且不重复使用,一般幼苗期喷施3~4次杀菌剂防治立枯病、脚腐病、炭疽病即可,药剂用甲霜灵、乙膦铝、可杀得等。虫害的防治用相应的药以外,还可在温、网室内设立黑光灯诱杀。
  温、网室应采取严格消毒措施,严格控制人员进出,以防人为带入病虫源。
  14、出圃苗木
  出圃前应充分淋水,抹去幼嫩新芽,剪除幼苗砧木上的萌蘖,选择健壮、无病虫的苗木出圃,苗高应在60~75厘米或以上,干粗1.0~1.5厘米,最好有分枝,分枝以下主干高30~40厘米,同时核对品种标签。每株苗上标明品种、砧木。出圃日期、去向等应专门记载,进档保存,严禁品种混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