榛实象鼻虫

2011/1/20 13:56:46

榛实象鼻虫(榛实象甲、榛实象)
  1.危害状
  榛实象鼻虫以成虫取食嫩芽、嫩叶、嫩枝,使嫩芽残缺不全,嫩叶呈针孔状、嫩枝折断,影响新梢生长。成虫还可以细长头管刺入幼果,蛀食幼果内的幼胚,果内形成棕褐色干缩状物,幼胚停止发育,果实早期脱落,幼虫蛀入果实则将蛀食榛仁部分或全部吃掉,并将粪便排在果内。
  此害虫在东北地区野生平榛发生较多,栽培榛园尚未发现此种害虫,但要提高警惕,防止该害虫传入栽培园中。
  2.生活史及习性
  在辽宁2年发生1代,少数为3年1代。2年1代的历经3个年度,常以老熟幼
  虫及成虫在土中越冬。翌年5月上旬出土,开始在枯枝落叶层下活动,5月中旬成虫上树,开始取食嫩叶,5月下旬成虫进入盛期。,6月中下旬为榛子幼果发育期,此时成虫开始交尾,产卵于幼果内。7月上中旬为产卵盛期,卵期为10~14天。于7月上旬在果内孵化成幼虫,7月中下旬为孵化盛期,幼虫在果内取食近1个月,则发育成老熟幼虫。8月上旬,当榛果日趋成熟时,老熟幼虫随果坠落至地,脱果后钻入土中20~30cm深处准备越冬。8月中下旬为入土盛期。第三年7月上旬开始化蛹,7月下旬进入化蛹盛期,蛹期为半月左右,7月中旬开始出现新成虫,8月上中旬为成虫羽化盛期。新羽化的,成虫当年不出土,即转入越冬状态。
  3.防治方法
  榛实象鼻虫发生面广,生活史长而复杂,世代重叠交替发生。因此,单纯用化学药剂防治不能得到理想的效果,必须采取综合防治。
  (1)药剂防治在成虫产卵前的补充营养期及产卵初期,即5月中旬到7月上旬要用60%的D-M合剂,以高浓度300倍液毒杀成虫,对榛园进行全面处理,共喷布2~3次,间隔时间15天,每亩施药量0.1kg。或者用50%腈松乳剂和50%氯丹乳剂,二者以l:4的比例混合,再用其400倍液喷洒,毒杀成虫。于幼果脱果前及虫果脱落期,即7月下旬至8月中旬,在地面上撒4~D-M粉剂毒杀脱果幼虫,每公顷用药量为22.5~30kg。
  (2)人工防治集中采收榛果时,则集中消灭脱果幼虫,即在幼虫尚未脱果前采摘虫果,然后将其集中堆放在干净的水泥地或木板上,待幼虫脱果时集中消灭。对于虫果特别严重、产量低且无食用价值的榛果,可以提前至7月下旬至8月上旬进行采收集中消灭。

相关信息
  • 榛实象鼻虫 2011-1-20
  • 栗实象鼻虫 2011-7-14
  • 大果榛子榛园的建立 2008-6-30
  • 桃树白介壳虫 2011-7-14
  • 杏球坚介壳虫防治 2011-7-05
  • 沙枣介壳虫防治 2011-1-21
  • 果树介壳虫防治 2011-1-20
  • 桑树桑白毛虫 2010-12-28
  • 山楂蠢虫 山楂病虫害 2012-9-01
  • 梨子上的介壳虫 2012-9-01
  • 李树的介壳虫防治 2011-2-26
  • 新疆红枣介壳虫防治 2011-1-20
  • 桃树白介壳虫防治 2011-1-06
  • 桑树桑大象虫(灌县癞象) 2010-12-28
  • 果树介壳虫防治方法 2010-5-20
  • 果树介壳虫防治技术 2008-6-28
  • 果树注入法治虫技术 2008-6-22
  • 枣花心虫防治方法 2008-6-22
  • 果树打针治虫技术 2008-6-21
  • 木菠萝吹绵介壳虫 2012-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