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枣炭疽病防治

2011/1/20 13:57:52

分布及危害
枣炭疽病俗名腐烂病、烧茄子病。分布于河南、山东、河北、陕西、山西等枣区,多为零星发病,本病单独难以形成大面积灾害,多与轮纹病、缩果病混合寄生。果实感病后常提前脱落,品质降低,严重者失去经济价值。
症状
主要侵害果实。也可侵害枣吊、枣叶、枣头及枣股。枣果感病初期,在果肩或果腰出现褐色斑点,进而斑点扩大,呈黑色斑,斑外有淡黄色晕环,最后斑块中间产生圆形凹陷,病斑区果肉由淡绿转呈褐色,组织坏死,非感病区可正常着色。枣果感病后,生长量小、果肉糖分低、品质差、果肉味苦。病果着色早,在潮湿条件下,病斑上能长出许多黄褐色小突起(病原菌的分生孢子盘)及粉红色粘性物质(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团),剖开前期落地病果发现,部分枣果由果柄向果核处呈漏斗形褐变,果核变黑。重病果晒干后,只剩枣核和丝状物连接果皮。味苦,不能食用。叶片受害后变黄绿早落,有的呈黑褐色焦枯状悬挂于枝头。
病原
枣果炭疽病的病原菌属真菌门半知菌亚门、腔孢纲、黑盘孢目、黑盘科、盘长孢属的果生盘孢菌(GloeosporiumfructigenumBerk)。病原菌的菌丝在果肉中生长,有分枝及隔膜,无色或浅褐色;分生孢子盘由疏状菌丝组成,位于外果皮之下,其上着生黑褐色刚毛;分生孢子梗在孢子盘顶部,长形、单胞;分生孢子圆筒形,无色,单孢。
发病规律
⑴与气候关系枣炭疽病的分生孢子借风、雨、露、雾传播,发病的早晚、轻重与当地气候条件关系密切,若雨季早、雨量多、多雾或阴雨绵绵,枣林间空气的相对湿度在90%以上时,发病早且重。
⑵传病昆虫该病的发生与刺吸式口器昆虫有直接关系,传病害虫有叶蝉、蝽象等。
⑶树势与枣树生命力强弱有关,树势强发病率较低,树势弱发病率高,管理粗放的枣园发病率相对较重。
预测预报
枣果炭疽病的初发期以在树势衰弱的植株上或有重病史的病株上出现病果为标志,发病的早晚与雨季出现的早晚和大气相对湿度密切相关,大气相对湿度在80%以上,预测着始发期的到来,应及时做好防治工作。
防治方法
⑴结合冬季管理清扫枣林中枯枝、落叶、烂枣,并集中烧毁或掩埋,以减少越冬病源。
⑵加强枣园管理加强树势,提高树体抗病能力。
⑶搞好虫害防治降低传病昆虫密度。
⑷药物治疗8月上旬-9月初喷施12%绿乳铜700-800倍液2-3次,10-15天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