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白小卷蛾防治

2011/1/20 19:45:01

中文名称:梨白小卷蛾(梨食芽蛾)
英文名称:pearbudmoth
学名:SpilonotapyrusicoraLiuetLiu
分类地位:鳞翅目Lepidoptera卷蛾科Tortricidae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约6mm,翅展14mm~15mm,头、胸深灰色。前翅前缘有8组不甚明显的白色斜纹;基部1/3和中部各有1褐色">"形宽横纹;近外缘暗褐色,有5个并列的黑色棒状纹。卵扁椭圆形,长约0.5mm,淡黄白色,近孵化时中央出现黑褐色。幼虫老熟时体长9mm~10mm,头赤褐色,前胸盾、胸足黑褐色,胸、腹部紫褐色。毛片大而明显。腹部第3节~5节D1毛片间距等于或大于D1毛片横径;腹部第1节SD1和SD2毛片分离。此两点特征可与白小食心虫区别。蛹长约6mm,黄褐色。
生活习性:在辽宁、河北、山西一年发生1代,以3龄幼虫在梨被害芽中(山楂在翘皮缝隙中)结茧越冬。春季梨花芽膨大期幼虫出蛰转入花芽中(山楂芽蛀入孔外有红棕色颗粒状虫粪堆积)。梨芽被害后暂不枯死,可继续生长成新梢,芽鳞片被丝缀连在新梢基部。在山楂树上,可连续为害2个~3个芽,最后一个被害芽也不枯死,可继续生长。幼虫隐藏在其中,啃食嫩梢基部的树皮及附近叶片,老熟后在其中化蛹。为害山楂树芽的部分幼虫可转移至叶及花序上为害,老熟后在卷叶或花蕾之间化蛹。成虫6月中下旬羽化,卵产于叶背。初孵幼虫啃食叶片下表皮及叶肉,稍大蛀芽(可为害梨芽3个左右或山楂芽4个~5个),9月在最后被害梨芽或山楂翘皮缝中结茧越冬。
为害植物:梨、山楂。
发病规律
成虫6月中下旬羽化,卵产于叶背。初孵幼虫啃食叶片下表皮及叶肉,稍大蛀芽(可为害梨芽3个左右或山楂芽4个~5个),9月在最后被害梨芽或山楂翘皮缝中结茧越冬。
防治方法
地理分布:辽宁、河北、山东、山西、河南、安徽、江苏。
①秋冬剪除越冬虫牙,开花期摘除被害花丛和叶丛。
  
②在越冬幼虫转芽为害时(即花芽露绿至开绽期)用50%1605乳油1000倍液喷雾防治。
  
③在幼虫孵化期(6月下旬至7月)用50%1605乳油2000倍液喷雾消灭,共喷2次,间隔7-10天。

相关信息
  • 梨白小卷蛾防治 2011-1-20
  • 梨白小卷蛾的危害与防治 2011-7-15
  • 山楂红蜘蛛防治 2011-7-05
  • 梨虎象防治 2011-7-05
  • 果桑桑蓝叶虫防治 2011-1-21
  • 果桑桑白蚧防治 2011-1-21
  • 冬枣蓟马防治 2011-1-21
  • 梨潜皮蛾防治 2011-1-21
  • 梨网蝽防治 2011-1-20
  • 梨云翅斑螟防治 2011-1-20
  • 柑桔大实蝇防治 2011-1-20
  • 椪柑锈壁虱防治 2011-1-20
  • 椪柑潜叶蛾防治 2011-1-20
  • 椪柑黑刺粉虱防治 2011-1-20
  • 枣瘿蚊防治 2011-1-20
  • 桃蛀果蛾防治 2011-1-20
  • 柑橙锈壁虱防治 2008-6-22
  • 防治果园病虫害莫忽视农业防治 2010-12-28
  • 怎样防治文竹叶枯病 2012-9-14
  • 怎样防治茉莉花叶斑病 2012-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