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云翅斑螟防治

2011/1/20 19:45:01

中文名:梨云翅斑螟

拉丁学名:NephopteryxpirivorellaMatsumura

纲:昆虫纲

目:鳞翅目

科:螟蛾科

天敌:黄眶离缘姬蜂(Trathalaflavo-orbitalis(Cameron))、喜马拉雅聚瘤姬蜂(Gregopimplahimalayensis(Cameron))、黑青小蜂(dibrachyscavusWalker)、稻苞虫赛姬蝇(PseudopewrachaetainsidiosaRobineau-desvoidy)、梨大长尾瘤姬蜂(Gragpimplasp.)梨大聚

主要危害作物:主要危害梨,据报道有时也为害桃和苹果。

地理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宁夏、甘肃、青海、华中、华东、四川、云南、广西等各地梨产区,其中以吉林、辽宁、河北、山西、山东、河南、安徽、福建等省受害较重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l0~12mm,翅展22~26mm。初羽化为暗紫,后变为暗灰或暗紫褐色,前翅具紫色光泽,翅上有2条灰白色弯曲横线,外横线内侧及内横线外侧均有紫褐色宽边。翅中央近中室上方有一肾形白纹,外围黑边。后翅灰褐色,缘毛暗褐色。腹部淡灰褐色。
  卵:椭圆形,稍扁平,初产淡黄白色,近孵化时变为红色,长约1mm。。
  幼虫:越冬幼虫体长约3mm,胴部紫褐色,老熟幼虫体长17~20mm,暗红褐色微绿,腹面色较浅;头、前胸盾、胸足、臀板及胴部第12节背面斑纹均为黑色;最后一对气门大。无臀栉。
  蛹:体长10~14mm,黄褐至黑褐色,腹末有6根弯曲的钩刺形成一横列。
生物学特性及发生消长规律:
此虫1年发生代数因地区而异。东北延边梨区1年发生1代,辽宁、河北、山西北部1~2代,山东、河北中南部、四川重庆、山西中南部梨区2代,陕西、河南、安徽、江苏2~3代。各地均以幼龄幼虫在花芽内做灰白色小茧越冬。L代区,越冬幼虫出蛰期为4月中旬至5月中旬,幼虫开始出蛰后5d即进入盛期;2代区在4月上旬至6月上旬,幼虫出蛰后7d即进入盛期;2~3代区为3月上旬至5月中旬,且越冬幼虫出蛰无明显集中的表现。越冬代幼虫多在6月上旬化蛹,蛹期8~15d,羽化期:1代区在7月间,2代区在6月中、下旬;7月上、中旬。每雌成虫产卵64粒,最多可达213粒。卵期7~8d。1年发生1代者,到7月下旬开始在芽内作小茧越冬。1年发生2代者,一年危害可分为三个阶段:越冬代主害梨芽及幼果,发生在3月下旬至5月;第l代主害梨果,发生在6~7月间;第2代于8~9月食入芽内,经短期危害后,即在芽内过冬。
  梨云翅斑螟越冬幼虫出蛰与梨树物候期有密切关系,据研究报道,花芽萌动露绿时开始出蛰转芽危害,花芽开放期为出蛰盛期,花序分离时为出蛰终止。越冬幼虫转芽期:1~2代区较集中,约为5~15d,并有60%以上的个体在前6d即转芽危害,由于出蛰转芽期集中;尤其在转芽初盛期,故此时为药剂防治的关键期。2~3代区可持续约50d左右,但转果期较集中,一般一头越冬幼虫危害3~4个花芽或1~4个幼果。幼虫在果内危害20d左右即行化蛹;幼虫化蛹前有吐丝缠绕果柄及作羽化道的习性,均在夜间进行。化蛹前5~15d开始缠柄,化蛹前2~3d吐丝作羽化道,此时被害果呈青皱状,是摘虫果的适宜时期,一旦被害果变干成“吊死鬼”时,成虫已羽化出果;梨云翅斑螟成虫昼伏夜出,对黑光灯有趋性,交尾、产卵多在夜间进行,卵多产在果实的尊洼、梗洼、果台、叶柄、果面、芽旁、短果枝、叶痕等处,散产。
  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温度的影响。当日平均气温达6℃时,越冬幼虫开始出蛰,当日均气温升达9.5℃时便大量出蛰。转芽期的长短与气温有关,当日均气温为13~14℃时,转芽比较整齐集中,如果早春气温回升较快,气温较高(21℃左右),转芽历期缩短,仅5d左右;反之,早春气温回升慢,气温偏低(10℃左右),则转芽历期可长达12d以上。
  湿度的影响。梨云翅斑螟发生的轻重除温度外,与当年的雨水有关,雨水多、湿度大,发生就重,高温干旱则不利于发生,故有“天旱梨果收”之说。
  天敌的影响。梨云翅斑螟的天敌种类较多,如寄生蜂和寄生蝇等均在幼虫期进行寄生,最主要的种类有:黄眶离缘姬蜂(Trathalaflavo-orbitalis(Cameron))、喜马拉雅聚瘤姬蜂(Gregopimplahimalayensis(Cameron))、黑青小蜂(dibrachyscavusWalker)、稻苞虫赛姬蝇(PseudopewrachaetainsidiosaRobineau-desvoidy)、梨大长尾瘤姬蜂(Gragpimplasp.)梨大聚瘤姬蜂(GragopimplaannulilarsisAshmead)、黄足绒茧蜂(Apantelesflavipes(Cameron))、食心虫扁股小蜂(Elasmussp.)等。害果期幼虫寄生率一般都在30%以上,有些年份高达50%~70%。
防治方法:
1.人工防治法。结合冬季修剪,剪除越冬虫芽;春季越冬幼虫转芽前摘虫芽;开花至转果前检查并除掉已枯萎的花簇,同时震落末受害花簇基部的鳞片,鳞片不落者即有虫潜伏其中危害。应随即捏死;幼虫化颊,成虫羽花前,组织人工摘除越冬代幼虫被害果并集中处理。
  2.化学防治法。在梨云翅斑螟生活周期中有几次转移暴露期;转芽期,转果期,第1、2代卵孵化盛期。应根据各个时期的防治指标进行用药防治。常用农药有:50%对硫磷乳油1000倍掖混加20%甲氰菊酯8500倍液.或50%对硫磷乳油1000倍液混加5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或50%杀螟硫磷乳油1000倍液混加2.5%溴氰菊酯乳油8500倍液防效均好,并在越冬幼虫转芽初期防效远好于转芽盛期。转果期用药是弥补转芽期防治的不足,转芽期防治得好,转果期就不必防治。各代卵盛期喷药时要均匀周到,必要对应用2次,第2次喷药应在第1次用药后的半个月内进行效果佳。
  3.保护和利用天敌,使用性诱剂捕杀成虫。

相关信息
  • 梨云翅斑螟防治 2011-1-20
  • 梨云翅斑螟的危害与防治 2011-7-15
  • 山楂红蜘蛛防治 2011-7-05
  • 梨虎象防治 2011-7-05
  • 果桑桑蓝叶虫防治 2011-1-21
  • 果桑桑白蚧防治 2011-1-21
  • 冬枣蓟马防治 2011-1-21
  • 梨潜皮蛾防治 2011-1-21
  • 梨网蝽防治 2011-1-20
  • 梨白小卷蛾防治 2011-1-20
  • 柑桔大实蝇防治 2011-1-20
  • 椪柑锈壁虱防治 2011-1-20
  • 椪柑潜叶蛾防治 2011-1-20
  • 椪柑黑刺粉虱防治 2011-1-20
  • 枣瘿蚊防治 2011-1-20
  • 桃蛀果蛾防治 2011-1-20
  • 柑橙锈壁虱防治 2008-6-22
  • 防治果园病虫害莫忽视农业防治 2010-12-28
  • 怎样防治文竹叶枯病 2012-9-14
  • 怎样防治茉莉花叶斑病 2012-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