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桔黄斑病在胡柚上发生特点及其防治

2011/1/21 10:09:34

1 发病规律
  黄斑病系真菌病害,病原菌在叶片或落叶病斑上越冬,春季产生子囊孢子,通过风雨传播到新叶上。病菌侵染初期一般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高峰期在6月中下旬,叶片与果实上表现出明显病症要到8月下旬,9月最明显。病原菌在寄主表面停留时间长,潜育期1~4个月,最长可达9个月。
  2 发病症状
  2.1 叶片症状 据调查,黄斑病以侵染胡柚春梢与果实为主,夏秋梢很少发病,且老叶也可以重复侵染。明显病斑出现时间一般在8月下旬。初期病叶叶背出现淡黄色或黄褐色油浸疱疹状小粒点,几个或十几个群集在一起,形成不规则黄色斑块(脂点黄斑型),病斑周围组织仍保持绿色。到翌春,病斑中间叶面组织枯死变成灰白或褐色,呈圆形或椭圆形斑块(褐色小圆星型),直径约为0.1~0.5厘米,其上有黑色小粒点分布,边缘颜色较深呈赤褐色,稍隆起。
  2.2 果实症状 出现明显病斑时间也在8月下旬。发病初期,果皮表面出现0.5~2厘米大小不一的黄白色”花斑“,以后颜色加深,呈黄褐色斑块。严重时,其上有许多紫褐色的脂点状小斑点,部分连结在一起呈丝状。轻度发病时,黄白色斑块在贮藏期间会逐渐消失。
  3 病害流行原因
  3.1 品种抗病性差 据调查,胡柚、衢桔易感病,发病较重;椪柑、温州蜜柑较抗病。
  3.2 防病与管理技术不当 以往胡柚病害以溃疡病防治为主,其他病害一般很少。但胡柚进入盛果期后,很少抽发夏秋梢,感染溃疡病机会就比较少,因而不少桔园就很少或不进行病害预防工作,使黄斑病病原菌得以滋生蔓延。另外,桔农对该病认识不足,易错过防治适期。
  3.3 气候因素 常山县5-6月气温高,日平均气温23~25℃;降水多,雨日占70%,日均降雨量9.95毫米;日照少,日照时数每天只有4.2小时。长期高温高湿天气,十分有利于该病原菌的发育繁殖。
  4  防治方法
  4.1 农业防治 加强肥水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树体抗病能力;结合春季修剪,摘除严重病叶,清除园内脱落的病叶及杂草,进行深埋或烧毁。
  4.2 药剂防治 黄斑病侵染时间在5-6月,症状表现要两个多月以后才明显。因此,把握适期,选好药剂是防治关键。
  防治时间:3月中旬至4月初,结合防治溃疡病时进行兼治。4月下旬至7月初,重点进行喷药防治。第1次可在5月初,第2次在花谢后,”梅雨“季节前后各防治一次,一般每隔15~20天喷一次药,对发病较重的树,应连喷3~4次。
  药剂选用:50%代森锰锌600倍液,77%可杀得500倍液,波美0.3~0.5度石硫合剂或70%托布津800倍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