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苗木网 >> 资源专题 >> 常见灌木 >> 桧柏 >> 详情显示

干旱沙区樟子松育苗造林技术

2011/1/18 13:25:39

樟子松(Pinussylvestrisver.Mongolica獿itv)是原欧洲赤松(Pinus
sylvestris)在我国东北呼玛、漠河、根河和红花尔基一带的一个地理变种。因其耐寒、耐旱、耐瘠薄、抗盐碱、生长快、树形美、材质好、抗风沙及造防护林时胁地小等优良特性及其广阔的生态适应性而很快受到干旱地区的广泛重视。现已在辽宁、新疆、甘肃、陕西等省区广为引种栽培,成为“三北”地区防护林建设的优树树种和干旱沙区重要的城市绿化树种。由于,樟子松幼苗易受病虫的侵害,特别是受丝核菌(Rhizociots)和镰孢菌
(Fusariunsp)的侵染而得苗木猝倒病[1],其来势迅猛,传播迅速,3~5日内可导致幼苗大片死亡乃至全军覆没。同时其幼苗抗性较差,对土壤和气候环境的要求较为苛刻,土壤酸碱度、盐分、环境温度等都会不同程度的影响樟子松幼苗的存活与正常生长。因此,研究不同地区、不同环境条件下樟子松的育苗造林技术,是樟子松引种推广中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为此,民勤沙生植物园经过连续4a的努力,先后从樟子松播种育苗技术、小苗培育以及大苗的移栽造林等方进行试验研究,总结出一套适应于干旱沙区的樟子松育苗及造林实用技术。
1实验地概况试验地设于地处102°58′E,38°34′N,海拔1378m的巴丹吉林沙漠东南缘的民勤西沙窝。民勤沙生植物园苗圃内。该区域属典型温带大陆性荒漠气候。冬季严寒,夏季酷热,昼夜温差大,年均气温7.6℃,极端低温-30.8℃,极端高温40.0℃,无霜期175d;降雨量小,蒸发量大,气候极度干燥,年均降水量
113.2mm,年均蒸发量2604.3mm,干燥度5.1,最高达18.7,相对湿度47%;光热充足,年均日照时数2799.4h,≥10℃活动积温3036.4℃;春季盛行西北风,全年风沙日可达83d,2~5月最为频繁,年均风速2.5m/s,最大风速达23.0m/s;土壤为碱性沙土,沙层深厚,肥力极差,土壤含盐量0.146%,有机质含量为0.1975%,全氮0.0079%,全磷0.116%,pH值8.32。潜水埋深15m左右。
2播种育苗技术要点
2.1圃地选择及苗床准备
2.1.1圃地的选择干旱沙区土地主要靠地下水灌溉,由于浅层地下水含盐量高,一般地区土壤含盐量均在0.33%~2.16%,长期漫灌导致土壤重度盐碱化,易板结,对樟子松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及幼苗的生长发育和成活都具有较大的影响,加之夏季沙区沙面温度很高,樟子松幼苗根茎处易受高温灼伤,并引起非侵染性苗木猝倒病。为减免上述多种制约因素,播种育苗应选择盐碱化程度较低或无盐碱化、无感病植株残体的多年休闲地或原始风积沙地作圃地。
2.1.2苗床准备播种育苗要采用平床,床宽1.2m,床间距0.4m。播前10~
15d将完全腐熟的羊粪、尿素和磷肥按200∶1∶2的比例以2000kg/667m↑2施肥量,结合整地深翻,施入5~15cm的土层内,并和土壤混合均匀,以防烧苗。平整床面后,在播种前2周左右用质量分数0.2%的55%敌克松稀释液以1300kg/667m2药量进行床面消毒。
2.2播种
2.2.1种子处理为保证出苗迅速整齐,预防种芽腐烂型立枯病,提高苗木质量,需进行种子催芽处理。播种前2~3d,将种子用0.5%的KMnO4溶液浸种2h进行消毒,用清水冲洗3~5次后,置于40℃左右的温水中浸泡一昼夜,于14:
00左右平铺于强光照射的水泥地上,厚度约2cm,上面用50℃热水浸湿的麻袋覆盖进行催芽。催芽期间用40℃左右温水喷洒2~3次,以保持种子湿度。约1~2d后,有50%以上的种子吐白即可播种,也可将消毒后的种子与湿沙(手捏成团为限)按1∶3的比例混合,堆放于阴凉处,约经过5~7d,50%以上的种子吐白即可播种。
2.2.2播种技术
(1)播种期一般于4月下旬播种为宜。
(2)播种量千粒重>6.9g,发芽率60%~70%,净度90%以上的种子,播种量10
kg/667m↑2为宜。
(3)播种深度沙土表层干湿变化迅速,土壤湿度不易控制,播种不易太浅,要严格控制在2cm左右为好。
(4)播种方法菌根菌可以抑制主要病原丝核菌的生存和繁殖,并可促进樟子松的生长[2],所以在播种时一定要接种菌根土,即在播种沟内种子上下“双施”带菌森林土。为便于管理,采用横床条播,播幅10cm,行距15cm。覆土后要稍加镇压,使土壤和种子充分接触,并利于保水保湿。
2.2.3播种后及苗期管理
(1)浇水沙土通气透水性强,保肥力差,浇水后易干燥,为充分保证樟子松萌发期间的水分需求,出苗前每天上午10∶00~11∶00要持续喷水。樟子松幼苗脆嫩,根茎处易受高温烧伤,因此出苗后到苗木茎部完全木质化以前(7月中下旬)每天上午11∶00~16∶00要间断性喷水2~3次,每次持续40~60min,即可有效地降低沙土表面温度,使幼苗免遭高温危害,又能满足樟子松幼苗速生期水分的供给,促进樟子松的生长。幼苗完全木质化(7月下旬~9月),视情况每1~
2d喷1次透水;9~10月每7~10d喷1次透水,土壤冻结前灌1次封冻水。为避免土壤盐碱化,防治盐害,采用盐碱化程度较低或无盐碱化的深层潜水或承压水做为灌溉用水,并采用喷灌技术。
(2)病虫害防治沙区鼠害严重,播种后到出苗前,已萌发或未萌发的种子很容易被老鼠食掉,严重的可使场圃出苗率降低50%。因此,出苗前要防治鼠害。一般采用扎塑料棚膜围栏或用防鼠药进行防治。猝倒病是樟子松幼苗期的主要病害,在干旱沙区主要表现为猝倒型和立枯型两种症状。猝倒型病症于播种后
20~40d出现,立枯型于播种后60~100d出现。在病发前期及病发期,每周要用55%敌克松的0.2%稀释液喷撒1次,发病后期每15~20d防治1次。
(3)除草追肥6月份樟子松幼苗进入速生期,为充分保证营养供给,在5月下旬或6月初要追施混合肥料。将充分腐熟的羊粪和尿素(200∶1)的混合肥料以800
kg/667m↑2的施肥量沟施于苗床内,施肥后及时喷透水,利于苗木根部吸收。秋季沟施1次羊粪和磷肥的混合肥料,保证翌春及时供给苗木养分,为缓解杂草和樟子松幼苗争肥争水的矛盾,在幼苗期生长期每月要除草1~2次。
(4)越冬管理干旱沙区冬季大风频繁,寒冷、雪少、干燥,苗木易抽干枯死,必须于10月底从两床间取土,均匀覆在苗床上,厚度约20cm。翌春于4月10日左右去土,并及时喷水。
3小苗培育
3.1苗床小苗的培育苗床小苗经过1a培育茎部已完全木质化,根系比较发达,两年生根系长达30cm,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的鲜重经可达6∶1,苗木抗性增强,但在严酷的自然环境条件下,仍要精细管理。4月中旬小苗开始萌动,萌动前前要及时撤出覆土,以防苗木生长受阻和土壤返浆期茎部腐烂。撒土后立即喷水,并喷洒1次敌克松稀释液。5月中旬沟施1次有机肥,并要及时喷透水。为促进苗木地径生长和新梢的木质化进程,7月份要追施1次磷肥。高温期需喷水降温,每15d浇1次水,定期防病除草。第2年冬季仍需土埋越冬。覆土厚度以高于小苗5~8cm为宜,翌春于4月上旬分两次撒土。
3.2小苗的速培技术樟子松属阳性速生树种,其高生长速度要比同龄云杉、侧柏、刺柏等针叶树种快,但其速生期来得较迟,年速生期较短,一般在6~8a以后才进入速生期,年速生期约为1个月左右。因而小苗的年生长量不过9cm[3]。塑料暖棚内3~5月份温度比棚外高6.1~14.1℃,温度比棚外高29%~50%[5],这种环境差异能有效地缩短樟子松小苗的培育期,提高小苗的年生长量和换床定植成活率,大大缩短了小苗的培育进程[3]。苗床上3年生的樟子松播种苗,因密度太大而需要换床培育。在秋季樟子松停止生长后,将小苗以20cm×30cm的株行距定植于塑料暖棚内,并立即浇水,每天通风2~3h,夜间暖棚上覆盖草帘防寒,翌年5月中旬撤除棚膜,并继续以草帘遮荫,一周后给予全光照。每2个月浇水1次,并配合施入有机肥,每7~
10d喷1次55%敌克松02%稀释液,每半月松土除草1次,2年后出圃造林。
3.3露地培育小苗技术为大面积造林工程育苗,仅靠塑料暖棚培育苗木难满足生产需要的,采用露地培育,既可充分保证造林所需,又可降低了生产成本。为管理方便,采用宽1m,间距0.5m的带状圃地,将2~3年生的苗床小苗按15cm×20cm的密度定植并及时浇水,以后每半月浇水1次,定期防病除草。冬季土埋越冬。翌年4月中旬分两次撤土并浇水。3年后移苗造林。
4樟子松大苗移植造林技术
4.1宜林地选择及造林密度
4.1.1造林地选择干旱沙区宜林地的主要特点是自然条件恶劣,立地条件类型复杂,土地的自然生产力较低。造林地选择是樟子松造林的关键。5年生以上樟子松的抗旱、抗寒、耐盐碱、耐瘠薄的能力都比较强,在干旱草原、荒漠草原、干旱荒漠地带均可用于营造农田防护林带、防风固沙片林及作为干旱区城市、园林、街道及庭院绿化。在选择造林地时,要充分考虑造林区域的通风和透光条件,兼顾土壤水分和养分等其它条件。一般在农田边缘、固定沙地、沙丘迎风坡、背风坡、低地平沙地均可造林[5]。在地表几乎无土层的河流冲击扇中上部的干旱城市区,要经过参土改沙,或挖穴垫土后方可造林。
4.1.2造林密度樟子松幼林的生长迅速,郁闭快,需光量大,造林密度应小一些。但因造林地和造林目的的不同,其密度各异。农田防护林以提高和扩大有效防护范围为目的,要求林带结构呈疏透状,造林密度相对要小,一般株距要求3m以上;防风固沙林以控制风沙危害为目的,要求地面覆盖度较大,但必须兼顾林分的长远效益,在考虑造林地土壤水分平衡的条件下确定造林密度。城市绿地造林可自由布置,株距一般不宜小于2m。
4.2造林季节
4.2.1春季造林干旱沙区普遍采用春季造林。樟子松植苗造林一般在4月上旬苗木抽“苔”前栽植,采用带土移植方法,土球呈倒圆锥形,直径为树冠直径的1/3~1/2,高近等于直径。栽植穴直径为土球直径的1.5倍,移植过程中将土球要用麻袋和草绳严格包扎,以防土球破裂,栽深以能恰好埋没土球为宜。填土后要踩实浇水,并在主风向上用绳子固定,以防大风吹倒或吹斜幼树。
4.2.2秋季造林秋季造林具有翌年春季苗木生根发芽早,提高苗木抗旱的优点。但容易造成苗木生理干旱,降低造林成活率,造林难度较大。我园采用在栽植穴上覆地膜的造林技术措施后,使秋季造林成活率达到92%。樟子松的地径生长到10月中旬才停止,而秋季移植要在苗木生理活动减弱,根系尚有活动能力的情况下进行[4],因此,干旱沙区樟子松秋季移植造林的最佳时期为10月中下旬。定植过程与春季定植造林的方法相同,但定植后要在栽植穴上绕根茎周围覆一层面积大于定植穴的地膜,这样可有效防止苗木根系水分地蒸发,避免造成苗木生理干旱,并可提高苗木根茎部周围的地温。 


甘肃省治沙研究所 武威 73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