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苗木网 >> 资源专题 >> 常见灌木 >> 桧柏 >> 详情显示

桤木丰产栽培技术

2011/1/17 14:37:22

桤木属桦木科落叶乔木。其生长迅速、繁殖较易、适应性强、材质优良,是速生优良树种;根系发达,具根瘤,耐水湿,也是优良的护岸固堤、改良土壤的树种,宜在适生地区大量发展。
一、生物学特性:
桤木喜温、喜光、喜湿、耐水。适生于年平均气温15-18℃,年降雨量900-1400毫米的丘陵山地,多分布于河滩及溪沟两旁,能耐-10℃的低温,在土壤和空气湿度大的地方生长好;在土质较干燥的荒山、荒地亦能生长。对土壤酸碱度要求不严。
桤木结实量大,种子飞散广,发芽快,天然更新能力强。抗尘能力较强,但不耐氟化氢及二氧化硫。
生长迅速,成林快。一年生苗高可达1米以上。一般3年郁闭成林。10年生树高12-15米,胸径14-16厘米。在适宜的条件下每年树高生长可达2米,胸径生长2厘米以上。
二、造林技术:
1.采种宜选10-25年生健壮无病虫害的母株,于12月至翌年1月上旬果苞开裂时采收,所得种子质量较高。种子干藏或密封贮藏。
2.育苗春秋两季均可播种,但以春播为好,即2月中旬至3月中旬。由于桤木种子很小(每公斤有100-140万粒,育苗时每亩播种量只需1-2公斤),发芽时,根和芽都极其细嫩,只要突遇高温而圃地又干燥缺水,一天时间幼苗就会全军覆没。因此圃地应选在气候较凉爽、空气较湿润的地方,整地要细,播种后覆土要薄,用草覆盖并经常喷水保持苗床湿润。苗木前期生长极为缓慢,在6片真叶后才逐步撤去。其它方面按苗圃的常规管理。一年生苗每亩产苗量应控制在2.5万株左右,过密就不可能培育出壮苗。
3.造林地的选择桤木适生于山中下部及沟谷、漕地,但也能适应较干旱、瘠薄的丘陵荒山。营造桤木速丰林,一定要选择立地指数14以上(相当于杉木立地指数)、土层厚度60cm以上、土壤水分条件较好的林地。但在当风的山脊、山坡迎风面及坡度>20°、土层瘠薄的地方,地下水位过高(80cm以上)的地方都不宜营造桤木丰产林。
4.造林季节桤木萌动早,造林应在落叶后萌动前的12月至翌年1月份,最迟不应超过2月中旬。
5.栽植密度作为短轮伐期工业原料林,一般每亩栽植111株(2m×3m)。立地条件好的地方可适当稀植,如每亩89株(2.5m×3m)、74株(3m×3m)等。造林一般用1年生裸根苗栽植,如栽植2年生的大苗或水土流失严重的应带土移栽。
6.造林整地提倡穴垦,严禁全垦,尽可能多地保留原有植被,以保持水土。在立地条件较差的地方,宜采用大穴整地,其规格为60cm×60cm×50cm,在立地条件好的地方,宜采用中穴整地,其规格为50cm×50cm×40cm。如栽植2年生大苗,穴的规格为80cm×80cm×60cm。
7.科学施肥在立地条件好的地方,每株施基肥(饼肥或复合肥)0.5kg,在红壤地区每株施肥量为0.5kg饼肥或复合肥再加0.5kg钙镁磷肥。追肥视林木生长情况和土壤肥力情况而定。
8.抚育管理桤木生长快,如造林地适宜,3年郁闭。故造林头两年需抚育。一般在造林当年5月、9月各抚育1次(刀抚加蔸抚),第2年5月、9月再各抚育1次。如以经营采收鲜叶为目的的肥料林,可采用头木作业。
9.更新方法一般为人工造林,如有母树生长的地区,可在秋冬于母树100米范围内,用块状或带状砍荒、除草、松土等促进措施,即能形成天然更新幼苗。再抚育2-3年,即可成林。
三、主要病虫害:
主要病虫害有煤污病、桤木叶甲、蝼蛄、铜绿金龟子和黄刺蛾等。
四、木材性质及利用:
木材淡红色,材质轻软,硬度适中,纹理通直,结构细致而松,耐水湿。是水工设施、坑木、矿柱的良好用材。此外还可用作民用建筑、家具、农具、胶合板、火柴杆、铅笔杆等。树皮含单宁,可提制栲胶。还可代替青冈繁殖木耳。桤木叶、嫩尖有治腹泻、止血的药效。此外,叶含氮量丰富,可泡田沤肥。根系发达,根瘤菌多,可固氮、固土、防塌、涵养水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