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苗木网 >> 资源专题 >> 常见灌木 >> 桧柏 >> 详情显示

四川桤木培育技术

2011/1/17 14:37:22

桤木,别名水青冈、水冬瓜。以台湾桤木(A.Frmosana)生长较快,据福建省引种试验,8年生平均高14.1米,平均胸径15.6厘米。四川桤木在江西引种表现尚好,目前已在多个地区推广,均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和速生性。其生长速度不亚于拟赤杨,胜过杉木、枫香、蓝果树、木荷、火炬松等树种。从江西多年的引种栽培与推广来看,该树种表现了原产地优良特性,生长良好。
桤木木材硬度适中,纹理通直,结构细致而松,耐水湿,是水工设施、坑木、矿柱的优良用材;也是民用建筑、家具、农具、火柴杆、铅笔、胶合板等良好的用材。桤木的树皮、果实富含单宁,可提制栲胶;根、茎、枝是培养香菇、木耳上等食用菌的原料;叶、嫩尖有治腹泻、止血的药效。叶含氮量丰富,达到2.7%,可用来泡田沤肥,稻田施用最好,是生产有机农产品的好肥源。其根系发达,着生根瘤,最大的根瘤束有小瘤30多个,最大根瘤直径5厘米,重8克。经分离,多数为固氮杆菌。根瘤中含3.07%的氮,每100株桤木的根瘤平均每年能给土壤增加相当于15公斤左右硫酸铵肥效的氮素,是自我施肥极强的树种。
一、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
桤木是落叶乔木,树干端直、圆满,高25米左右,胸径25~50厘米,冠幅3~6米。树皮褐色,幼时光滑,成年树则呈斑块状开裂。小枝细瘦,光滑无毛。单叶互生,倒卵状阔椭圆形或椭圆形,幼叶背面有毛,后脱落无毛,叶缘具疏短锯齿。
桤木喜温、喜光、喜湿、耐水。适生于年均气温15℃~18℃,年降雨量900~1400毫米的丘陵山地,多分布于河滩及溪沟两旁。能耐-12℃的低温。在土壤和空气湿度大的地方生长好;在土质较干燥的荒山、荒地也能生长,但生长较差。通常可组成纯林。也是杉木、蓝果树、水杉、拟赤杨、毛竹良好的伴生树种。对土壤的酸碱度要求不很严。在较好的自然环境、土壤条件下,其年均高生长量可达1.4~2.0米,胸径生长量达1.2~2.0厘米。它结实量大,种子飞散广,一般降落在100米范围内,遇风可扩散到500米,发芽快,天然更新能力强,常见飞籽成林。它虽是一种落叶乔木,但落叶很晚,萌动较早,休眠期为60天左右,一年将近有10个月的生长期。春季、初夏和9、10月份是桤木生长旺季,9、10月份的高生长量最大,占全年的50%以上。一年生桤木苗高可达1米以上。一般造林3年后能郁闭成林。在轮伐期内,桤木高生长最旺盛时期在5~15年;胸径生长最旺盛时期是10~15年;材积生长10年内生长缓慢,10年后逐渐加快,25年后生长最快,40年后生长缓慢。
二、繁育技术
(一)采种
不同产地的种子,苗木生长和造林效果不同。从各地引种栽培情况看,四川桤木和台湾桤木较好,应推广这些优良种源。
桤木5年生左右开始结实,10年进入盛期,一般无大小年之分。2~3月开花,5月果穗形成,11月中下旬种实成熟。采种宜选择10~25年生健壮无病虫害的母树,于12月至翌年1月上旬果苞开裂时采收。也可在11月下旬至12月中旬,果穗由青变暗褐色时摘下,曝晒脱粒。出种率4%~4.5%。将种子装入袋中,置通风干燥处干藏,或密封储藏。种子纯度为75~90%,千粒重为0.4~0.7克,优良度50%~75%,场圃发芽率30%~40%。每1公斤纯净种子约100万~140万粒。
(二)育苗
1.播种桤木春秋两季均可播种,但以春播为好。一般选择在2月下旬,这时气温回升,降雨量逐渐增加,适宜桤木播种发芽,待夏季到来时,幼苗扎根入土,具有一定抗旱能力。常采用条播或撒播两种方式。撒播每亩用种量1.5~2.0公斤,条播1公斤。由于种子细小质轻,播种前用锯木屑或细沙拌种。
2.圃地选择及整地选择地势稍荫蔽,排灌方便,土壤湿润、肥沃、疏松的沙质壤土或轻黏土作圃地。整地要细致,作床要平整,床面宽度为90~100厘米,床高30~40厘米。作床前,圃地要深耕细耙,打碎土团,施复合粉肥(氮磷钾混合)150公斤,床面压平,铺上2厘米左右的黄心细土,再轻压一次,并将苗床分成若干等份。然后将种子均匀撒到床面上,覆盖一层薄薄细黄心土,以不见到种子为止。切不可厚盖,以免影响种子发芽出土。为了防止春旱和大雨对床面的冲刷危害,可在播种后,将切成2~5厘米长的稻草撒在床面上。
3.苗田管理种子萌芽出土后,长出第六片真叶前,要特别注意天气的变化,及时做好排水和抗旱工作。遇多雨天气,要及时清沟排水;遇干旱天气,要注意土壤保墒。灌水不要淹过床面。无灌溉条件的地方,要采取人工浇水,早晚进行。当幼苗生长稳定后,适时追肥,以稀薄液态肥为主,尽量施人粪尿等有机肥。第一次施肥在长出真叶4~5片时进行;第二次在长出真叶6~7片时进行,可逐渐加大施肥浓度。秋季是桤木生长旺季,追施肥以尿素为主,适当配用磷钾肥或进口复合肥,亩施10~15公斤。幼苗长至5厘米高后,要及时除草,尽可能选择雨后进行。步道沟内的杂草可采取化学除草。除草可结合进行间苗和小苗移栽补植。前期间苗可分3~5次,不要一次到位。7~8月份定苗,一般亩产量控制在2万~2.5万株。定苗时要将少数“霸王”苗、弱势苗、病虫害苗拔除。以提高苗木等级和出圃率。
桤木苗期的病虫害较少,见到最多的是叶斑病和黄刺蛾。叶斑病可用代森锌(65%、80%两种)可湿性粉剂或甲基托布津70%可湿性粉剂1000~2000倍液或多菌灵(25%、50%两种)4000~6000倍液喷洒。黄刺蛾尽管多见,但危害不大,采取人工捕杀、灯光诱杀成虫或喷施氧化乐果乳剂等方法防治效果不错。
4.苗木出圃桤木一级苗地径0.85厘米、高80厘米;二级苗地径0.6~0.85厘米、高60~80厘米,出圃时应分级包装。起苗时切忌在土壤干燥下拔苗。要用齿耙松土起苗或苗田灌水后起苗,尽量减少苗木根部损伤。苗木起好后,要及时包扎和遮盖,防止太阳曝晒和风吹,以免影响造林成活率。
三、营造林技术
(一)选地整地
桤木在不同的地形条件下造林,其生长效果差异很大。一般来说,在山地、丘陵区土壤湿润的中下坡位和平缓地造林生长好,保存率高;超过上坡位的生长差。因此,在规划造林时,务必选择土壤较肥沃、湿润的中下波山地,做到“适地适树”。整地时,首先在8~9月劈山,将杂灌清理成堆或带状,然后挖大穴,规格为穴径40~60厘米,深30~40厘米。桤木萌动早,造林应选择落叶后萌动前,即1~2月底,最好不超过3月上旬。营造食用菌林和短轮伐期工业原料林,株行距可采用2米×2米或1.8米×1.8米;河道、沟边、池塘沿岸,株行距1米×1米;肥料林、薪炭林、水土保持林为0.5米×1米;工程造林为2米×2.5米。桤木造林一般用一年生裸根苗栽植。要选择无病虫害、无损伤的一、二级苗造林。尽可能选择雨后或阴雨天植树。苗木随起随栽。栽植时要扶正、覆土、舒根、踏紧,做到“三埋二踩一提苗”,最后培土略高于地面,呈龟背形。当天未栽完的苗木要进行假植、遮盖,防止水分蒸发。
(二)幼林抚育管理幼林抚育一般为3年,每年抚育2次,分别在5~6月和8~9月进行。方法是全面铲除林地内所有杂灌草,并以幼苗为中心,半径80厘米范围内进行松土扩穴,但要注意不伤及幼树的根部。第二或第三年抚育时,可结合施一次追肥,每株施复合肥150~250克。造林6、7年后,要视林分生长状况适时进行抚育间伐。先将林内的杂灌草全面砍除,然后按砍小留大、砍劣留优、砍密留稀的原则对间伐木进行挂号间伐,每亩保留140~160株,且分布均匀。培育目的不同,间伐的次数有所不同。短轮伐期工业原料林、食用菌林可间伐一次;用材林可分2~3次。第一间伐后,间隔5年进入下一次间伐。如以经营采收鲜叶为目的的肥料林,可采取矮化植株,每株幼树春季可收嫰叶5~10公斤,全年采收20公斤多,经营年限可达20~30年。
桤木林主伐后,一般采取人工造林更新和萌芽更新两种方式。也有利用好的母树,在秋冬季,将母树周围100米范围内块状或带状松土,让桤木“飞籽成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