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苗木网 >> 资源专题 >> 绿化乔木 >> 刺槐 >> 详情显示

新的入侵者――刺槐叶瘿蚊

2011/1/20 13:57:17

一种新的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刺槐叶瘿蚊(Obolodiplosisrobiniae(Haldemann))近期已发现侵入我国河北省秦皇岛市、辽宁省辽中县等地,对刺槐树(RobiniapseudoacaciaL.)造成严重危害。据调查,在春季刚展叶时,刺槐叶片受害率为20%~30%,9-10月时可高达100%。该虫的幼虫在刺槐小叶背面沿叶缘取食,导致叶片组织增生肿大并沿侧缘向背面纵向皱卷,严重阻碍和影响了树木的光合作用,造成树势衰弱。
刺槐叶瘿蚊属于双翅目瘿蚊科昆虫,原分布于美国,近年来传播到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2002年在日本和韩国发现;2003年在意大利等几个欧洲国家发现,以往在我国一直没有记载。
刺槐叶瘿蚊雌成虫体长3.2~3.8mm;触角丝状,14节;鞭节各小节长圆柱形,中部稍缢缩,各小节上生有2圈长刚毛,基部1圈刚毛明显长于近端部的1圈刚毛,但均比雄虫触角上的刚毛短。雄成虫体长2.7~3.0mm,触角26节,鞭节各节为球形和中部缢缩成倒葫芦形的小节相间排列,球形与倒葫芦形小节上均生有1圈长刚毛,刚毛中间混生有环状毛,特化成倒葫芦状的小节基端小球形突上生有1圈环状毛。雌雄虫复眼大,几乎占据头顶大部分区域;胸部背面有3个纵长形大黑斑,侧面两个黑斑向后延伸至胸部后缘,中部的黑斑仅后伸至胸中部;前翅发达,翅面上覆有很密的黑色绒毛,翅上仅具3条纵脉,第一条从翅基部发出,在翅前缘2/5处斜伸达前缘;第二条基部较弱,在翅2/5长度处后加粗而强壮,一直伸达前翅外缘;第一条与第二条纵脉在翅基部1/3长度处有1斜脉将两条脉相连;第三条纵脉近于翅后缘着生,在翅后缘2/5处下弯,伸达翅后缘;后翅特化成平衡棒,其端部显著膨大。雄腹部背面黑褐色,外生殖器显著膨大而外露于腹末。雌腹部桔红色,比雄性明显粗壮,腹末稍尖,生殖器不外露。足细长,均显著长于体。该虫的幼虫体长2.8~3.6mm,纺锤形至长椭圆形,乳白色至淡黄色;前胸腹面中央具1呈叉形的剑骨片,褐色;幼虫生有9对气门,分别着生于前胸、腹部1~8节背面两侧。该虫的蛹体长2.6~2.8mm,淡桔黄色,翅、足等附肢粘连,位于蛹体腹面,但与蛹体分离,下伸达蛹体长的3/4处;腹部2~8节背面每节基部生有1横排褐色刺突;头顶两侧各生有1个深褐色的长刺,直立而伸出于头顶。
刺槐是我国十分重要的造林绿化树种,在防风固沙、水土保持等方面作用巨大,一旦该虫发生成灾,必将造成重大损失。因此,各地必须高度重视,提高警惕,注意搞好监测。同时,要抓好预防工作,造林时注意保护林下植被并通过松土、培蔸等措施杀死土中幼虫。一旦发现刺槐叶瘿蚊危害情况,要立即逐级上报,并采取有关措施,如剪除和焚毁受害枝叶,在刺槐未展叶时于树冠喷施药剂等,防止扩散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