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苗木网 >> 资源专题 >> 绿化乔木 >> 刺槐 >> 详情显示

刺槐病虫害及其防治

2011/1/21 17:55:20

一, 刺槐紫纹羽病

  分布 河南省各地均有分布。  寄主 刺槐。  症状 该病由苗木到大树都可侵染致病。在林内往往形成块状发病区,中心病株由数株到数十株。病原菌先侵染幼嫩细根,夏季腐烂。细根病后,蔓延侧根和主根。大根皮层腐烂后,多自木质部剥离,皮层外有紫红色菌丝层,菌丝体常纠结成突起的菌核,菌丝常顺主根蔓延至地上部分根茎10cm左右处,形成紫红色的皮鞘环抱树干。夏季表面出现白色子实体(即担子孢子),染病轻的,根和干茎有菌丝层,树冠正常;受害重的,叶形变小发黄,发芽迟而弱,最后由于根部腐烂,树冠枯死或风倒。  病原 Helicabasidium monpa Tanaka,属担子菌纲,木耳目。是一种兼性寄生菌,广泛存在于土壤中,并通过土壤与寄主根部接触供菌丝及菌核(非担子孢子)传播蔓延。发病规律 该病是一种慢性病,不限季节,随时发生,而以初夏雨季发病较重。土壤瘠薄的山地或河滩沙地,郁闭度大的林分发病率都较高,树木生长健壮发病率低。  防治措施 1、加强抚育管理,做好刺槐林的修枝间伐工作,避免郁闭度过大,增强树势,提高抗病能力。 2、改善林分卫生状况,清除病腐木及腐烂病根,再用石灰、硫磺粉、氯化苦、福尔马林、黑矾、赛力散等农药进行土壤消毒。 3、苗根消毒:对可疑带菌苗木用0.1%CuSo4溶液浸三小时,或以20%石灰水浸半小时,再用清水冲洗后栽植。 4、在七月底至八月中旬将发病林木表土挖出,以露出树根为宜,撒入石灰粉或灌入石灰乳(小树每株用石灰0.5~1斤,大树1~2斤),然后覆土。
二, 刺槐尺蠖 学名 Napocheima robiniae Chu 鳞翅目,尺蛾科。分布 许昌、洛宁县、宜阳县、民权县、济源市、内黄县等地。寄主 刺槐、香椿、苦楝、臭椿、杨树、楸树、栎树、苹果、梨、桃、枣、板栗、核桃等多种林木和果树。突发性强,常在短短几天内将叶片吃光,整片林地似火烧状。  形态特征 成虫雌雄差异很大。雄虫体长16~18mm,翅展35~44mm,体棕色。触角双栉状,轴灰白色,栉齿棕色。胸部、腹部深棕色,具长毛,尤以胸部和腹面毛甚长,可掩盖足部胫节。前翅黄棕色,外横线和内横线黑色弯曲,形成前宽后窄的中带,内外横线外侧均有白色镶边。前后翅中室上有1个小黑点。后翅灰黄色,中室上小黑点外有2条灰黑色横线。雌虫无翅,体长12~14mm,体土黄色,密布绒毛。足与触角色较深,触角丝状。卵圆筒形,暗褐色,近孵化时黑褐色。幼虫老熟时体长45mm左右,胴部淡黄色,背线、亚背线、气门上线、气门下线和亚腹线灰褐色或紫褐色,各线边缘为淡黑色;气门线黄白色,腹线淡黄色。气门黑色,圆形。腹部第8节背面有l对深黄色突起。  生物学特性  河南省l年发生1代,以蛹在表土层内结土茧越冬。翌春2月下旬成虫开始羽化。3月下旬至4月上旬,为羽化盛期,4月下旬羽化结束。成虫羽化受到气温影响较大,山区林间成虫羽化可延续到4月下旬,成虫发生期长达50多天,雌蛾羽化后沿树干爬至树稍部,与雄虫交尾后,即产卵,卵产在刺槐一年生的枝稍阴面。4月上旬卵开始孵化,中旬进入盛期,下旬孵化结束。先后20余天,4月上旬至6月下旬为幼虫期。其中4月中旬至5月中旬为幼虫为害期。5月中旬幼虫开始下树,5月下旬为下树盛期,6月上、中旬结束。老熟幼虫下拨在土缝或疏松的土壤中结茧,入土深度以3-6cm为多见。水平分布,以距树干30 cm范围内为最多。蛹前期约40天左右,于7月下旬至8月中旬化蛹越冬。蛹期达8个多月。  成虫耐寒性强,地表刚解冻便羽化出土,雄蛾白天静伏于树干或草丛中,从傍晚至22时为最活跃期,具趋光性,平均寿命10天以上。多次交尾,平均每天雄蛾交尾5-6次,最多达11次。雌蛾羽化当时即可交尾,1生只交尾1次。兼夜即可产卵结束。卵期10-12天。但卵期受气温影响较大。如3月10日产的卵,平均气温一直处于10℃,则卵期为31天。如3月31日产的卵,平均气温一直处于16℃的条件下,则卵期仅为15天。时间相差1倍。平均产卵量462粒,最多920粒,平均孵化率89%,雌雄比2:1,雌虫寿命4-5天,最长9天,雄虫寿命3-4天,最长6天。  幼虫共6龄。1-3龄期,食量小,抗药性弱;4龄食量猛增,抗药性强。初卵幼虫有吐丝下垂习性,随风扩散。故扩散蔓延快。初卵幼虫具有48小时以上的耐饥能力。幼虫日夜取食为害,受惊急速落地,过后上树继续为害。  天敌黑卵蜂、广肩步甲、寄蝇、小茧蜂、胡蜂、土蜂、麻雀、大山雀、白僵菌等。  防治措施 1、营造混交林是防治 刺槐尺蠖的有效途径。 2、越冬蛹羽化前挖树盘消灭蛹。 3、幼虫危害期摇树或震枝,使虫吐丝下垂坠地,集中处理;或于各代幼虫吐丝下地准备化蛹时,人工收集杀死。 4、1-2龄幼虫期喷1000倍的25%灭幼脲1 号胶悬剂,或飞机超低容量300g/hm2喷洒25%灭幼脲 Ⅲ 号,或于较高龄幼虫期喷500~1000倍的每毫升含孢子100×108以上的BT乳剂。 5、地面防治可喷洒4000倍菊杀乳油,或4000倍的20%灭扫利乳油等毒杀幼虫。 6、保护胡蜂、土蜂、寄生蜂、麻雀等 天敌,保护林间生物多样性。  还有刺槐外斑尺蠖 、桑褶翅尺蠖 、木橑尺蛾防治方法与刺槐尺蠖相类似。
 三, 双齿长蠹虫   学名 Heterobostrychus hamatipeunis Lewis 鞘翅目,长蠹虫科。  分布 安阳、开封、郑州、许昌、信阳、光山等市地县。  寄主 刺槐、栎树、榆树等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0~12mm,赤褐色。头部具细颗粒状突起。触角褐色,球状部3节。前胸背板前缘呈弧状凹入,前缘角有l个较大的齿状突起,背面前半部密布锯齿状突起,两侧的齿较大,后半部的突起呈颗粒状。鞘翅具刻点沟,后端倾斜面的中央,雄虫各翅有1个棘状突起,十分显著,雌虫仅微微隆起。生物学特性 成虫有趋光性,6~7月出现,钻进木材缝隙或孔洞中,或咬l个产卵窝,将卵产于其中。幼虫孵化后,沿木材纵向蛀坑道。坑道弯曲,并互相交错,长达30cm左右,其中充满粉状排泄物,一般不排出孔外。  防治措施 1、制成的家具必须进行油漆,封塞木材导管,避免产卵。 2、发现木材用具受害时,可用煤油或80%敌敌畏100倍液涂抹或喷洒,杀死其中活虫。 3、大量木材受害时,可用氰酸气、或二硫化碳熏杀。 4、对于工艺价值高的用具,可加热处理。
四, 家茸天牛 学名: Trichoferus campestris Faldermann 分布:河南省的安阳、开封、郑州、许昌、南阳等市的内黄、开封、许昌、宛城等处发生。寄主与危害:刺槐、杨、柳、榆等多种林木。以刺槐做椽木,为害较重,常造成房倒屋塌。形态特征成虫 体长13-18mm,宽3-5mm。全体褐色,全身密被黄色绒毛。雌虫触角短于体长,雄虫触角长与体长。前胸近球形,额中央有一浅纵沟,雌虫无。小盾片半圆形,灰黄色。卵 长椭圆形,一头钝,另端尖、灰黄色。幼虫 体长20mm,头部黑褐色,体黄白色,前胸背板前方骨化部分褐色,近前缘有一黄褐色横带,分为四段,后方非骨化部分呈白色,近“山”字形。胸足3对退化,呈针状。蛹 浅黄褐色,触角自中足下部迂回,体长15-19mm。生物学特性河南省每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被害枝干内过冬。来年3月恢复活动,在皮层下木质部钻蛀扁宽的虫道,并将碎屑排出孔外。幼虫危害至4月下旬和5月上旬开始化蛹,5月下旬至6月上旬成虫羽化,有趋光性,喜产卵于直径3cm以上的椽材边缝内,以冬春季节采伐的枝干上最易着卵。未经剥皮或采伐后为充分干燥的木材亦可产卵。卵散产,卵期10天左右。幼虫孵化后,钻入韧皮部与木质部之间,蛀成不规则的虫道,危害至11月份过冬。用新采伐的刺槐做椽木,最易遭受危害,如不防治,不到几年,即被蛀食一空,房倒屋塌,目前是刺槐产区的一种严重病害。。防治措施 1 对于冬春季新采伐的木材,一定要进行剥皮或侵泡处理,有时也可埋入粪肥中沤两个月,可避免成虫产卵。 2 对已盖好的房子,如椽材上发现幼虫危害,可喷5%敌敌畏煤油乳剂(40%敌敌畏1份,煤油7份),喷后关闭门窗,经一昼夜,熏杀效果较好。 3 4月份以前,彻底清除采伐后的碎枝断梢,对未处理的可集中起来喷洒30%氟铃辛乳油1500-3000倍液,喷后用塑料薄膜封盖10-15天,效果较好。
五, 刺槐种子小蜂   学名 Bruchophagus Philorobiniae Liao 膜翅目,广肩小蜂科。  分布 河南的开封、商丘、民权、济源、尉氏等市县均有分布。  寄主 刺槐、柠条。  形态特征 成虫 雌虫体长2~3mm、雄虫1.5~2.6mm,体黑色有金属光泽。复眼大,椭圆形,红褐色。前翅缘脉及下方略有云斑,产卵管鞘明显突出。卵 长0.2mm,纺锤形,一端具有两倍于卵体长的细柄。幼虫 老熟幼虫体长2.8~3.8mm,乳白色,弯曲,具褐色大额。蛹 体长2~4mm,乳白色,蛹外被有一层膜。  生物学特性 刺槐种子小蜂在河南省一年发生2代,以幼虫在种子内越冬。4月上旬至5月上旬化蛹,5月中、下旬羽化为成虫。成虫羽化后即行交尾、产卵。第1代幼虫出现于5月下旬~6月上旬,6月中旬第1代幼虫化蛹。6月下旬至7月上旬出现第一代成虫, 6月下旬~7月中旬出现第二代幼虫,并以此代幼虫越冬。  成虫每年出现期虽然略有不同,但显然与种子形成期相吻合,将卵产于刚形成的刺槐种子子叶内,被产过卵的种荚表面可见到黄色胶点。成虫羽化多集中在清晨至中午,其中以10时为最多,成虫羽化的当天,进行交尾、产卵。飞翔力弱,夜晚不活动。越冬代成虫寿命2~8天,平均5.9天;第一代2~6天,平均3.3天。成虫用产卵管刺透种荚,将卵产于种子子叶壁上。以成虫羽化后的第2天、第3天产卵最多。越冬代所产过卵的种荚表面可见到黄色胶点,而第一代成虫产过卵的种荚可见到1个黄点。雌成虫也有未经交尾可以产卵,但下代羽化出的成虫全为雄性。幼虫取食种子子叶而不伤及种皮。被害种荚逐渐变色并出现斑点。一般被害的种子肥大,表面凸凹不平,颜色灰暗而无光泽,多数被害种子内1粒1头,但也有极少数为2头。幼虫不转移危害,一生仅危害1粒种子。疏林地、散生林和孤立木发生较严重。越冬代平均蛹历期11.1天;第一代蛹历期平均5.5天。蛹初期为乳白色,后期变为黑色。  防治措施 1、调运种子,必须严格实行检疫。 2、结合采种,及时清除被害果和种子,减少林间虫源。 3、种子贮藏期或外调种子应进行熏蒸处理,在种子含水量不超过10%的常温条件下,用氯化苦30克/m3,熏蒸80小时;或用溴甲烷、硫酰氟30克/m3熏蒸72小时。 4、大面积母树林,在成虫羽化盛期,喷洒50%杀螟松乳油20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3000倍液,毒杀成虫。 5、播种前用80~100℃热水烫种1~3分钟,或用10~20%食盐水漂选。 6、冬季彻底摘除留在树上带虫的荚角,清除越冬幼虫。   六, 绿芫菁   学名 Lytta caraganae Pallas 鞘翅目,芫青科  别名 金绿芫菁,青虫,相思虫,青娘子。  分布 新县、罗山、信阳、南阳、尉氏、开封、中牟、郑州、汝阳等县市。  寄主 国槐、紫穗槐、刺槐等。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1~21mm,体宽3~6mm。体蓝绿色,具紫色金属光泽,有的个体鞘翅有金绿色光译。头部光亮,有稀疏细刻点,额前部中央有1个橘红色小斑纹。触角黑色,念珠状。前胸背板宽大于长,背中沟明显,后横沟深。头及前胸背板具稀疏细刻点。鞘翅具皱状刻点,凸凹不平。体腹面及足均具短微毛。发生规律 河南省1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土中越冬。次年化蛹,5~8月间出现成虫,危害槐树叶片,严重时可将全株树叶食光,有假死性和群集性,产卵于土中,幼虫生活于土中,以蝗卵为食。  防治措施 1、清晨人工捕杀成虫。 2、2.5%溴氰菊酯乳油8000-10000倍液,或菊杀乳油2000倍液等灭杀成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