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首页
苗木供应
最新供应
普通供应
苗木求购
最新求购
会员求购
最新报价
产品图片
苗木黄页
资源专题
站务指南
注册
登录
天天苗木网
>>
资源专题
>>
绿化乔木
>>
油松
>> 详情显示
苗木供应
苗木求购
苗木报价
苗木企业
产品图片
苗木栽培
苗木行情
花卉养殖
相关资讯
苗木品种
果树苗木
供应热搜:
法桐
白蜡
国槐
雪松
樱桃苗
核桃苗
连翘苗
苹果苗
桂花
•
今日最新苗木求购信息
0
条
•
手机访问:www.hm160.cn或搜索天天苗木网
•
手机也可以扫描左侧二维码快速访问
山西省油松毛虫综合管理技术规程
2011/1/21 16:16:26
油松毛虫(Dendrolimus)是节肢动物门、六足总纲、昆虫纲、有翅亚纲、鳞翅目、枯叶蛾科、松毛虫属的1种。寄生于油松,局部地区食马尾松。体色同马尾松,年生1~3代,分布于山西、河北、山东、河南、内蒙古、辽宁、四川、陕西、甘肃、贵州。
1 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油松毛虫(DendrolimustabulaeformisTsaietLiu)为害程度的划分及防治策略、虫情调查、预测预报、综合治理方法及防治效果检查。
本规程适用于山西省行政区域内对油松毛虫的综合管理。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述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程。
2.1 种群
指生活在同一地域内、相同生态条件下、同种个体的集合群。
2.2 獗阶段
害虫种群数量急剧增加,几乎耗光其大部或全部食物资源,是害虫发生最严重阶段。害虫大发生的过程一般经历增殖、猖獗、衰退三个阶段。
2.3 经济阈值
指应决定采取防治手段,以防有害生物种群上升到经济危害允许水平时的种群密度。
2.4 综合管理
是在保护环境前提下,重视森林的自然控制作用,对有害生物的一种管理系统,即应用生态系统、有害生物种群动态、遗传学和林业经济学的知识,制定一个规划,有机配合各种手段,调控有害生物种群低于经济阈值而存在。
2.5 安全区
林分条件好的,自然控制能力较好,没有油松毛虫发生或有油松毛虫发生但虫口密度长期处于经济阈值水平之下的油松分布区域。
2.6 偶发区
林分有一定自然控制能力,一般年份不易成灾,遇干旱等适宜发生条件该虫偶尔发生的区域。
2.7 常发区
林分结构单一,条件差的,自然控制能力较低,虫灾发生周期不明显,频繁发生虫害的区域。
2.8多样性指数
群落的多样性是群落生态组织水平独特的可测定特征之一。它涉及群落的稳定性和生产力,是现代生态研究的中心课题之一。群落的多样性常用多样性指数来衡量,它综合反映了群落中的物种数及其多度的相对比例,适合于任何群落。
3 为害程度的划分及防治策略
3.1 为害程度的划分
3.1.1 油松毛虫的发生区域分为安全区、偶发区和常发区,见表1。 表1 松毛虫发生类型区划标准
项目 发生区域 常发区 偶发区 安全区 发生特点 在一个大发生周期内频繁发生 偶然发生,发生年间隔在2年~3年以上 在自然调控下虫口密度对松林不会造成损害 林分状况 中幼林、人工纯林,集中连片在301ha以上 纯林,集中连片在300ha以下 针阔混交林 天敌 种类和数量低于本地区松林的平均值,控制能力低 种类和数量高于本地区的平均值,有一定控制能力 种类和数量丰富 人为破坏 管理粗放,人为破坏严重 人为破坏较轻 人为破坏很少 多样性指数 低于本地区松林内的平均值 高于本地区松林内的平均值 高
3.1.2 油松毛虫的为害程度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见表2。表2 油松毛虫为害程度划分
为害程度 油松成林针叶损失率 油松幼林株均虫口密度 胸径≤6cm 6cm<胸径≤10cm 轻度(+) 30%以下 3头/株~5头/株 5头/株~15头/株 中度(++) 31%~60% 6头/株~20头/株 16头/株~30头/株 重度(+++) 61%以上 21头/株以上 31头/株以上
3.2 防治策略
3.2.1 安全区严禁乱砍滥伐,毁林开荒,需要进行抚育时,应保护蜜源植物(荆条、文冠果、木本香蕾等),创造有利于天敌栖息的环境。禁止使用化学药剂。
3.2.2 常发区、偶发区在保护松林的前提下,从改善生态环境入手,依为害程度不同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3.2.2.1 对人工油松纯林,提倡改造林分结构变纯林为混交林,以条状、块状进行针阔、针灌或与其它针叶树混交,提高林分自身御灾、控灾、减灾能力。
3.2.2.2 轻度为害区进行生物防治、物理机械防治。
3.2.2.3 中度、重度为害区,依林分立地条件不同采取生物防治、物理机械防治和化学防治。并进行联防联治。
4 虫情调查
4.1 调查时间:4月~5月份越冬幼虫上树活动时及8月~9月份第一代幼虫下树前分两个时期进行调查。需放赤眼蜂的林地,在6月~7月份要进行蛹期调查,大致推算出油松毛虫卵的始期、盛期、末期,见表3。
表3 油松毛虫各虫态的发生期
虫态发生期
幼虫越冬期10月~翌年4月;越冬代取食期4月~5月;第一代害虫取食期8月~9月
蛹6月~7月
成虫、卵7月~8月
4.2 调查方法及指标
4.2.1 踏查:以林班为单位进行踏查,取得虫口密度的估计值后,进一步在林内依林地面积的大小取单对角线、双对角线或"Z"字形随机抽取30株、50株、100株样树调查。在调查样树上分不同方位、不同分布高度取样枝调查样树。
4.2.2 标地调查:在安全区、偶发区、常发区分设1块~3块标准地。每块标地0.06ha~0.20ha,定期观察油松毛虫不同虫态的发生情况。
5 预测预报
5.1 查越冬幼虫:标准地内,在越冬幼虫上树活动以前,在树干基部地面和树皮裂缝处调查越冬幼虫密度,统计样树的越冬虫数和有虫株率。根据调查材料,预测越冬代发生危害情况,决定是否需要进行防治。如果有虫株率在30%以下,每株越冬幼虫数不超过10头,春季不致成灾。
5.2 查茧蛹:在幼虫结茧化蛹盛期,在树冠上以及树干基部枯枝落叶和杂草灌木等处,调查样树的茧株率,在不同样树上随机采集100个~150个蛹,分别雌、雄,算出雌虫比。如果有茧株率在50%以下,并且平均每株茧蛹少于10个,雌虫比不超过40%,下一代不致成灾。
5.3 查卵块:在松毛虫产卵盛期,调查样树的卵块数和卵块的平均卵粒数。并采集几个卵块观察卵的孵化数,统计卵的死亡率。如果死亡率达50%以上时,当代一般不会成灾。
6 综合治理方法
6.1 林业措施防治
6.1.1 营造混交林:对新造林地,采用带状或团块状混交;对现有油松纯林适时补植,逐步改造为混交林。
6.1.1.1 油阔混交
6.1.1.1.1 海拔801m~1400m的林分可与山杨、山柳、花楸、元宝枫、栓皮栎、椴树、水曲柳、山杏、蒙古栎、辽东栎混交。
6.1.1.1.2 海拔800m以下、土层较厚、立地条件较好的林地,可与刺槐、仁用杏及其它经济树种混交。
6.1.1.2 油灌混交:油松与绣线菊、胡枝子、沙棘、照山白、蚂蚱腿子及蔷薇属植物混交。
6.1.1.3 与其它针叶树混交:油松与樟子松、云杉、侧柏等针叶树混交。
6.1.2 封山育林:对林木稀疏、下木较多的林地,应进行封山育林,保护植被。
6.1.2.1禁止采伐放牧,并培育阔叶树种,逐步改变林分结构。
6.1.2.2促进林木速生和松林提早郁闭。
6.1.2.3增加蜜源植物,保护冠下植被,丰富森林生物群落,创造有利于天敌栖息的环境。
6.2 生物防治
6.2.1人工释放赤眼蜂
6.2.1.1 蜂种: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udendrolimiMatsumura)
6.2.1.2 放蜂期:油松毛虫卵期(始盛期、盛期、盛末期)分三次放蜂。每次间隔5天~7天。
6.2.1.3 放蜂量:虫口密度5头/株以下,每公顷放蜂90万头~150万头;虫口密度为6头/株~15头/株,每公顷放蜂165万头~450万头。三次放蜂,第一次占放蜂总量的20%,第二次占50%,第三次占30%。
6.2.1.4 放蜂方式:每公顷林地设75个放蜂点,呈棋盘式分布。在油松的背风处,举手高部位挂蜂卡。蜂卡应用塑料薄膜卷包。
6.2.1.5 放蜂效果检查:放蜂结束后的第五天,进行卵块寄生率,卵粒寄生率和其它卵期寄生蜂种类、数量的调查;放蜂后的15天~20天进行虫口密度、有虫株率的调查,以此分析防治效果。
6.2.1.6注意事项:放峰林地严禁使用化学农药。
6.2.2 保护和招引益鸟
6.2.2.1益鸟种类:大山雀、灰喜鹊等。
6.2.2.2条件:在水源条件较好,林龄较大的林分设置人工巢箱进行益鸟招引。
6.2.2.3时间:每年3月底之前挂设。
6.2.2.4数量:每公顷挂鸟巢2个,均匀布设。
6.2.2.5位置:箱底与树干垂直,巢口面向下坡处挂在树干2m高以上处。
6.2.3 生物制剂的应用
6.2.3.1制剂品种:苏云金杆菌制剂(BT.敌宝)。
6.2.3.2适宜天气:一般阴天或晴天情况,气温在22℃~32℃。
6.2.3.3防治时机:初孵幼虫至四龄幼虫前。
6.2.3.4剂型剂量:BT4000水剂300倍液喷雾,BT8000水剂600倍液喷雾,BT16000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
6.3 物理机械防治
6.3.1 频振式杀虫灯的应用
6.3.1.1频振式杀虫灯类型及选用
6.3.1.1.1Ps--15Ⅱ型普通灯:单灯控制面积4ha。
6.3.1.1.2Ps--15Ⅱ型光控灯:自动控制开关,单灯控制面积4ha。
6.3.1.1.3Ps--100Ⅱ型光控灯:卧式固定型,可加装太阳能用电装置,控制面积为32ha。
6.3.1.1.4Ps--15Ⅱ成套型:与发电机配套生产的专用灯,适于用电困难的边远山区,能随时移动使用。
6.3.1.2挂灯期:油松毛虫成虫期7月~8月份,可整夜开灯诱杀。
6.3.1.3挂灯地:设在林缘山下部100m~500m处开阔地带,灯距地面高2m以上。
6.3.1.4挂灯量:面积5ha以下林分可设单灯;面积较大的林分(6ha以上)使用大功率杀虫灯或设灯组,棋盘状分布,灯与灯相距100m~150m。
6.3.2.绑塑料环:日均气温达5℃以上,越冬幼虫开始活动时。在树干胸径1.3m处,削去粗糙树皮使之平滑,用10cm宽的塑料薄膜绕树干一周,接口处用钉书针固定,阻止幼虫上树危害。
6.4 化学防治
6.4.1 破坏幼虫越冬场所在当年12月~翌年3月底,人工扒开枯枝落叶层,树盘内撒毒土。每公顷用氯唑磷(米乐尔)3%颗粒剂1000g,药与土以1∶3比例混合后撒施。
6.4.2 毒环:幼虫上树前及幼虫下树前,毒杀上树的幼虫。
6.4.2.1 划毒环:在树干1.3m处用拟除虫菊酯类药剂制成的毒笔划封闭毒环,环宽约1cm,划两个环,两环相距约10cm。
6.4.2.2喷毒环:用氰戊菊酯(速灭杀丁)20%乳油或氯氰菊酯10%乳油等药剂的10倍稀释液喷10cm宽的毒环。
6.4.3 喷施昆虫生长调节剂:在有水源,适合人工喷雾的林分防治油松毛虫幼虫,使用灭幼脲25%悬浮剂、20%除虫脲可湿性粉剂等昆虫生长调节剂树冠喷雾。
6.4.3.1用灭幼脲25%悬浮剂,常量喷雾,每公顷用量300g~450g,低量喷雾为每公顷150g~225g,飞机喷雾每公顷75g~150g。
6.4.3.2用除虫脲20%可湿性粉剂2500倍~3200倍液常量喷雾。
6.4.3.3防治时间:4月~5月、8月~9月份,松毛虫初孵幼虫到四令龄幼虫前。
6.4.4 烟雾机喷烟:在用水困难的林区作业时,利用脉冲式喷烟机喷烟,防治时间同6.4.3.3。
6.4.4.1 用阿维菌素(齐螨素)1%油烟剂兑零号柴油20倍后,喷烟防治。
6.4.4.2 用1.2%烟参碱乳油与柴油按1:20的比例混合喷烟防治。
7 防治效果检查
7.1 防治结束后,用随机抽样法结合标地调查(调查方法同虫情调查方法)检查防治效果。若防治后没有把虫口密度降低到轻度为害标准以下,需继续防治;若防治后把虫口密度降低到轻度为害标准以下,防治效果较好。
7.2 防治后效果检查,一般要求生物防治的有效防治面积和杀虫效果均达到80%以上;化学防治效果达到95%以上。
相关信息
□
山西省油松毛虫综合管理技术规程
2011-1-21
□
油松毛虫
2009-4-02
□
油松赤松毛虫
2009-4-02
□
油松造林技术规程
2008-4-13
□
油松育苗技术规程
2008-4-13
□
油松毛虫的发生与防治
2010-12-31
□
油松赤松毛虫发生及防治
2007-9-25
□
秋季苹果树的综合管理
2012-4-22
□
六月份葡萄综合管理措施
2007-12-18
□
苹果园管理技术规程
2011-1-17
□
赤松/黑松/油松虫害--松树赤松毛虫发生与防治
2007-12-19
□
油松对赤松毛虫的诱导化学防御
2007-12-08
□
沙棘生产技术规程 栽培管理
2008-4-13
□
银中杨繁殖、栽培及综合管理技术
2011-1-17
□
无公害苹果园秋季综合管理技术
2008-6-22
□
膨大期苹果的综合管理
2008-6-21
□
红地球葡萄综合管理技术
2008-5-23
□
银中杨繁殖、栽培及综合管理
2008-4-01
□
油松抚育管理方法
2010-8-19
□
一年中绿化综合养护管理的技术措施
2008-6-30
版权与免责声明
:
①本站信息来源于网络与会员发布,仅供浏览参考,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请谨慎采纳.本站不做任何担保.
②本站未注明稿件来源的稿件均为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意义,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转载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③如转载文章信息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本站取得联系.
最新苗木资讯信息
苗木种植后的养护
栽植后回填土应尽量多填
种植前应进行苗木根系修剪
苗木移植前的准备工作
反季节种植的苗木起挖前的准备工作
苗木属地对比
今日苗木求购信息
0条
河南求购胸径10公分乌桕
江苏求购胸径14公分银杏树
山东求购17公分速生白蜡
江苏求购地劲14公分美人梅
江苏求购12公分樱花
广东求购栾树15分 全冠10分腊肠
平台指南
入员注册
苗木求购信息
平台更新
通知公告
站点导航
二维码汇总
会员服务
苗木求购
管理登录
最新报价
认证展示
店铺布置
苗木价格
使用帮助
证照认证
登录答疑
注册流程
配图上传
微信访问指南
二维码设置
站务信息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发展历程
手机访问
注册条款
扫码访问
站点地图
天天苗木网
:中国绿化苗木信息服务网站欢迎您!
Copyright@2021-2022
天天苗木网
QQ
客户端
手机页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