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角枫林带营造技术

2011/1/19 19:59:16

 1 五角枫的特征


1.1 生物学特性


  五角枫(Acer mono Maxim),槭树科落叶乔木,高达20m。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华中和华东,在豫北地区海拔1000m以下的地方生长良好。五角枫系温带树种,适应性强,较喜光,生长快,抗旱,耐严寒,耐贫瘠,在酸性、石灰性土壤均能生长。但在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湿润的山地褐土上生长最好。


1.2 抗火性能


五角枫为豫北太行山较好的防火树种。其灰分含量为4.93%,木素含量27.2%,热值19213J/g。对五角枫生材含水量测定表明,五角枫含水量大,含油量小,不易被点燃和燃烧。此外,五角枫枯枝落叶分解较快,有利于迅速减少林内可燃物载量,改变起火环境。因此,在豫北太行山地区营造五角枫防火林带,是阻隔林火蔓延的较理想防火树种。


2 林带设置


2.1 位置设置


  林带可设置在山脊、山背、鞍部、山脚线、林缘,但主要位置应设置在山脊线上。山脊线也是营造生物防火林带的最佳位置,因为山脊线易形成反向气流和林火的强大反向内吸气流,最能有效地阻止林火蔓延。


2.2 密度设置


  防火林带应与耕地、山涧、道路、防火墙、防火线等连成网络,将大面积山林分割成若干块。根据林区火险等级,确定防火林带网络控制面积,一般为100—200hm


2.3 宽度设置


  主带(东西走向,与防火期风主方向垂直)宽度20—30m,副带(南北走向,与主带方向垂直)宽度15—20m。


2.4 混交复层设置


  五角枫根系较发达,能很好保持水土,与其它树种混交,还能改善立地生态环境,同时增强抗火能力。据试验,五角枫与刺槐、栎等乔木混交,生长表现良好。在林带两侧及林带内配置比较耐火的荆条、黄栌、酸枣等下木,更有利于防止地表火扩展蔓延。


3 林带营造技术


3.1 采种


  采种应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优良母株。10月待翅果由绿变为黄褐色,即成熟,及时采摘。采收的翅果曝晒3—4d,去杂揉去果翅,风选后储藏于通风室内备用,也可带翅储藏。储藏时种子最适宜的水分含量为8%—11%。健康优良种子的子叶新鲜并带有黄绿色,如变色、干燥或有异味,即系变质。


3.2 育苗


  五角枫一般采用播种育苗。苗圃地选择以地势平缓、北风向阳、土层深厚疏松、排水良好的沙壤土为宜。秋季进行深翻,播前耙平细致整地作床,每667平方米施腐熟的土杂肥1000—2000kg,磷肥25kg,同时喷洒1.5%的乐果粉剂、90%的晶体敌百虫,以消灭土壤中虫害。豫北气候较干旱,一般作低床。


  播种在3月下旬至4月初。播种前将种子用温水浸泡一天或用湿沙层催芽后播下。每667平方米播种量15—20kg,种子质量或育苗条件较差时将播种量适当加大。覆土厚度2—3cm,再覆盖干草厚3—4cm。苗出齐4—5d后将覆草撤除。为保证迅速出苗和提高苗木生长量,幼苗出土后及时间苗并加强肥水管理。2年生苗木高达1.2—1.5m时,可出圃造林。


3.3 营造技术


3.3.1 整地方式 按照防火林带规划与设置进行整地。一般采用水水平沟和鱼鳞坑整地。豫北太行山地区比较干旱,主要采用鱼鳞坑法。将设置的防火林带内树木杂草等植被砍伐铲除清理干净后,即进行垦穴备耕。鱼鳞坑穴的规格为40cm×40cm×30cm。宜在入冬前进行,即有利于防火,又使穴土有一段时间的风化过程。


3.3.2 栽植密度 五角枫侧枝较多,干形较差,栽植不宜过稀。株行距可采用1m×1.5m、0.75m×2m或1m×2m;混交树种栽植密度为2m×2m或2m×2.5m。


3.3.3 栽植时间 冬、春季均可栽植,豫北太行山地区比较干旱,而7—9月雨水充沛,为最佳栽植时间,成活率较高。为确保成活,应栽植2年生大苗,并采取截干措施。栽植后要压石保墒,有条件的地方铺塑料薄膜,成活率可达到95%以上。


3.4 林带抚育管护


  五角枫幼时生长较快,除严格按营造技术标准栽植外,还应加强营造后的抚育管理,促进加快郁闭成林,及早发挥防火阻火效能。造林后需连续抚育5年以上,每年抚育1—2次,特别遇到干旱年份应及时浇水。抚育时每株施氮肥或复合肥50—100g,铲除防火带内杂草,查苗补缺,松土陪穴,消除根部萌蘖和基干下部徒长枝。


4 防治病虫害


  五角枫的主要病虫害有褐斑病、槭翅果大漆斑病,为害果实和叶片。防治方法:秋季将病果病叶收集后加以处理(埋于土内或烧掉)。发病初期可喷波尔多液1—2次,还可以向树冠喷65%代森锌0.2%—0.25%的溶液。五角枫大树上有时有蚜虫、天牛等,也要及时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