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避免病虫抗药性的产生,应尽量选择物理防治。例如,可采用悬挂黄色粘虫板来诱杀蚜虫和潜叶蝇,在田间铺挂银灰色膜驱避蚜虫,同时提高光照强度。利用许多夜间活动的昆虫有趋光性的特点,采用灯光诱杀、食饵诱杀等方法消灭害虫,还可以采用防虫网来减少害虫发生的几率。
五、开展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也是减少用药、避免花卉产生抗药性的一个措施。
一是利用能使害虫致病、致死的细菌、真菌、病毒或它们的代谢物来防治虫害。通常是人工培养害虫的致害微生物,然后制成粉剂喷洒,使害虫致死。如细菌制剂中的苏云金杆菌对鳞翅目昆虫的幼虫毒性极强,杀灭效果极佳。试验结果表明,利用真菌灭虫的效果也很好。如用白僵菌寄生在鳞翅目、鞘翅目等昆虫及蜗类体内,能极有效地杀灭害虫。白杨虱赤座霉菌对粉虱有极高的致病力。利用病毒治虫的研究和应用同样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应用较多的是核多角体病毒。昆虫病毒的专化性很强,致病力也强,效果持久。实际应用中常将病毒制剂制成水剂、铂剂、可湿性粉剂等,喷施或施入土壤中防治虫害。
二是利用微生物间的拮抗作用及某些微生物的代谢产物,来抑制花卉致病微生物的生长、发育,甚至使其致死。这类物质即为抗生素。如代号为%26ldquo;5406%26rdquo;的花菌肥能防治花卉的某些真菌病害、细菌病害以及花叶病毒病。
三是利用自然界中的生物链、食物链关系或寄生关系来防治害虫。例如,利用日光蜂防治棉蚜;利用蜻蜓、螳螂等捕食害虫等等。
还可利用植物免疫力以及植物液汁中的有效成分来防治病虫害。如用蒜汁水溶液能防治不少种类的病菌。利用植物生理活性物质来防治病虫害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重点,是前景很好的方法之一。此外利用生物工程方法防治病虫害也是一种新的发展趋势,如转基因技术等。
六、对症下药
花卉病虫害的防治首先要了解病虫害的发生原因、侵染循环及其生态环境,掌握危害的时间、部位、范围等规律,方能对症下药。
1.非侵染性病害的用药(1)日灼害植株上部叶片的中部似火烧样,呈浅赤色,但受害部位雨后无霉状物。
(2)水渍害会导致烂根,易倒伏。霜冻害幼苗叶缘先干焦皱卷,受害部位雨后无霉状物,茎皮破裂。
(3)干旱害中上部叶片折皱、低垂。
(4)污染害叶片脏,易擦净。肥害幼芽萎蔫、生长停滞。
(5)缺素害植株生长迟缓,叶片变形无光泽,叶片沿干由下向上脱落。
以上病害属于生理性病害,农药是无所能及的,只能靠改变生态条件来解决,同时要结合根外施肥来补救。
2.侵染性病害的用药(1)真菌病害叶片上常有白粉、锈粉、煤污、霉层、斑块,雨后病斑的背部常有真菌孢子的霉状物。对该病害可选用代森锌、霜疫灵做常规防治。在病害高峰期,可用克瘟散、代森铵、退菌特、多菌灵、克瘟灵等交替使用,其稀释浓度为:粉剂500至800倍液,乳油或水剂800至1000倍液。
(2)细菌病害主要危害根茎、球茎、鳞茎、块茎等。受害部位干燥条件下成粉状,高温条件下成水渍状。对该病害可选20万单位的农用链霉素30克加水50千克喷浇。
(3)病毒病害表现为花叶、枯斑、环斑、叶片黄化、畸形、丛枝、上部叶片脱落等。可选用土霉素、病毒灵各20片,溶于12千克水喷浇或用2.5千克板兰根煮后喷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