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栽菊花的矮化栽培技术

2011/1/17 14:37:16

盆栽菊花,如管理不当,开花时株形往往较高,头重脚轻,很不协调,严重影响观赏效果。如何进行矮化,提高观赏价值,主要采取以下栽培方法:

  一、推迟扦插时间

  传统菊花扦插是在4-5月份,但为了控制高度,要恰当推迟扦插时间。根据菊花品种有矮、中、高之分,一般按极矮或矮性品种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进行,中性品种在5月下旬进行,高性品种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进行,以上主要适于多本菊扦插;5月下旬至6月上旬独本菊扦插;7月下旬8月上旬案头菊扦插,对于花期较迟的品种易早插,反之可适当迟插,诺是培育五本、七本菊,相应提前15-20天扦插。

  扦插最好选用口径30厘米以上的浅盆。盆底先垫2-3厘米后的土壤作河沙流出的保护层,后将河沙装入,河沙要纯净。沙的高度稍低于盆沿,然后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或杀菌药剂进行消毒,待药液挥发便可扦插。

  插条要选用健壮无病虫害的当年生顶端生枝,长短以2-4厘米为好,比传统长度的插条更易于控制生长高度,特别适合于独本菊和案头菊的栽培。插条除去底部2/3处叶片,深度以露出1/3长度为宜,尽量随取随插,以包成活率,防止失水过多。扦插期间要使水分中等,太湿太干都不好,适当见阳光。

  二、菊苗上盆要深栽

  待插条正常管理两周以上时,见插条挺拔、小叶展开,表明插条已生根,即可移入10厘米小盆中,由于盆底洞小无须垫瓦片,否则不利多余的水流出,反而加高苗的高度盆栽菊花的矮化栽培技术。在盆底放厚度为1厘米左右已配置好的土,然后把苗直接放入盆土上,然后填土,以不埋苗叶为度,然后进入正常管理。

  三、合理使用矮化素

  使用矮化素是使菊花矮化的有效手段,长用矮化素有:多效唑、等。多本菊最后一次摘心为7月中下旬,待新芽长至2-3厘米进行第一次矮化素喷施。根据不同品种,不同高度每7天至半月喷一次,直至鲜蕾。经实验对比,用药后根多、茎粗、棵矮、花大、叶片也更厚更绿。

  四、其它管理

  随着植株的生长,待苗长至8-10厘米时,留3-5个叶摘心,如需多留头,可再次摘心。当侧枝长出4-5片叶时,留2-3片叶摘心,最后一次摘心为7月中下旬,每个枝留2个叶片。此时可倒入18-20厘米的盆中,盆中应加大腐殖质比例,再酌加些马粪,炉渣,大粪作基肥,生长期中经常追肥,可用豆饼水,马掌水,化肥等。叶片也可喷施0。2%或混合于肥水中视品种、生长情况而决定施肥浓度或次数,防止施肥太多烧根、死亡。待苗花长至10-15厘米时定植于25-35厘米的盆中,离盆沿留4-5厘米,有待于9月下旬加肥土。

  菊花长期浇水须见干见湿,少干也无妨,最好每天9:00左右浇水,下午4:00左右而干,因水少夜间减缓生长。中间如因天气或其它情况而干,少喷即可。白露以后要保持盆土湿润,此谓干兰湿菊之说,尤以花蕾出现后需水更多。但是夏季忌涝,应注意防雨、排水,这段时间气温高,雨水较大,菊花易涝死或脱叶。

  为使菊花充分接受阳光,生长均匀,枝条直立,应随时加大盆距,早设立支柱,支柱常以细竹或苇杆为主,将菊枝用细绳或细麻等捆在支拄上,每枝设立一根,应高于菊枝一些。应注意观察随时剥去侧枝或底角所生无用的菊芽。

  菊花现蕾后,顶蕾较大,开花较早,称为正蕾。侧蕾有3-4个,当出现时,可及时剥去。可用摄子,以防剥去菊叶或正蕾。待侧蕾全部拨掉,只剩正蕾且吐色时,便可完全捆缚在支柱上,支柱长度应少低于菊蕾,防止影响开花。

  菊苗在生长期间,易发生病害。如褐斑病,白粉病,铁锈病等。发病后及时摘除病叶,或拔除病株,并喷洒波尔多液等杀菌剂进行防治;虫害如蚜虫、红蜘蛛,粉虱,叶蝉等用80%的敌敌喂或克虫威等杀虫剂喷撒。

  如用上述方法培育菊花,其株高可有效矮化,且高挨适中,花大,鲜艳,饱满,叶子浓绿肥大,脚叶也较整齐,此盆菊很有观赏价值且能创客观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