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首页
苗木供应
最新供应
普通供应
苗木求购
最新求购
会员求购
最新报价
产品图片
苗木黄页
资源专题
站务指南
注册
登录
天天苗木网
>>
资源专题
>>
苗木综合
>>
花卉养殖
>> 详情显示
苗木供应
苗木求购
苗木报价
苗木企业
产品图片
苗木栽培
苗木行情
花卉养殖
相关资讯
苗木品种
果树苗木
供应热搜:
法桐
白蜡
国槐
雪松
樱桃苗
核桃苗
连翘苗
苹果苗
桂花
•
今日最新苗木求购信息
0
条
•
手机访问:www.hm160.cn或搜索天天苗木网
•
手机也可以扫描左侧二维码快速访问
牛蒡的人工栽培与管理技术
2011/1/18 19:32:19
牛蒡又名大力子、蝙蝠刺等。
一、特征特性牛蒡为菊科牛蒡属的二三年生草本植物。
牛蒡肉质根圆柱形,长60-120厘米,粗3-4厘米,表皮黄褐色、黑褐色等,肉质灰白色,稍粗硬。
叶片轮生,广心脏形,全缘呈波状,叶片背面密生灰白色茸毛,有长叶柄。生长中期长出的叶片在茎上互生,广卵形或心脏形,向上叶片逐渐变小,叶柄渐短。基生叶片很大,长50厘米,宽45厘米,色淡绿。
牛蒡茎高1.5米左右。第二年或第三年春天抽生花薹。直径约4厘米的头状花序簇生排列呈伞房状,总苞球形,内着生上百个管状两性花。花冠紫红色,筒状5裂,雄蕊着生在花冠中央。子房椭圆形,下位一室,柱头细长2分叉,自花授粉。
牛蒡的开花期为7-8月。开花后1个月左右种子成熟。果实为瘦果,长0.6-0.8厘米,宽0.2-0.3厘米,倒卵形弯曲,灰黑色,表面有数条不明显的棱线,千粒重12-14.5克。果实即为种子。
牛蒡喜温暖湿润的气候,喜光,耐寒、耐热性均强。种子发芽温度为15-30℃,适温为20-25℃。15℃以下,30℃以上种子发芽率明显降低。种子发芽需一定光照条件,发芽期有光照条件可起促进发芽的作用。新采收的种子有休眠期,可用变温处理,或硫脲浸种打破休眠。植株生长适温为20-25℃。地上部不耐寒,在3℃左右时,即枯死。根部耐寒,可耐-10℃的低温。
牛蒡是绿体通过春化的作物。在肉质根直径1厘米以上,气温在5℃以下,较长时间才能通过春化阶段。在12小时以上的长日照条件下,才能抽薹开花。
牛蒡的叶片大而多,蒸腾作用旺盛,生育期需要较多的水分供应。但根系不耐涝,在地下水位高或积水的地内,经2天以上,即会腐烂或大量发生歧根。
牛蒡适于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砂壤土栽培。栽培前需深翻土地0.5-0.8米。生长期需要大量的肥料。适于在有机质丰富的疏松地块栽培,不适于过分粘重的土壤。忌连作,适宜的PH为7-7.5。
二、类型与品种中国栽培牛蒡历史很短,尚无自己育成的品种,多从日本引进。
按生育期长短,牛蒡可分为三种类型:
早熟品种:生长期90天左右。植株较矮,叶片较小。一般于3月中旬播种,6月中旬收获;或于8月上旬播种,10月底至11月初收获。肉质根长30-35厘米,根粗1-1.5厘米。又名小牛蒡。
中熟品种:生长期150天左右。植株大小介于早、晚熟品种之间。一般4-5月播种,9月开始收获。又叫中牛蒡。
晚熟品种:生长期180天左右。春季4月播种,10月收获。植株高大,叶片大,生长势强。肉质根长70-140厘米,粗3-4厘米。又叫大牛蒡。
目前国内常用的品种有:
1、柳川理想是中国栽培的主要品种。属大牛蒡类型。
抽薹较迟,春、秋栽培均可。肉质根长75厘米,粗3厘米。该种裂根少,空心迟,肉质柔嫩,香气浓,品质好。
2、渡边早生是3月播种,夏季收获的中早熟品种。根长70厘米。肉质根膨大快,肉质柔嫩,香气浓,品质佳。
3、地皇牛蒡适于秋播,肉质白嫩,裂纹少,品质较好。
4、野川是中晚熟品种,大牛蒡类型。叶片叶柄较宽,长势旺,根长100厘米左右。头部较粗,皮色深褐,易糠心,早春易抽薹。
5、松中早生牛蒡是早熟类型。抽薹晚,可用于春、秋两季栽培。肉质柔嫩,白色,无涩味,烹妊时不变黑。根毛少,裂根少,根长70-75厘米,根形整齐一致,收获期较长。
6、大长根白内肌牛蒡根长,不易分枝,产量高,品质好,春、秋栽培均可。
三、栽培季节牛蒡的适应性很强,播种期范围很宽。
春季露地栽培可从3月上旬至6月上旬露地播种,于6月至9月陆续收获。秋播露地栽培在8月上旬播种,于12月至翌年4-5月陆续收获。利用地膜小拱棚栽培,于10月中下旬播种,翌年5月收获。利用塑料大棚或日光温室进行越冬栽培,于9月中下旬播种,翌年1-3月收获上市。
四、春季露地栽培技术
1、栽培时间山东省一般是3月上中旬至4月上中旬播种,6-7月收获。如用晚熟品种于8-9月收获。
2.整地、作垄栽培牛蒡应选择土层深厚、土质疏松、排灌良好、富含有机质的砂壤土地块。
播种前每公顷施腐熟的有机肥75000千克,复合肥750千克。按照播种带深翻80厘米以上。翻后作垄。春播垄向东西。栽培垄有单行垄和双行垄两种。单行垄的行距60厘米,在行中间挖20厘米宽、80厘米深的沟。沟内混入肥料及少量杀虫农药(辛硫磷)。沟内填土后,在沟上筑梯形垄,垄高30厘米,底宽30厘米,顶宽20厘米。双行垄的行距为120厘米,在中间挖40厘米宽、80厘米深的沟。施肥后,在沟上筑梯形垄,高30厘米,顶宽60厘米,底宽80厘米。
牛蒡的根入土深达1米,只有深挖沟,才会使牛蒡根长、产量高、畸形少。一般挖沟深最少为80厘米,有条件时可达1米以上。挖沟时,表土与底土分放两侧。表土与有机肥拌匀、整细,剔出石块、砖瓦等杂物,放入沟底;底土与有机肥混匀放在上层。
3、品种选择春播牛蒡可根据收获期选用不同的品种。收获期是根据预测市场价格确定的。通常情况下,头一年市场价格高,如当年栽培面积扩大,则市场价格会逐渐下降。这种形势下,易选用早熟品种,于3月早播种,争取早上市,力争在价格不太低时收获。如果头一年市场价格很低,当年播种面积偏少的情况下,市场价格会逐渐上升。此时宜选用晚熟品种,在4月份播种,争取晚些时间收获上市,力争在价格较高时上市。所用品种在品种一节中已经介绍,此处不再赘述。
4、播种播种前,先浇一次大水,使土壤沉实,再扶垄播种。
播前先浸种催芽。将种子用25-30℃的温水浸泡4-6小时后,捞出用湿纱布包好,放在25-30℃的温度条件下,保持湿度。约经30小时,种子"露白",即可播种。
单垄栽培时,在垄中间开3厘米深的沟,浇小水,水渗下后,按10厘米株距点种籽粒,后覆土2厘米。每公顷播种150000粒左右。双行垄作时,在垄上按小行距40厘米,开2道浅沟,株距10厘米,每公顷165000-180000株左右。每公顷播种量2.25-3千克。
播种后及时覆盖地膜保墒。如无地膜,可在播种行上覆盖一层麦草保墒。出苗后及时清除麦草。
5、田间管理播种后,由于覆土太薄,土壤易干旱影响出苗。因此,应及时检查,如缺墒,可在麦草上撒水,或在播种沟旁开小沟浇水浸润。大雨后应及时中耕松土,防止土壤板结。
播种后,10天左右即可出苗。出苗后在阴天或傍晚陆续撤去覆盖的麦草。防止中午撤草,幼苗突见强日光造成灼伤。覆盖地膜者,出苗后应立即破膜开小洞引苗出膜,防止薄膜压苗,造成热伤。
待幼苗2叶期时间苗。间除生长不良,叶色过浓、病、残、伤株。有缺苗处,可在苗密处挖苗移栽补齐。4-5片叶时定苗,定苗株距为20-30厘米,每公顷52000-75000株。早熟品种宜密,晚熟品种宜稀。有的地区定苗株距为15厘米。这样高的密度适于砂质土地块,由于土质不肥沃,单株生长不大,不致引起徒长。而且收获时,不须挖掘,只要用力拔起即可。后期密度显大时,可拔收大株,留下小株继续生长。定苗不宜过早,防止死苗引起缺株。
幼苗出齐后,及时中耕松土,保持土壤通透,提高地温。松土开始应浅,定苗后逐渐加深,植株封笼后停止中耕,防止造成机械损伤。夏季应及时人工除草,防止草大压苗。
牛蒡生长期很长,应及时追肥。在定苗后,牛蒡进入4叶期,叶的直径达10厘米,根长达40厘米左右,此时植株生长旺盛,应进行第一次追肥。可每公顷施复合肥450千克,在离苗10-15厘米远处开浅沟施入。追后立即浇水。第一次追肥后15-20天左右,进行第二次追肥,每公顷施复合肥450千克,可随水冲施。第二次追肥后15-20天进行第三次追肥,每公顷施复合肥300千克,方法同第二次。
每次追肥后,应及时浇水。适宜的土壤湿度是见干见湿,即地表5厘米的土壤略干即浇水,一般5-7天浇一次水。土壤过分干旱会降低产量,过涝会致死。雨季应及时排水防涝,防止水多烂根。
牛蒡丝
6、收获根据牛蒡的品种特性,待肉质根长至规定大小,即应收获。收获过早,肉质根未长成,产量降低;收获过晚,肉质根老化,易出现糠心,降低质量。一般按生育期收获为宜。
由于牛蒡为出口产品,国内基本无市场,所以收获期应根据外贸出口单位的收购时间来决定。只要价格合理,可以适当早收10-20天,如果收购单位来的迟,也可晚采收10-20天。亦即牛蒡的采收期不是很严格。
收获时,留10-20厘米长的叶柄,上部用刀削去。然后从垄的顺侧挖深沟80-90厘米,露出肉质根后,拔出。土质疏松地,可挖深40-50厘米后,用手拔出。在砂土地上,也可直接用手拔出,而不必挖掘。有条件的地方,可购买日本发明的挖沟机收获。不论用何种方法,收获时应注意勿伤肉质根,或拔断肉质根。
收后去泥土、须根,留叶柄2厘米长,上部切去。然后分级,一般长度在50厘米、粗2厘米以上的为一级品。单株重0.3-0.4千克,大者达1千克。
五、秋季露地栽培技术秋季露地栽培方式目前国内利用较多,是主要的出口栽培方式。
1、栽培时间山东地区秋播一般于8月上旬播种,于12月开始收获,一直可延续到翌年4-5月。
2、整地、作垄秋季栽培牛蒡选用的地块要求与春季栽培相同。土层深厚、土质疏松、排灌良好、富含有机质的砂壤土为最适宜。忌黏土、盐碱土及土层太薄的地块,在上述地块栽培时,易出现畸形和次品,产量也不高。由于生长初期正值北方雨季,所以栽培地一定注意要地势高燥,不积水。否则会因积水涝害而死苗或烂根。
前茬作物收后,及时清理田园,把植株残体清理出田外烧毁或深埋。立即深翻,挖沟,施入有机肥,方法参照春季栽培。
3、品种选择秋季播种后,生长期很长,几乎整个冬季和翌年初春都可收获,为了提高产量,宜选用中、晚熟品种。在类型与品种一节中介绍的中、晚熟种均可。
4、播种如果计划当年收获,牛蒡的秋季播种期不应晚于8月上旬。播种太晚,则在严霜来临前生长期不足,肉质根未及充分长成,影响产量。
播种前可浸种催芽,也可干籽直播。为使出苗迅速、整齐一致,以浸种催芽为宜。浸种催芽方法同春季栽培。
播种方法参照春季栽培。秋播时一般不用地膜覆盖。为防止大雨拍苗和保持墒度,可在播种行上覆盖一层麦草。出苗后及时扒去。
5、田间管理播种期,天气炎热,土壤易干燥。在出苗前,为保持墒度,保证出苗,应及时在麦草上浇小水,保持土壤湿润。遇大雨应及时排水防涝,并中耕松土,防止土面板结。
出苗后,在阴天或傍晚陆续撤去覆盖的麦草。
幼苗2叶期间苗,4-5叶期定苗,保苗密度同春季栽培。
由于秋季栽培利用的是晚熟品种,株形较大,所以密度应稍小些,每公顷52000株左右为宜。
幼苗期应经常浇水,保持土壤见干见湿,不下雨时,每5-7天浇一次水。遇大雨应及时排水防涝。浇水及大雨后应及时中耕,保持土壤通透,并随时消灭杂草,防止草大压苗。
牛蒡生长中期正值9-10月天气凉爽季节,气候适宜,生长旺盛,故应及时追肥浇水。方法与次数同春季露地栽培。
进入11月,天气渐冷,蒸发量降低,可减少浇水次数,停止追肥。只要土壤不干旱就不用浇水。
6、收获待严霜把叶片打死后,即可开始收获。收获方法同春季栽培。由于肉质根耐寒性很强,因此,只要土壤冻结不厉害,从12月份至翌春3-4月,可随时收获。
六、越冬栽培技术随着保护设施的迅速发展,牛蒡的越冬栽培也发展起来。由于牛蒡的耐寒性很强,可以利用保温性能较差的保温设施,投资不大。越冬栽培牛蒡的收获期在严冬1-3月,收获不受土壤冻结的限制,且此时牛蒡上市量少,价格高,经济效益显著。因此,生产面积有扩大的趋势。
1、栽培时间及设施越冬牛蒡一般利用有草苫子覆盖的塑料中、小棚,也有用保温性能较差的日光温室进行栽培的。山东地区于9月中下旬播种,翌年1-3月份收获上市。
2、品种选择同秋季栽培。
3、整地、建棚牛蒡越冬栽培整地方法同秋季栽培。在整地时,应预留出建塑料棚或日光温室的位置来。如有条件,最好先建好日光温室或塑料中、小棚的骨架,再进行播种。这样可减少建保护设施时对幼苗的损伤。
在建塑料中、小棚时,棚间的距离适当留大一些,一般为1.5-2米。以备存放草苫子,以及覆盖草苫子工作方便。
4、播种方法参照秋季栽培。
5、田间管理间苗及苗期管理同秋季栽培。
在10月上中旬,晚霜来临前,应把保护设施的塑料薄膜扣好,保持适宜温度,防止霜打死叶片。10月外界气温较高,白天应把塑料薄膜底部掀开,进行大通风,夜间扣严。保持夜间10℃左右,白天20-25℃,超过28℃即放风。11月,外界气温逐渐降低,应逐渐减小白天的通风口。夜间除了扣严塑料薄膜外,还要加盖草苫子保温,保持温度同10月份。12月至翌年1月,外界严寒,应扣严塑料薄膜,夜间覆盖草苫子。有条件时,在播种行上加设小拱,覆盖地膜,尽量保持适宜的温度。只要保持棚内温度不低于10℃,牛蒡即可继续生长。
在扣薄膜前,浇水、中耕同秋季栽培。10月中旬扣薄膜后,由于蒸发量减少,应逐渐减少浇水次数。10月中下旬,7-0天浇一次水,11月10-15天浇一次水,以保持土壤见干见湿为原则。12月至翌年1月,只要土壤不干旱,即不需浇水。待2月,外界天气转暖后,可增加浇水次数。
生长期追2次肥,一次在10月中、下旬,一次在11月上、中旬,方法数量同春季栽培。12月后,浇水次数减少,可不用追肥。
6、收获可根据市场需要和价格高低,于1-3月随时收获。
七、地膜覆盖春早熟栽培技术为了在春季能提早上市,利用地膜做成小拱棚,在初冬、晚秋播种,幼苗越冬的栽培方式近年来有所发展。这种栽培方式利用了土地冬季的空闲时间,投资较少,初夏即可收获,经济效益较好。
1、栽培时间和设施山东地区于10月中下旬播种,翌年5月即可开始收获。所用保护设施为地膜小拱棚,即在播种行上用细树枝,或细竹竿或竹片,架设高15-25厘米、宽30-40厘米的小拱,上覆地膜,地膜两侧用土埋住。
2、整地、品种选择同越冬栽培。
3、播种播种方法同越冬栽培。播后,立即用粗1厘米,长40-50厘米的细木棍或细竹竿,在播种行上斜向,或交叉插成高15-25厘米、宽30-40厘米的小拱,上覆地膜。
4、田间管理10月下旬至11月初,开始出苗。11月如土壤干旱,应浇一次小水。在土壤结冻时,浇一次水。
11月中下旬,地膜小拱棚内的气温降到0℃以下,幼苗的叶片干枯,根部进入越冬阶段。
12月至翌年1月,一般不进行田间管理。有的地区,冬季气温偏高,土壤蒸发量大,土壤过度干旱,为防止幼苗旱死,可浇一次小水。
2月气温回升,幼苗开始长出新叶,需水量渐大,于中旬根据情况浇一次水。3月每7-10天浇一次水,4-5月每5-7天浇一次水,整个生长期以保持土壤见干见湿为度。
3月中下旬开始旺盛生长,4月上中旬肉质根开始迅速膨大,此两期各追一次肥,每次每公顷复合肥300千克。
3月中旬后,外界气温渐高,地膜小拱棚内晴天白天温度有时升至30℃以上。为防止高温伤害,可在地膜上插洞放风,或支起一侧薄膜放风,夜间再扣上。4月上旬后,植株渐大,外界气温己高,可把地膜小拱棚落下,作地膜应用,让植株在露地条件下生长发育。
5、收获参照春季栽培。
八、周年多茬栽培技术由于牛蒡栽培主要用于出口,而且多是在价格较高,经济效益显著的形势下,人们踊跃进行生产的。所以,不考虑间作、套种方式,一般为单作、单种。
春季露地栽培用地,多为冬闲地,头年可为玉米茬,或秋冬菜地。产品收获后,可种秋菜,或冬前播种小麦。
秋季露地栽培用地,一般用麦茬地,或春茬菜地。产品收获后,翌年种春玉米或春茬菜。
越冬栽培用地,前茬多为麦茬地,或夏菜地。翌年,牛蒡收获后,可进行黄瓜、番茄、辣椒等春早熟栽培。上述蔬菜,应于冬季提早育苗。
由于牛蒡生产面积不十分大,加之不耐连作,所以不要重茬种植。
九、病虫害防治牛蒡的病害主要有黑斑病、白粉病、紫纹羽病等。由于种植年限短,面积不很大,尚不十分严重。但是,应及时防治,以防蔓延,影响产量。
1、牛蒡黑斑病
(1)症状多发生在秋季,幼苗期发生严重。主要危害叶片、叶柄。发病初,叶上病斑茶褐色、圆形,大小2-20毫米,表面平滑。后期病斑中间变薄,浅褐色至灰色,易破裂或穿孔,上散生黑色小粒点。
(2)防治方法收获后及时清理田园,减少病源;播种前用40-50℃温汤浸种;实行3年以上的轮作;适当稀植,改善通透条件;发病初,喷30%绿得保悬浮剂400倍液,或DT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7%可杀得500倍液,上述药之一,10天一次,连喷2-3次。
2、牛蒡白粉病
(1)症状发病初,叶片上生白色粉状斑,叶背面多,圆形。后期叶片变褐,斑上长出黑色小粒点。
(2)防治方法实行2-3年轮作;适当浇水,降低田间湿度;增施磷、钾肥料;发病初可用:70%代森锰锌500倍液,12.5%速保利2000-3000倍液,40%杜邦新星乳油9000倍液,上述药之一,10-15天一次,连喷2次。
3、牛蒡细菌叶斑病又名细菌性黑斑病。
(1)症状叶片发病,初生许多水渍状暗绿色圆形至多角形小斑点,后扩大,在叶脉间形成褐色至黑褐色多角形斑,中央灰褐色,有的卷缩。叶柄病斑呈黑色短条状,后稍凹陷,干枯。
(2)防治方法及时摘除病叶,减少病源;采用高垄栽培,勿大水漫灌,防止传染;发病初可用:30%绿得保400倍液,或77%可杀得500倍液,或47%加瑞农800倍液,上药之一,每10天一次,连喷2-3次。
4、牛蒡虫害牛蒡的虫害主要有:蚜虫、牛蒡象、金针虫、蛴螬、线虫等。地上害虫可用50%抗蚜威2000倍液;50%辟蚜雾2000-3000倍液;50%马拉硫磷1500倍液;50%辛硫磷1500倍液防治。地下害虫可用冬季深翻、糖醋液诱杀成虫、毒谷撒在地面上毒杀害虫等方法防治。
相关信息
□
牛蒡的人工栽培与管理技术
2011-1-18
□
牛蒡的栽培
2010-12-15
□
麻黄草人工栽培管理技术
2011-7-04
□
藏木香的人工栽培繁殖技术
2014-3-06
□
暴马丁香的人工栽培与种苗栽培
2010-8-24
□
牛蒡黑斑病的识别与防治
2011-1-21
□
东洋兰的人工杂交与繁殖技术
2010-12-15
□
蛹虫草的生物学特性与人工栽培条件
2013-10-25
□
覆盆子的作用与价值 覆盆子人工栽培要点
2013-8-17
□
石蒜的人工栽培
2011-1-19
□
雪莲的人工栽培
2010-12-15
□
苜蓿的栽培与管理技术
2011-8-24
□
月季的繁殖技术与栽培管理
2011-7-10
□
平贝母的栽培与管理技术
2011-7-04
□
月季花的栽培与管理技术要点
2011-6-19
□
独蒜兰的繁殖与栽培管理技术
2011-4-11
□
香樟的栽培与管理技术
2011-2-22
□
百合花的栽培与养护管理技术
2011-1-11
□
茶花的栽培与管理技术
2010-12-31
□
金莲花的栽培与管理技术要点
2010-12-15
版权与免责声明
:
①本站信息来源于网络与会员发布,仅供浏览参考,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请谨慎采纳.本站不做任何担保.
②本站未注明稿件来源的稿件均为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意义,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转载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③如转载文章信息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本站取得联系.
最新苗木资讯信息
苗木种植后的养护
栽植后回填土应尽量多填
种植前应进行苗木根系修剪
苗木移植前的准备工作
反季节种植的苗木起挖前的准备工作
苗木属地对比
今日苗木求购信息
0条
河南求购胸径10公分乌桕
江苏求购胸径14公分银杏树
山东求购17公分速生白蜡
江苏求购地劲14公分美人梅
江苏求购12公分樱花
广东求购栾树15分 全冠10分腊肠
平台指南
入员注册
苗木求购信息
平台更新
通知公告
站点导航
二维码汇总
会员服务
苗木求购
管理登录
最新报价
认证展示
店铺布置
苗木价格
使用帮助
证照认证
登录答疑
注册流程
配图上传
微信访问指南
二维码设置
站务信息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发展历程
手机访问
注册条款
扫码访问
站点地图
天天苗木网
:中国绿化苗木信息服务网站欢迎您!
Copyright@2021-2022
天天苗木网
QQ
客户端
手机页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