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剑兰生产技术规程

2011/1/19 10:51:09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春剑兰Cymbidiumgoeringiivar.longibractestum繁殖、栽培、养护的生产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春剑兰,其他地生兰可参照,并根据实际修改。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LY/T1589—2000花卉术语
  3术语
  下列术语适用于本标准
  假鳞茎pseudobulb
  兰科植物的变态茎,通常卵球形至椭圆形,肉质,绿色或其他色泽,是贮存养分和水分的地方。
  4生产技术
  4.1繁殖方式
  分株繁殖,种上子繁殖,组织培养繁殖。
  4.1.1分株繁殖
  利用兰花假鳞茎对丛生植株加以分割的繁殖。
  4.1.1.1分株时间
  适宜时期为春季和秋季,应避免高温或严寒。
  4.1.1.2母株选择
  一般丛生兰花植株应有4株以上,且长势良好,无病虫害。
  4.1.1.3分株前控水
  分株时要求基质较干。
  4.1.1.4培养基质
  基质要求疏松、透气、保湿、富含有机质。可选用杀虫灭的腐殖质土、泥炭土、沙壤土、配制或兰花专用培养基质,酸碱度中性。
  4.1.1.5分株
  (1)倒盆
  将用于分株繁殖的兰花植株连盆放倒,摇动盆身,逐渐使兰花植和基质一起脱出,剔除根间基质,注意保护根和茎。
  (2)分割
  在丛生兰花植株中两个假鳞茎相距较宽的连生缝隙处,用已消毒的小刀割开。分株后的每丛兰花应至少有2株,以保留有直接连生着的新(一年生)、老(一年生以上)植株为佳。
  (3)修剪消毒
  剪去空、腐、断根,枯叶,假鳞茎上的腐败苞叶和干枯的假鳞茎,但不能损伤根、芽。分株修剪后的兰花植株用杀虫灭菌剂浸泡处理。
  (4)晾干待栽
  把处理后的兰花植株放置在阴凉通风处敞晾,以根部表面水分晾干为宜,待栽。
  4.1.2种子繁殖
  利用兰花植株白花授粉或人工授粉所获的种子进行繁殖。
  4.1.2.1种子收集
  选用性状典型稳定,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植株繁殖种子。蒴果采集时以取其8~9成成熟,尚未开裂者为宜。
  4.1.2.2培养基配制
  可选用MS、White、B5、B11等为基本培养基。培养基需灭菌处理。
  4.1.2.3接种
  将已消毒灭菌的种子以无菌方法均匀接种在培养基上。
  4.1.2.4培养
  将接种后的培养器皿放入恒温培养箱(室),在温度25℃左右、弱光条件下培养。
  4.1.2.5炼苗移栽
  待种子在培养器皿中萌发成具2~3条根、5厘米~8厘米高的试管苗后,便可在常温状态下进行炼苗3天~5天。炼苗后,可从培养器皿中移出试管苗,用水洗去附着的培养基,移栽到培养基质上。环境要求荫蔽、相对湿度70%~80%。应避免在高温或严寒条件下移栽。
  4.1.2.6分盆养护
  根据生长情况适时分盆。栽植养护管理参照4.2.1。
  4.1.3组织培养繁殖
  利用兰花幼嫩茎尖作材料进行离体培养繁殖。
  4.1.3.1培养基配制
  原球茎诱导培养基可选用White+BAl.0毫克/升+NAA5.0毫克/升,pH5.8左右;或B11+BAl.0毫克/升+NAAl.0毫克/升,pH5.8左右。成苗诱导培养基可选用MS+Bal.0毫克/升~2.0毫克/升+NAA0.1毫克/升~0.2毫克/升,pH5.8左右。
  也可根据需要在以上培养基基础上添加其他成分。
  4.1.3.2培养材料采集及处理
  选择健壮无病的新生茎,从基部将其切下作为接种材料,经清水洗涤后备用。
  4.1.3.3消毒灭菌
  先用70%~75%的酒精对接种材料进行消毒,去除苞叶,再用次氯酸钙(钠)、升汞等进行灭菌处理。然后在超净工作台上剥取1厘米~5厘米的茎尖接种于培养基上。
  4.1.3.4原球茎诱导和增殖
  将接种后的培养器皿放置在23℃~25℃、弱光条件下,培养分化形成原球茎(根状);在原球茎生长至1厘米以上,可取出分割增殖。
  4.1.3.5分化培养
  (1)芽分化
  将原球茎转入成苗诱导培养基上,在温度25℃、光照2000lx、光周期12小时/天的条件下进行芽诱导分化。
  (2)根分化
  待芽形成并生长至2厘米~3厘米时,将其转人生根培养基上,在25℃、2000lx、光周期12小时/天条件下进行根分化。待试管苗长到5厘米~8厘米左右,可炼苗移栽。
  4.1.3.6炼苗移栽(参见4.1.2.5)
  4.2栽植方式
  盆栽,地栽,床厢栽培,无土栽培。
  4.2.1盆栽
  主要用于兰花(春剑兰)商品化生产。
  4.2.1.1选盆
  根据兰花植株大小和数量,选用适宜的花盆。使用前用清水浸泡或冲洗。
  4.2.1.2垫盆
  用清洁的瓦片、小砖块、木炭渣等物或专用质材逐层垫高盆底,使其通气透水。垫层高度约为盆高的1/4~1/3。
  4.2.1.3栽植
  在盆底垫层上先填一定厚度的培养基质,再将兰花植株根部摆放其上。植株叶片应向四方伸展,根应向下自然舒展,新植株和新芽应朝向花盆外侧。填入基质至盆沿3厘米左右时即可,形成中间高四周低的形状。注意不能将假鳞茎以上的叶基部深埋基质中。
  4.2.1.4浇水
  根据基质湿度,适量浇水,保持湿润。
  4.2.2地栽
  通常用于兰花(春剑兰)商品化生产的前期栽培。
  4.2.2.1整地起垄
  选择排水良好、遮光适度、腐殖质含量高的土地;整地后按当地种植习惯开沟起垄,要求利水透气,便于管理。在垄厢面土壤中加入一定量(体积比30%左右)的腐殖土、木炭渣、碎树皮或其他富含有机质的材料,混匀整细整平。
  4.2.2.2栽植和浇水
  兰花植株通常按行距20厘米~25厘米,穴距20厘米左右,每穴2苗以上进行栽植。栽后适量浇水,保持湿润。
  4.2.3床厢栽培
  可用于兰花(春剑兰)商品化生产。
  4.2.3.1床厢搭建
  在地面上搭建床厢,一般床厢高0.3米~0.4米;床厢底部垫以碎砖块或碎瓦片,厢内装填混有30%~40%(体积比)的腐殖土、木炭渣、碎树皮或其他富含有机质材料的土壤,将床土混匀整细整平。
  4.2.3.2栽植和浇水(参见4.2.2.2)
  4.2.4无土栽培
  主要用于兰花(春剑兰)商品化生产后期的售前盆栽。
  4.2.4.1栽培介质
  水苔、碎树皮、蛭石、锯木屑、塑胶粒或其他专用材料。
  4.2.4.2栽植
  用浸湿的水苔将兰花根部包裹起来,放人花盆;沿盆壁填充一些碎树皮、蛭石或锯木屑、塑胶粒或其他专用材料以固定兰花植株,每盆可栽植4~6株。
  4.2.4.3浇水施肥
  少量浇水,保持水苔湿润不流出水即可。施肥可采用配制稀释的营养液(如兰菌王,稀释500倍)结合浇水使用,也可使用粒型缓效肥。
  4.3养护管理
  4.3.1场地
  栽植场地要求排灌方便,空气流通,远离污染,有一定遮光条件。
  4.3.2光照
  栽植场地上应建遮光棚,一般棚高2.5米~3.0米;遮光方式应是活动的,可根据需要调节光照强度,一般要求荫蔽度在60%~85%。
  4.3.3温度
  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8℃~28℃,注意夏季应遮阳降温,冬季应保温防冻。通过适当提高或降低温度能提早或推迟开花期。
  4.3.4湿度
  空气相对湿度为80%左右,培养基质保持湿润。
  4.3.5浇水
  水质洁净无污染,酸碱度中性;浇水时水与培养基质的温差不能太大,可在叶面适当喷雾。
  4.3.6施肥
  基肥:通常根据培养基质肥力,结合盆栽或换土,适量施用缓效型专用肥。
  追肥:根据植株长势,结合浇水,适量施用兰花专用肥。注意不能施入叶心。
  叶面肥:可根据长势使用兰花专用叶面肥。
  4.3.7通风
  适时通风交换新鲜空气。
  4.3.8病虫防治
  4.3.8.1防治原则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协调配合;禁止使用高毒、剧毒、高残留农药;严格控制农药施用量和农药安全间隔期。
  4.3.8.2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见附录A)
  4.3.9生产档案
  记录有关资料和数据,建立生产档案。
  5主要特征和特性(见附录B)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兰花(春剑兰)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1)炭疽病
  ①防治时期
  春夏秋季每隔15天~30天。
  ②参考药剂或剂型:12.5%欧博悬浮剂。
  ③参考用量
  稀释2000~3000倍。
  ④方法
  喷雾、剪除销毁病叶。
  (2)褐斑病
  ①防治时期
  春夏秋季每隔15天~30天
  ②参考药剂或剂型
  50%翠贝干悬浮剂。
  ③参考用量
  稀释3000倍。
  ④方法
  喷雾、剪除销毁病叶。
  (3)褐锈病
  ①防治时期
  春夏秋季每隔15天~30天。
  ②参考药剂或剂型
  12.5%欧博悬浮剂。
  ③参考用量
  稀释2000~3000倍。
  ④方法
  喷雾、剪除销毁病叶。
  (4)疫病
  ①防治时期
  春夏秋季每隔15天~30天。
  ②参考药剂或剂型
  70%品润干悬浮剂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③参考用量
  稀释600倍。
  ④方法
  喷雾、剪除销毁病叶。
  (5)腐烂病
  ①防治时期
  发生时。
  ②A.参考药剂或剂型:50%多菌灵可浊性粉剂。
  参考用量:稀释800~1000倍。
  B.参考药剂或剂型:2.5%适乐时悬浮剂。
  参考用量:稀释1500倍。
  ③方法
  喷雾、控湿湿度、保持通风、基质消毒。
  (6)白绢病
  ①防治时期
  发生时。
  ②参考药剂或剂型
  50%翠贝干悬浮剂或50%农利灵干悬浮剂。
  ③参考用量
  稀释3000倍。
  ④方法
  喷雾翻盆换基质栽培。
  (7)细菌性褐腐病
  ①防治时期
  发生时。
  ②参考药剂或剂型
  3%克菌康粉剂。
  ③参考用量
  稀释1000倍。
  ④方法
  灌根、基质消毒。
  (8)介壳虫(白轮介壳虫、兰介壳虫、盾蚧、条斑粉蚧、糠片盾蚧、桑白盾蚧)
  ①防治时期
  发现危害时。
  ②A.参考药剂或剂型50%马拉硫磷乳油。
  参考用量:稀释1000~1500倍。
  方法:喷雾少量时可人工刮除。
  B.参考药剂或剂型:15%金好年乳油。
  参考用量
  稀释1500倍。
  ③方法
  喷雾。
  (9)蚜虫
  ①防治时期
  发现危害时。
  ②参考药剂或剂型
  15%金好年乳油。
  ③参考用量
  稀释1500倍。
  ④方法
  喷雾。
  (10)红蜘蛛
  ①防治时期
  发现危害时。
  ②参考药剂或剂型
  57%克蟎特乳油或1.8阿维菌素乳油。
  ③参考用量
  稀释1500倍。
  ④方法
  喷雾。
  (11)粉虱
  ①防治时期
  发现危害时。
  ②参考药剂或剂型
  15%金好年乳油。
  ③参考用量
  稀释1500倍。
  ④方法
  喷雾。
  (12)蛞蝓
  ①防治时期
  发现危害时。
  ②A.参考药剂或剂型:80%敌百虫可湿性粉剂。
  参考用量:拌10倍的麸皮。
  B.参考药剂或剂型:2.5%溴氰菊酯乳油。
  ③参考用量
  稀释1500倍。
  ④方法
  撒施喷花盆、兰花周围基质。
  (13)蜗牛
  ①防治时期
  发现危害时
  ②参考药剂或剂型
  5%蜗克星颗粒剂。
  ③方法
  地表撒施。
  (14)蚯蚓
  ①防治时期
  发现危害时。
  ②参考药剂或剂型
  48%互死蜱乳油。
  ③参考用量
  稀释1500倍。
  ④方法
  浇施。
  (15)蚂蚁
  ①防治时期
  发现危害时。
  ②参考药剂或剂型
  48%互死蜱乳油。
  ③参考用量
  稀释1500倍。
  ④方法
  灌蚁穴。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兰花(春剑兰)主要特征和特性
  B.1形态特征
  B.1.1根
  根粗壮,肉质,无分枝。
  B.1.2茎
  椭圆球形,假鳞茎不明显,集生成簇。
  B.1.3叶
  叶5~7片,丛生在茎部组呈一束,一般叶长40厘米~60厘米,宽1.1厘米~1.7厘米,叶片狭长,叶端渐尖,多呈直立,形似剑状。叶薄革质,质地较坚硬。叶缘具浅锯齿,叶横断面呈“V”字形。叶色绿至深绿,叶脉较明显。
  B.1.4花
  总状花序1~2枚,由假鳞茎部基部鞘状叶内侧生出,花茎直立,一般着花2~5朵。花有香味,色彩丰富,开花期1~3月。
  B.1.5果实和种子
  蒴果长卵圆形,具三棱或六棱,成熟后白果脊纵向裂开,干燥种子散出。种子细小,数量极大,每个蒴果内含种子数万至数十万。种子呈长纺锤形,胚小发育不完全,无胚乳,萌发率低。
  B.2生长特性
  B.2.1光照
  适宜散射光,在孕蕾开花季节对阳光需求多些。
  B.2.2水分
  适应于空气相对湿度较高(70%~80%),而土壤湿润的环境。
  B.2.3温度
  生长温度最高35℃,最低1℃,适宜温度18℃~28℃。
  B.2.4土壤
  适合生长于含腐殖质丰富、疏松、通气、排水良好的中性土壤。
  B.2.5肥料
  适宜腐熟的有机肥。
  B.2.6空气
  空气清洁,新鲜,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