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石斛是我国著名地道常用药材,其原植物为兰科植物环草石斛DendrobiumloddigesiiRolfe.、马鞭石斛DendrobiumfimbriatumHook.var.oculatumHook.、黄草石斛DendrobiumchrysanthumWall.、铁皮石斛DendrobiumcandidumWall.或金钗石斛DendrobiumnobileLindl.。药用部位:以新鲜茎或干燥茎入药。别名:林兰(《神农本草经》),杜兰(《名医别录》),金钗花、千年润(《本草纲目》),黄草(《药物出产辨》),吊兰花(《中国药用植物志》)等。石斛又是苗药,苗药名:“Nangxghabzatfangx”(陇嘎宰访),性冷,味甜,入热经。
石斛为石斛属(DendrobiumSw.)植物,石斛属是兰科中最大的属之一。石斛属植物大多数种类都集中分布在北纬15°30′~25°12′之间,且越向北延而种类则逐渐减少。我国药用石斛的原植物主要来源于兰科石斛属植物,其次有的地区尚将金石斛属(Ephemerantha)、石仙桃属(PholidotaLindl.)、石豆兰属(BulbophyllumThou.)的部分等植物作石斛用。全国石斛属植物有74种2变种,包雪声等主编的《中国药用石斛彩色图谱》报道了药用石斛51种。周荣汉主编的《中药资源学》称:“石斛属植物以云南所有的种为最多,共计39种,其次为贵州和广东,各有28种,再次是广西,有24种,台湾省虽然面积较小,但由于它具有复杂的地形和气候,使本属植物能得到适宜的环境,产15种。”并指出“商品石斛由广西、贵州、广东、云南、四川、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和台湾所提供”。
药用石斛的原植物,非常复杂,过去一直不甚清楚。近几十年来,经不断深入石斛主产区调查,对我国石斛药用资源的主要品种及其分布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例如,最近包雪声等在多年来对石斛类药材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现时全国石斛类药材商品类别的新发展,将其总结为11类,即金钗石斛类、霍山石斛类、环草石斛类、黄草石斛类、枫斗(耳环石斛)类、鲜石斛类、金黄泽类、圆石斛类、马鞭石斛类、小瓜石斛类和有瓜石斛类。另外,各地尚据其资源分布的不同而有不同分类,如广西除鲜石斛外,将经加工后的石斛主要分为金钗石斛、环草石斛、黄草石斛、马鞭石斛和耳环石斛等类;贵州将环草石斛、黄草石斛、马鞭石斛等石斛不分,统归于黄草石斛类等。
石斛之名,最早见于《山海经》;药用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称其“主伤中,除痹,下气,补五脏,虚劳嬴瘦,强阴。久服厚肠胃,轻身,延年。生山谷、水旁石上。”其后,历代诸家本草均予录述。例如,《名医别录》云:石斛“逐皮肤邪热疿气,腰膝冷痛痹弱。”陶弘景谓:“今用石斛出始兴,生石上,细实,桑灰汤沃之,色如金,形似蚱蜢髀者为佳。……”李时珍《本草纲目》对石斛的功效也有其识见:“石斛气平,味甘、淡、微咸,阴中之阳,降也。乃足太阴脾、足少阴右肾之药。深师云:囊湿精少,小便余沥者,宜加之。一法:每以二钱入生姜一片,水煎代茶饮,甚清肺补脾也。”清代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谓其“清胃除虚热,生津,已劳损,以之代茶,开胃健脾。”清末周岩《本草思辨录》还认为“石斛,为肾药,为肺药,为胃腸药。”至今,石斛仍为中医常用的滋阴清肺,生津止渴,养胃除烦要药,并认为鲜石斛清热之力过于滋阴,干石斛滋阴之力过于清热之力。
石斛药用历史悠久,至今仍广为应用,是我国久享盛誉的名贵常用中药,也是贵州著名地道药材和重要民族药,历版《中国药典》均予收载。其味甘,性微寒;归胃、肾经。具有益胃生津,滋阴清热。用于阴伤津亏,口干烦渴,食少干呕,病后虚热,目暗不明等症。现代研究表明,石斛茎中主要含有多种生物碱(约0.3%),已鉴定结构的有:石斛碱(dendrobine),石斛胺〔(6-羟基石斛碱),dendramine〕,石斛次碱(nobilonine),石斛星碱〔(石斛醚碱)dendroxine〕,石斛因碱(dendrin),6一羟基石斛星碱(6-hydroxy-dendroxine),石斛宁碱(shihunin),石斛宁定(shihunidine),以及季铵盐N-甲基石斛碱(N-methyl-dendrobium),8一表石斛碱(8一epidendrobine)等。此外,尚含多糖、氨基酸、粘液质及淀粉等。石斛具有健胃,解热,止痛,促进胃液的分泌而助消化,扩张血管,增强免疫功能,抑制脂质过氧化,抑制醛糖还原酶,升高血糖等作用。实验还表明,石斛对大鼠半乳糖性白内障有预防和治疗作用,发现石斛对个乳糖性白内障不仅有延缓作用,其保持透明晶状体的百分率达36.8%,且发现其防治白半乳糖性白内障的机制,可能与石斛扩张血管,降低血压,增强免疫功能,抑制脂质过氧化,抑制醛糖还原酶,升高血糖等作用相关。而且,一般认为以金钗石斛的效果为最好。从生物碱含量看,也是金钗石斛最高,尤其是贵州赤水,广西靖西等地的金钗石斛,更是名列前矛。从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看,目前虽尚缺乏说明该药作为益寿佳品的证据。但在临床应用来看,本品对热病伤阴、胃阴不足等症有良好效果。尤其对西医感到很棘手的慢性萎缩性胃炎,石斛却能收到意外的效果。祖国医学认为,津液是濡养肌肤,滑润孔窍、关节的营养物质,如果津液缺乏则肌肤失养,孔窍关节不能通利;脾为后天之本,胃脾虚弱则不能消化五谷,从而不能输布津液以濡养肌肤,也就谈不上延年益寿。石斛具有养阴生津,清胃热,养胃阴,助消化等功能,就使正常的生命活动得以进行,也就能从一个侧面起到保健益寿的效果,也是对《神农本草经》所载石斛“主伤中,除痹,下气,补五脏,虚劳嬴瘦,强阴。久服厚肠胃,轻身,延年”的认识和理解。当然,要弄清石斛“轻身延年”的确切机理,仍有待于今后深入研究。另外,古人所说的“虚而无火者忌用石斛”,也值得借鉴。
二、地理分布与主产区
(一)地理分布
石斛为兰科(Orchidaceae)石斛属(DendrobiumSw.)植物,全世界兰科约有500属,15000多种;石斛属是兰科中最大的属之一。我国兰科约有150属,1000种,主要分布于秦岭和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各省区;石斛属植物大多数种类都集中分布在北纬15°30′~25°12′之间,且越向北延而种类则逐渐减少。
我国药用石斛的原植物主要来源于兰科石斛属植物,其次有的地区尚将金石斛属(Ephemerantha)、石仙桃属(PholidotaLindl.)、石豆兰属(BulbophyllumThou.)的部分等植物作石斛用。全国石斛属植物有74种2变种,药用石斛有51种;我省有石斛属植物22种1变种,即:聚石斛DendrobiumlindleyiStendel.,密花石斛D.densiflorumLindl.,细叶石斛D.hancockii Rolfe.,罗河石斛D.lohohenseT.TangetF.T.Wang.,叠鞘石斛Rchb.f.var.denneanum(Kerr.)Z.H.Tsi.,流苏石斛D.fimbriatumHook.,疏花石斛D.henryiSchltr.,束花石斛D.chrysanthum Lindl.,紫瓣石斛D.parishiiRchbf.,美花石斛D.loddigesiiRolfe.,齿掰石斛D.devomianumPaxt.,兜唇石斛D.aphyllum(Roxb)C.D.Fischer.,玫瑰石斛D.crepidatumLindl.ExPaxt,石斛D.nobileLindl.,广东石斛D.wilsoniiRolfe.,细茎石斛D.monififorme(L)Sw.,铁皮石斛D.officinaleKimuraetMigo,滇桂石斛(盘江石斛)D.guangxienseS.J.ChengetC.Z.Tang,重唇石斛D.hercoglossumRchb.f.,钩状石斛D.aduncumLindl.,勐海石斛D.minutiflorumS.C.Chenet.Z.H.Tsi,梵净山石斛D.fanjingshanenseTsiex.H.JinetY.W.Zhang,短唇石斛D.linawianumReichb.f.。石斛的资源分布,因其种类繁多而十分复杂,故其分类各地也不统一;但石斛分类与其地理分布关系密切,一般分类及其分布为:
1.鲜石斛指石斛鲜品,其有2个类型:金钗型:茎扁。其原植物多为金钗石斛DendrobiumnobileLindl;黄草型:莹圆柱形。品种复杂,各地皆用,常为石斛属多种植物的茎,其品种因产地而异。
2.干石斛指以茎圆柱形而较粗的多种新鲜石斛干燥而得的多种石斛产品。有的地区将此类统称为“川石斛”,但并不限于四川所产,还包括贵州、广西、广东及其他地区所产的石斛产品。
3.霍石斛指以石斛著名道地产区安徽省霍山县所产石斛为代表的多种石斛产品,但不是专指霍山石斛D.huoshanenseG.Z.TangetS.J.Cheng,尚包括贵州、广西、广东等所产的小环草和小黄草。
4.金钗石斛指茎条状稍弯曲而略扁平,状如金钗,中身粗而宽的石斛,其较干石斛略短,金黄色或黄绿色。主指产于四川、贵州等地的金钗石斛DendrobiumnobileLindl。
5.耳环石斛指分布于广西、四川、云南、贵州、浙江等地的铁皮石斛DendrobiumcandidumWall.等少数几种优质石斛的加工品,呈螺旋状,粘性甚強;又习称之为“枫斗”。
(一)主产区
据1984~1994年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石斛主产于广西、贵州、四川、云南、安徽、西藏、湖北、湖南、江西、浙江、福建、台湾、海南等省区。以野生为主,家种栽培已获成功。经普查,《中国药典》(2000年版)收载的各种石斛的主产区如下:
1.环草石斛主要分布于广西的龙州、大新、那坡、靖西、隆林、凌云、南丹、东兰、罗城、平乐、永福、钟山等;贵州的兴义、罗甸、安龙、关岭、江口等。
2.马鞭石斛主要分布于广西的龙州、武鸣、天等、田林、南丹、天峨等;云南的文山、砚山、马关、西畴、丘北、富宁等;贵州的赤水、罗甸、兴义、平塘、关岭、紫云、从江、江口、正安、务川、赫章等。
3.黄草石斛主要分布于广西的百色、德保、兴安、金秀、平南、西林、隆林等;云南的麻栗坡、砚山、屏边、勐海、勐腊、澜沧、镇康、临沧等;贵州的赤水、兴义、罗甸、独山、安龙、平塘、关岭、紫云、荔波、长顺等。
4.铁皮石斛主要分布于广西百色、靖西、兴安、金秀、平南、隆林、田林、凌云、乐业、西林等;贵州的罗甸、兴义、赤水、习水、正安、江口等;重庆的合江、江津等;四川的雅安、万源、荥经、沪县、峨眉、峨边、洪雅、夹江、眉山等;云南的文山、思茅、富民、贡山、勐海、沧源等。
5.金钗石斛主要分布于广西百色、靖西、兴安、金秀、平南、隆林、田林、凌云、乐业、西宁等;贵州的赤水、罗甸、兴义、安龙、荔波、独山、从江、黎平、榕江、江口、正安等。
三、生物学特性与适宜区分析
(一)生物学特性
1.生长发育特性石斛为多年生附生性草本植物,常附生于密材树干或岩石上,并常与苔藓植物伴生。石斛的根一部分固着于附主,起固定和支持作用,并吸取附主的水分和养料;另一部分根裸露在空气中,吸取空气中的水分。石斛属植物与附主虽然不是寄生关系,但附主不仅与石斛属植物的生长发育相关,而且对石斛中所含的化学物质有一定影响,如在杏树、梨树等多种植物上栽植石斛,发现其有效成分石斛生物碱的含量,均比在石缝间野生的石斛含量为低。
野生石斛行种子繁殖和营养繁殖。在石斛果实中,含有上万粒细小种子,随风飞扬,散落在适宜的附主树杈上或石缝间,则可萌发成苖。一般生长3年后开花,植株不断产生萌蘖,茎的基部或茎节在接触地面时或在适宜的条件下,均能产生不定根而形成新的个体。
石斛植株于花后落叶,且一般不萌发新叶而于茎基萌发新枝。花于茎顶或侧枝单生或排成总状花序。植株下部的花发育较早而首先开放。花期约20~30天,但花序顶端的花约有5%~10%发育不正常,还有许多种石斛只开花不结果,而仅以营养繁殖。野生石斛繁殖很慢,自然更新能力很差。
石斛的生长发育规律大致为:每年春末或夏初期间,在2年生的茎上部的节上抽出花序,开花后从茎基长出新芽并发育成新茎,老茎则逐渐皱缩,不在开花。秋季新茎渐趋成熟,生长减慢,并在凉爽较干燥的气候中进入休眠期,以利于越冬花芽的形成。花期4~6月,果期6~8月。
2.生态环境要求 石斛属植物为亚热带附生性植物。其大多生长在亚热带、湿度较大,并有充足散射光的深山老林中,且常附生于深山老林的树干或树枝上,或生长于林中的山岩石缝或石槽间。石斛的附主植物一般都具有树皮厚、多槽沟,并附生有苔藓,蓄纳水分较多特点;石斛所附的岩石,常在涧溪流经之处,石面常湿润,且附生有苔藓。经调研,在石斛产区,石斛通常附生的树种为青杠Quercusantisima、油桐Aleuritesfordii、槲栎Quercusaliena、鸟桕Sapiumsebiferum、樟Cinnamomumcamphora、柿Diospyrosraki、短翅枫扬Pterocaryarhoifoliavar.frarialta、桃Prunuspersica、梨Prunussp.、枣Zigphuslaluba、枇杷Eriofolryajaponica、黄桷Ficuslalor等。岩石以质地粗糙、松泡、易吸潮、表面附着腐殖质土和苔藓植物的为佳。如在广西、贵州石斛产区调查发现,石斛多是分布在喀斯特地带,并以树皮厚而多沟槽、叶草质或蜡质、树冠茂密的树种如青杠、黄桷、樟等树上附生,或生长在密林下岩石缝的阴湿腐殖质土上,都伴生有苔蘚植物。
石斛喜温暖、湿润及阴凉的环境,生长期年平均温度在18℃~21℃之间,1月份平均气温在8℃以上,无霜期250~300天;年降雨量1000mm以上,生长处的空气相对湿度以80%以上为适宜。以在半阴半阳的地方,附生于布满苔藓植物的山岩石缝或多槽皮松的树上的石斛质量为佳。例如,石斛主产区重庆合江县的石斛,主产于海拔400m~800m范围内,年平均气温18.2℃,年降雨量1050mm,相对湿度82%,其生长地的地势,一般都是在比较低陷落槽处,大多比较阴湿郁热,附生树以黄桷树并生有苔藓植物者为好;贵州赤水、兴义、安龙、罗甸等地的石斛,主产于海拔600m~1300m范围内,年平均气温14℃~19℃,年降雨量1100~1500mm,相对湿度80%~85%,其多生长在温暖、阴湿、富含疏松肥沃的砂砾土壤或腐质殖土的石灰岩缝中,以及黄桷、青杠、香樟及槲栎等树上。在光照太强或过弱、气温过高或太低、土质贫瘠或保水性差的环境则生长不良。
(二)适宜区分析
1.最佳适宜区黔北山原山地的赤水市和黔西南山原山地的兴义市。该区自然条件最适宜石斛生长,野生资源较丰富,历来是我国石斛主产地之一,其规范化生产基地正在积极建设中。
2.适宜区黔西南山原山地的册亨、安龙、贞丰等地;黔南山原山地的罗甸、望谟、荔波、独山、平塘、关岭、紫云等地;黔东南、黔东及黔北山原山地的从江、黎平、榕江、江口、正安、务川、道真等地。该区自然条件适宜石斛的生长,亦是我省主产地,石斛栽培亦已成功,具备了发展石斛生产的基本条件。
下面以贵州赤水金钗石斛为例,重点介绍金钗石斛规范化植技术与GAP试验示范基地建设,但以下仍按药典法定称谓为石斛。
四、金钗石斛植物形态
金钗石斛DendrobiumnobileLindl为兰科多年生附生性草本植物。茎丛生,直立,粗壮,高10~60厘米,直径达1.3厘米,黄绿色,上部稍扁而略成“之”字形弯曲,具纵槽纹,有节,节略粗,基部收缩,膨大成蛇头或卵球形。单叶互生,3~5片生于茎的上端,叶近革质,狹长椭圆形或近披针形,先端2圆裂,叶脉平行,全缘,叶鞘紧附于节间;无柄;老茎上部常分生侧枝(俗称“龙抱柱”),侧枝基部长有气生根。总状花序,腋生,花大,,直径达8厘米,1~4朵,点垂,花萼及花瓣白色带紫色或淡紫色,先端紫红色;萼片3,中央1片离生,两侧1对基部斜生于蕊柱足上,几相等,长圆形,先端急尖或钝,萼囊短钝;花瓣椭圆形,与萼片等大,顶端钝;唇瓣宽卵状矩圆形,比萼片略短,宽正2.8厘米,具短爪,两面被毛,唇盘上面具1个紫斑;蕊柱长6~7厘米,连足部长约12厘米;雄蕊呈圆锥状,花药2室,花粉块4,蜡质。蒴果,种子多而细小如粉末。花期4~6月,果期6~8月。
五、基地自然条件与环境检测评价
(一)、基地自然条件
贵州是石斛的著名地道产区,金钗石斛主分布于赤水市。赤水市的生态环境非常适宜金钗石斛生长,其不但野生资源丰富,而且金钗石斛的人工栽培也有50多年历史,是我国著名的地道石斛产区。经过长期的生产发展,赤水市现已将石斛列为四大经济支柱产业之一。
贵州省赤水市位于贵州北部边陲,地跨东径105°36′26″~106°14′56″,北纬28°15′02″~28°45′58″,海拔221~1730.1米,多在230~1200米之间,属中亚热带温暖湿润气候区,具有明显的大陆性湿润季风气候特征,年平均气温18.2℃,极端最低气温-1.9℃(极少见),最高气温41.3℃,常年降雨量1286.8毫米,>1000毫米保证率92%,夏季降水偏多,约占全年的44%。多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297.7小时,总辐射能为2.23焦耳,空气中相对湿度多年平均82.4%。大部分无霜期为300~340天,河谷丘陵区无霜期350天。土壤以黄壤和紫色土为主,为微酸性,主要为紫色页岩,故有“丹霞之冠”美称[5]。
按照石斛产地适宜性优化原则与其生态环境要求,在贵州省赤水市天台镇等地选建了石斛规范化种植与GAP试验示范基地(以下简称“本基地”)。本基地属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区,森林覆盖率达62.53%,远离城镇与公路主干线,周围30公里无工矿,山青水秀,空气清新,环境优美。
(二)生态环境检测与评价
按照《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GAP)和有关规定要求,经赤水市环境监测保护局、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资源环境分析测试中心等单位,对本基地的大气、水质、土壤环境进行了采样检(监)测。其主要指标的检测结果与评价如下:
1.空气环境质量大气总悬浮微粒年平均值0.12毫克/升,二氧化硫0.018毫克/升,氮氧化物0.013毫克/升,二氧化氮0.02毫克/升;评价:空气质量好,达到GB3095—1996国家二级标准。
2.灌溉用水质量pH7.2,悬浮物60.0毫克/升,化学耗氧量1.2毫克/升,五日生化需氧量0.2毫克/升,挥发酚0.001毫克/升,氰化物0.001毫克/升,砷0.004毫克/升,汞0.00005毫克/升,六价铬0.002毫克/升;评价: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1992)二级标准。
3.土壤环境质量pH值6.5,镉0.12毫克/千克,汞0.06毫克/千克,砷0.08毫克/千克,铅未检出,铬2毫克/千克,镍未检出,六六六未检出,DDT未检出;评价: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一级标准。
六、种质特征
(一)金钗石斛种质来源
在赤水市石斛主要产地,野生石斛和栽培石斛的类型较多。经调查,赤水栽培石斛的类型主要有长期金钗石斛、石堡金钗石斛、旺隆金钗石斛、文华金钗石斛等。
(二)金钗石斛优良品种或类型筛选
选择和确定石斛的优良品种或类型,是石斛规范化种植技术操作规程制定和进行石斛规范化种植生产的重要前提条件。为此,进行了地道金钗石斛优良品种或类型筛选研究。试验在赤水市天台镇铁匠炉村进行。参试石斛品种有长期金钗石斛、石堡金钗石斛、旺隆金钗石斛、文华金钗石斛。每个石斛品种设置1栽培小区,面积9.6平方米,重复3次。试验结果(见表1)表明,不赤水市地道石斛金钗品种以长期金钗石斛分蘖发苗最多,产量最高。建立赤水石斛基地宜选择长期金钗石斛品种作为种源。
表1:不同石斛品种的分蘖数、长势和产量状况
试验品种 分蘖数 小区产量(kg) 长 势
长期金钗石斛 153.3 2.3 较强
石堡金钗石斛 81.0 1.7 一般
旺隆金钗石斛 82.7 1.5 一般
文华金钗石斛 78.7 1.85 较强
七、种植方法
(一)繁殖技术
石斛的繁殖方法分为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两大类,目前生产上主要采用无性繁殖方法。
1.有性繁殖 即种子繁殖。石斛种子极小,每个蒴果约有20000粒,呈黄色粉末状,通常不发芽,只在养分充足、湿度适宜、光照适中的条件下才能萌发生长,一般需在组培室进行培养。不过,尽管石斛繁殖系数极高,但其有性繁殖的成功率极低。
2.无性繁殖
(1)分株繁殖:在春季或秋季进行,以3月底或4月初石斛发芽前为好。选择长势良好、无病虫害、根系发达、萌芽多的1~2年生植株作为种株,将其连根拔起,除去枯枝和断技,剪掉过长的须根,老根保留3厘米左右,按茎数的多少分成若干丛,每丛须有茎4~5枝,即可作为种茎。
(2)扦插繁殖:在春季或夏季进行,以5~6月为好。选取三年生生长健壮的植株,取其饱满圆润的茎段,每段保留4~5个节,长约15~25厘米,插于蛭石或河砂中,深度以茎不倒为度,待其茎上腋芽萌发,长出白色气生根,即可移栽。一般在选材时,多以上部茎段为主,因其具顶端优势,成活率高,萌芽数多,生长发育快。
(3)高芽繁殖:多在春季或夏季进行,以夏季为主。三年生以上的石斛植株,每年茎上都要萌发腋芽,也叫高芽,并长出气生根,成为小苗,当其长到5~7厘米时,即可将其割下进行移栽。
(4)离体组织培养繁殖:金钗石斛可采用下述方法组培快繁试管苗。将金钗石斛的叶片、嫩茎、根经常规消毒后,切成0.5~1厘米作外植体,采用MS和B5作为基本培养基,并分别附加植物激素如NAA(0.05~1.5mg/L)、IAA(0.2~1.0mg/L)、6-BA(1.0~5.0mg/L)等不同激素组合的多种培养基,培养基pH5.6~6.0,培养温度25℃~28℃,每天光照9~10小时,光照强度1800~1900lx条件下进行组织培养。19天后,茎叶处出现小芽点,约1个月后,小芽伸长,尖端分叉,2个月后,小芽长成高约2.0~2.7厘米,具4~8个叶片的试管苗。而叶片和根的切段无变化。并发现,在培养基不同配方组合中,MS比B5基本培养基对生长速度具有明显优势。
(二)附主选择与选地整地
1.附主选择石斛为附生植物,附主对其生长影响较大。石斛既不同于粮食作物,也不同于其它经济作物,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都是靠主根、侧根、须根在土壤中吸收水份和养分,而石斛则是靠裸露在外的气生根在空气中吸收养份和水份,粮食和其它作物的载体是土壤,石斛的载体是岩石,砾石或树干;即石斛的附主既可是岩石、砾石,也可是树干等。
若选择石斛附主(生产地)为岩石或砾石时,则应选砂质岩石或石壁或乱石头(有药农称之为“石旮旯”)之处,并要相对集中,有一定的面积,而且阴暗湿润,岩石上生长有苔藓(有药农称之为“地简皮”),周围有一定阔叶树作为遮荫树的地方作为发展石斛附主进行生产。
若选择树干为附主时,则应选树冠浓密,叶草质或蜡质,皮厚而多纵沟纹,含水分多并常有苔藓植物生长的阔叶树种为附主发展石斛生产。
若选择荫棚栽培石斛,则应选在较阴湿的树林下,用砖或石砌成高15厘米的高厢,将腐殖土、细沙和碎石拌匀填入厢内,平整,厢面上搭100~120厘米高的荫棚进行石斛生产。
石斛通常附生于岩石或树干上,对生长环境有特殊的要求,用地栽方法是不能成活的。如把石斛栽培于大树干上或石缝中需3~5年后才能旺盛生长,见效缓慢。因此,研究石斛的驯化栽培方法,筛选适合石斛生长的基质对石斛资源恢复相当重要。若将生长在大树干上或岩石、石壁、石缝及石砾等环境中的石斛移到地面驯化栽培时,必须具备其适宜的栽培基质。经实验研究,现己对8种石斛人工栽培基质出进行了比较筛选,结果表明锯木屑及石灰岩颗粒是最优的栽培材料,为石斛新附主选择,发展石斛生产开拓了新路。本实验研究的试验材料为金釵石斛试验苗(采自贵州赤水市长沙镇),栽培用的基质为:①洋松的锯木屑;②木质中药渣;③直径1厘米以下的石灰岩颗粒;④5厘米以下的砂页岩石碎块;⑤石灰岩颗粒加锯木屑;⑥河沙;⑦碎砖块加锯木屑;⑧稻壳。试验方法与处理:用高约20厘米的旧木箱和砖块切成大小约1200~1330平方厘米的方格,内盛试验处理的各种基质,于3月初各栽种石斛苗1kg。设重复3次(稻谷壳处理重复2次)。管理方法:主要在4~9月每半月洒施一次含有N、P、K、Ca、Mg、S、Fe、Na、Zn、Cu、Mo、Mn、B等元素的复合营养液。11月连根拔出,抖掉根部基质后,测定产量,并观察和分析生长情况。结果表明,各栽培基质处理大都存在着显著差异。与锯木屑栽培的作比较,除石灰岩颗粒、石灰岩颗粒加锯木屑2个处理外,都存在着显著差异。据观察,锯木屑栽培的石斛一直生长旺盛;石灰岩颗粒及其加锯木屑的2个处理也较好;木质中药渣栽培的石斛前期生长较好,但后来随着中药渣的腐烂,出现生长停滞、根系腐烂;砂页岩碎块基质的石斛根系生长较缓慢,是造成产量低的原因;其它基质栽培的石斛则一直处于生长不良状况。
从以上研究可见,石斛驯化栽培首要因素是必须提供其根系良好的生长环境。锯木屑因其疏松透气,又能保持水分及肥料,适合根系生长的要求。石灰岩颗粒加适量锯木屑或单纯的石灰岩颗粒也不失为石斛栽培的较好基质,特别是在长江流域禁伐区,锯木屑来源受到严重影响的情况下,石灰岩颗粒则是石斛栽培的良好材料。另外,稻壳虽似与锯木屑差异不大而易得,但其实际保水能力极差;河砂栽培石斛也很难长根,均不宜作栽培基质[7]。
2.选地整地 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条件,不同品种对质地的要求,栽种石斛时要先进行地块整理,其基本要求是:在大块的岩石上栽种石斛时,应在石面上用钻子按株、行距30×40厘米的间距打窝,窝深5~10厘米左右。打的石花放在石面上(留着压根之用),在石面较低一方打一个小出水口,以防积水引起基部腐烂,打窝时应保护好石面上其它部位的苔藓。在小砾石上栽种石斛时,将地内杂草、杂枝除去,预留好遮荫树,将过多过密的小杂树清除,以利增加透光程度和太阳的斜晒力度。
此外,还可选择适宜场所进行树栽、墙栽、盆栽,或种于石缝、岩壁及其人工栽培基质上进行石斛种植。
(三)栽种方法
石斛栽种宜选在春(3~4月)秋(8~9月)季栽种为好,尤以春季栽种比秋季栽种更宜。这主要是充分利用阳春三月,气候回升,风和日暖,春雨如油,万物复苏的黄金季节,适宜的温湿度,日照,雨水等条件,有利于刺激石斛茎基部的腋芽迅速萌发,同时长出供幼芽吸收养份、水份的气生根,达到先根、后芽的生长目的。秋季种植是利用秋天的适宜温度(适宜在小阳春前)引发根系生长,但根的质量、数量,长速都不及春季。在湿润条件满足,遮荫条件较好的地方,夏季亦可生长出一部分很、幼芽。栽植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做好后,即可选择最佳种植季节大力发展石斛生产。
目前,石斛栽种的方法通常采用有:
1.贴石栽种法 选择阴湿林下的石缝、石槽有腐殖质处,将分成小丛的石斛种苗的根部,用牛粪泥浆包住,塞入岩石缝或槽内,塞时应力求稳固,以免掉落。或将小丛石斛种苗直接放入已打好的窝内,然后用打窝时的石花均匀的将基部压实,以风吹不倒力度,将基部和根牢固地固定在石窝内即可。若是在砾石上栽培,其办法是将种苗平放在砾石上,然后用石块压住种苗中下部,基部、顶部裸露在外,仍以风吹不动为度。如栽放种苗的地方有石灰尘,应用水冲或湿布擦净,以有利于提高成活率。在石面四周种植石斛,可用钻子打一小窝,事前应踩好鲜牛粪,鲜牛粪中可参入30:l的磷肥,加水踩混,稀湿度以手捏之手指缝中不留水为度,将石斛种苗紧紧贴住小窝,一手抓备好牛粪搭在石斛种苗茎的中下部,使种苗牢固地贴在石头上,种苗的顶部和基部都要裸露在外。
2.贴树栽种法在高山阔叶林中,选择树杆粗大、水份较多、树冠茂盛、树皮疏松、有纵裂沟的常绿树(如黄桶、乌柏、柿子、油桐、青杠、香樟、楠木、枫杨树等),在较平而粗的树干或树枝凹处或每隔30~50厘米用刀上砍一浅裂口,并剥去一些树皮,然后将已备好的石斛种苗,用竹钉或绳索将基部固定在树的裂口处,再用牛粪泥浆(用牛粪与泥浆拌匀)涂抹在其根部及周围树皮沟中。为防止风吹动和雨水冲刷,一般应用竹钉钉牢或用竹篾等绳索捆上2圈梆牢,以固定石斛须根和植株于树干或树丫上,使其新根长出后沿树体紧密攀沿生长。在树上栽种时,应从上而下进行。已枯朽的树皮不宜栽种。
3.荫棚栽种法将小砾石拌小量细砂(焦泥灰和细砂),作为宽40厘米,长120厘米,高17厘米的高畦,将石斛种苗分株后栽于畦内,密度以20×20厘米一窝,在上面盖7~10厘米厚的细砂或小砾石,压紧。畦上搭1.7米的荫棚,向阳面挂一草帘,以利调节温湿度和通透新鲜空气,并经常保持畦面的湿润。
八、田间管理
(一)浇水
石斛栽种后应保持湿润的气候条件,要适当浇水,但严防浇水过多,切忌积水烂根。
(二)追肥
栽种石斛时不须施肥,但成活以后就必须施肥,才能提高石斛的产量和质量。一般于石斛栽种后第二年开始进行追肥,每年1~2次,第1次为促芽肥,在春分至清明前后进行,以刺激幼芽发育;第2次为保暖肥,在立冬前后进行,使植株能够贮存养分,从而安全越冬。通常都是用油饼、豆渣、牛粪、猪粪、肥泥加磷肥及少量氮肥混合调匀,然后在其根部薄薄地糊上一层。由于石斛的根部吸收营养的功能较差,为促进其生长,在其生长期内,常每隔1~2个月,用2%的过磷酸钙或1%的硫酸钾进行根外施肥。
下述具体施肥时间、方法可供参考:
1.贴石栽培的石斛一年内可追肥2次,早春施肥一般在2~3月,早秋施肥在9~10月进行,以腐熟的农家肥上清液或多元复合肥水溶液,每亩1000㎏左右,浓度直低不宜高,以免造成烧根。如果残渣过多,使根的伸长受阻,影响石斛的正常生长。在干旱时可结合浇水,在水中按规定放入磷酸二氢钾、赤霉素作叶面喷施。既达到施肥之目的,又可降低岩石温度,增加湿度,使其增加拍发新根,新芽,提高商品性能和产品质量。
2.贴树栽培的石斛可将腐熟农家肥的上清液或磷酸二氢钾,赤霉素溶液采用高压、喷雾方法作根外施肥,施肥时间与次数应视石斛生长状况,结合降雨情况而定,旱时勤施,涝时少施。
3.荫棚栽培的石斛主要施用腐熟农家肥的上清液,施肥水时间及次数主要根据棚内湿度而定,棚内湿度大时少施,久旱无雨时勤施,涝时少施,要注意棚内温、湿度变化,灵活掌握。
但不管采用何种方式栽培的石斛,其施肥水时间都要在清晨露水干后进行,严禁在烈日当空的高温下施用肥水,否则将会严重影响石斛的正常生长。
(三)除草
种在岩石或树上等场所的石斛,常常会有杂草滋生,直接与石斛的根部竞争养分,影响石斛的养分吸收,为保证石斛的生长,必须随时将其拔除。一般情况下,石斛种植后每年除草2次,第1次在3月中旬至4月上旬,第2次在11月间。除草时将长在石斛株间和周围的杂草及枯枝落叶除去则可。但在夏季高温季节,不宜除草,以免影响石斛正常生长。
(二) 调节荫蔽度
石斛栽培中应注意荫蔽度的调节。例如,贴树栽培的石斛,随着附主植物的生长,荫蔽度不断增加,每年冬春应适当修剪去除其过密的枝条,以控制荫蔽度为60%左右为宜,过于荫蔽不宜石斛的生长。荫棚栽培的石斛,冬季应揭开荫棚,使其透光。以保证石斛植株得到适宜的光照和雨露,利于更好生长发育。
(三) 修枝
每年春季发芽前或采收石斛时,应剪去部分老枝和枯枝,以及生长过密的茎枝,以促进新芽生长。
(四) 翻蔸
石斛栽种5年以后,植株萌发很多,老根死亡,基质腐烂,病菌侵染,使植株生长不良,故应根据生长情况进行翻蔸,除去枯朽老根,进行分株,另行栽培,以促进植株的生长和增产增收。
九、病虫害防治
(一)病害防治
石斛生长发育过程中,一般说来病虫害较轻,通常出现的病害主要有:
1.黑斑病
(1)症状:病害时嫩叶上呈现黑褐色斑点,斑点周围显黄色,逐渐扩散至叶片,严重时黑斑在叶片上互相连接成片,最后枯萎脱落。本病害常在初夏(3~5月)发生。黑斑病病原。
(2)防治方法:用1:1:150波尔多液或多灵1000倍液预防和控制其发展。
2.煤污病
(1)症状:病害时整个植株叶片表面覆盖一层煤烟灰黑色粉末状物,严重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造成植株发育不良。3~5月为本病害的主要发病期。
(2)防治方法:用50%多菌灵1000倍液或40%乐果乳剂1500倍液喷雾1~2次防治。
3.炭疽病
(1)症状:受害植株叶片出现深褐色或黑色病斑,严重的可感染至茎枝。1~5月为本病害的主要发病期。
(2)防治方法:用50%多菌灵10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喷雾,以预防并控制该病对新株的感染。
(二)虫害防治
石斛的虫害亦不严重,目前发现的主要害虫有:
1.石斛菲盾蚊
(1)症状:本害虫寄生于石斛植株叶片边缘或叶的背面,吸取汁液,引起植株叶片枯萎,严重时造成整个植株枯黄死亡。同时还可引发煤污病。
(2)防治方法:本害虫5月下旬是孵化盛期,以40%乐果乳油1000倍液或l~3度石硫合剂喷杀效果较好。已成盾壳但量少者,可采取剪除老枝叶片集中烧毁或捻死的办法进行防治。
2.蜗牛
(1)症状:本害虫主要躲藏在叶背面啃吃叶肉或咬金为害花瓣。该虫害年内可多次发生,一旦发生,为害极大,常常可于一个晚上就能将整个植株吃得面目全非。
(2)防治方法:用麩皮拌敌百虫,撒在害虫经常活动的地方进行毒饵诱杀;在栽培床及周边环境喷洒敌百虫、澳氰菊酯等农药,亦可撤生石灰、饱和食盐水;注意栽培场所的清洁卫生,枯枝败叶要及时清除场外。
一、采收与初加工
(一) 采收
野生石斛全年均可采收,以秋后采收的质量为佳。家种者则通常于栽培2~3年后便可陆续采收。采收时间:一年四季均可采收,但以立冬至清明前植株未萌芽前收获的为佳。此时,石斛已停止生长,枝茎坚实饱满,含水量少,干燥率高,加工质量好。采收方法:采收时,用剪刀或镰刀从茎基部将老植株剪下来,注意采老留嫩,使留下的嫩株继续生长,以便来年连续收获,达到一年栽种,多年受益之目的。据试验,有每丛石斛可收鲜石斛250~750克,少数大丛者可收1500~2500克的记录。
(二) 初加工
石斛入药应用一般分为鲜石斛和干石斛两大类。
1.鲜石斛加工采回的鲜石斛不去叶及须根,直接供药用。或将采回的石斛除去须根和枝叶,用湿沙贮存备用,也可平装竹筐内,盖以蒲席贮存,但注意空气流通,忌粘水而致腐烂变质。
2.干石斛(黄草)加工在石斛主产区,干石斛的传统加工法主要有下述2种:
(1)水烫法:将鲜石斛除去叶片及须根,在水中浸泡数日,使叶鞘质膜腐烂后,用刷子刷去茎杆上的叶鞘质膜或用糠壳搓去质膜。凉干水气后烘烤,烘干后用干稻草捆绑,竹席盖好,使不透气,再烘烤火力不宜过大,而且要均匀,烘至7~8成于时,再行搓揉一次并烘干后,取出喷少许沸水,然后顺序堆放,用草垫复盖好,使颜色变成金黄色,再烘至全干即成。
(2)热炒法:将上述依法净制后的鲜石斛置于盛有炒热的河沙锅内,用热沙将石斛压住,经常上下翻动,炒至有微微爆裂声,叶鞘干裂而撬起时,立即取出置放于木搓衣板上反复磋揉,以除尽残留叶鞘,用水洗净泥沙,在烈日下晒干,夜露之后于次日再反复搓揉,如此反复2~3次,使其色泽金黄,质地紧密,干燥即得。
在石斛不同主产区,对不同品种的石斛尚有不同传统加工法。还有“枫斗”加工,更是石斛类药材特殊加工的具体表现。此从略,请参阅有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