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材线虫病的病原[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Steiner et Buhrer)Nickle]主要借助羽化出木后的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传播, 因此, 能有效的控制松墨天牛, 便能达到有效控制该病害的目的 。为此, 在深圳林场等地开展防治松墨天牛技术的研究, 并取得较明显的效果。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1.1 引诱剂自行配制, 主要成份为单萜碳氢 化合物和乙醇等混合液, 亦可用代用品配制。诱捕器为漏斗型, 用马口铁皮 制成。诱捕器上部为伞形盖, 盖底直径为55 cm, 下部为一漏斗, 漏斗上口直 径45 cm, 下口直径12 cm, 漏斗颈长13 cm, 漏斗壁与平面成45°夹角, 伞形 盖和漏斗之间用50 cm×25 cm两块或三块挡虫板相连接。诱芯套固定在挡虫 板之间, 套底略高于漏斗上口。诱芯套为一光滑的圆柱体, 柱体直径12 cm, 高18 cm, 套壁布满直径0.5 cm的圆孔, 便于诱药挥发, 上部有一稍隆起的盖 , 套度用4条细铁丝拉成网状托住诱芯。诱芯用一空的易拉罐代用, 在上端无 开口的侧面各开一个孔径0.4 cm的小孔, 供诱药挥发。集虫袋为一较坚固的 塑料袋。
1.1.2 40%的氧化乐果, 江苏海门农药厂生产。
1.1.3 管氏肿腿蜂 (Sclerodema guani Xiao et Wu)用广东省林科所蜂种繁殖。
1.2 方法
1.2.1 诱捕器的设置 诱捕器一般设在山顶、山脊、林道附近等空气较流通 处, 两个诱捕器之间距离为45~55 m。用1根直径4 cm左右的松木棍, 两端扎 在两株树干上, 诱捕器挂在松木棍中间, 诱捕器漏斗上口离地面1.3 m。集虫 袋套在漏斗颈上, 袋里装上清水。为防大风吹落, 可用塑料绳或细铁丝把诱 捕器加以固定, 诱捕器一般在天牛羽化出木初期挂出。诱芯内先放入脱脂棉 , 再放入100 ml的引诱剂, 然后放入诱芯套内, 盖上盖子。引诱剂20天加一 次新药, 每次加50~60 ml。
1.2.2 诱虫木的设置 通常设在山脊或林道附 近等空气较流通处。一般选一些生长较差的松木作诱木, 两株诱木之间的距 离为50 m左右。施药前先在诱木基部离地面30~50 cm处的三个方向, 用柴刀 各砍3~4刀, 刀口砍入木质部深度约1 cm, 刀口与树干大致成30°的夹角。 以兽用注射器把配好的药液轮流施入刀口内。施药量(ml)一般与树干直径 (cm)数大致相当, 必要时酌情增减。为了把诱来的天牛毒死, 可在施引诱剂 的上方20 cm处的三个方向, 各砍3~4刀, 同时以兽用注射器向刀口内注入1 ∶1的氧化乐果稀释液, 施药量与引诱剂等量。
1.2.3 释放管氏肿腿蜂 单 株放蜂法: 在天牛幼虫期, 温度达27℃以上的晴天进行放蜂, 放蜂时把蜂管 棉塞打开, 管口倒插在诱木枝桠上或在树干上先斜插一根大头针, 把管口倒 插在大头针上, 管底略高于管口位置, 以防雨水浸死部分尚未离开蜂管的蜂 ; 中心点放蜂法: 把要放的蜂管棉塞打开后, 堆放在地表中央, 让蜂自行扩 散寻找寄主寄生, 每0.67 hm↑2地为1放蜂点, 每点放蜂2 000头左右。
1.2.4 效果检查 诱捕天牛成虫效果检查, 定期检查收集诱捕天牛的数量、 雌雄状况等; 诱木诱集的天牛, 检查时把诱木砍下来剥皮, 逐一清点虫口; 施放氧化乐果杀虫剂或释放管氏肿腿蜂的松木, 还需把木剖开, 检查杀虫率 和寄生率; 实际防治效果检查, 在上述防治措施经过一段时间后, 对防治中 心区, 边缘区(离防治区边缘200~350 m)和对照区先后2次分别设标准地(约 0.133 hm↑2)进行每木调查, 每个标准地检查200株, 计算出松树死亡率和实 际防治效果。
2 结论与防治措施
在20多公顷的防治区内, 两年来采取了 诱捕、引诱加药诱杀、释放管氏肿腿蜂等措施, 使防治区内病树死亡率控制 在0.167%~0.188%。而边缘区离防治区的边缘有200~350 m, 其病树死亡率 为0.57%~0.750%。对照区的病树死亡率高达1.438%~2.125%, 比防治区高出 7.6~12.71倍, 比边缘区也高出1.9~4.5倍。可见上述措施不仅对防治区有 极显著(P<0.01)的防治效果, 对边缘区也有显著的防治效果。从先后两次调 查的结果来看, 防治区的防治效果比较稳定, 近两个月时间内, 病树死亡率 仅增加0.021%, 边缘区增加0.179%, 增加量为防治区8.5倍, 对照区增加 0.687%, 增加量为防治区的32.7倍。因而可以认为上述防治措施对控制松材 线虫病主要传播媒介--松墨天牛是行之有效的。
对大面积被害的林分, 可进行喷药防治, 在天牛羽化出木初期和盛期, 各飞防一次, 每次喷洒3%的 杀螟松60L/hm↑2或40%的西维因7~8L/hm↑2, 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不论是防治区还是非防治区, 在天牛羽化出木之前, 需把病虫枯死木全部伐除, 就近处理, 可利用的木材应急时用溴甲烷4~60 g/m↑3或磷化铝70 g/m↑3薰 蒸72小时。对直径在1.5 cm以上的枝条, 应集中起来彻底烧毁。
在局部为害或条件允许的地区, 可先在疫区外围尚未发病区开一条4~5 km宽的隔离 带, 以防疫区扩大和蔓延。在隔离带内采取尽快扑灭的措施, 对伐下来的木 材及枝丫材就地处理和烧毁。对有可能外流的道口, 要建立哨卡, 严格禁止外流。
510502 广州市沙河龙眼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