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花卉常见病虫害案例诊断与处方

2011/1/21 16:16:16

案例一:紫薇自粉病
  
  诊断
  全国各地均有发生,主要由紫薇白粉菌等引起,多发生在紫薇新梢和嫩叶上,病部密被白色粉状菌落,引起叶片皱缩、褪色,叶片不能正常展开,枝条扭曲;后期白粉层加厚,叶片皱缩变黄,提前脱落。花蕾感病时,初期形成白色粉层和轻微褪色斑,严重时白粉层布满花序,花朵变形不能开放。病菌及菌丝体在休眠芽中越冬。翌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随着紫薇芽萌动,其上的菌丝体便开始扩展、蔓延。分生孢子随风传播到新的寄主植株上,使病害进一步蔓延,其分生孢子可多次重复侵染。6-9月为发病最高峰。
  
  处方
  ①在紫薇萌动和抽梢期喷洒1波美度的石硫合剂,每10天1次,连续2-3次。
  ②对紫薇植株上刚出现感染白粉病的枝叶,应及早将其剪去,用塑料袋集中后烧毁,可防止其蔓延,切不可丢弃地面,否则会成为新的病源。
  ③发病初期,用20%的粉锈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30%的富特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选2-3种交替喷洒,每10天一次,连续2-3次。
  
  案例二:山茶花叶病
  
  诊断
  即病毒病,为害包括山茶花、茶树、茶梅、金花茶、油茶类等在内的山茶类观赏花木。由山茶花叶黄斑病毒侵染所引起。山茶花被病毒侵染后,早期在叶片上出现的斑驳颜色较浅,呈褪绿色或灰白色。以后叶片出现深黄色斑驳或彩色斑,斑块色彩鲜艳。斑驳的形状、大小不等,病斑的边缘极其明显。花瓣上有时也出现斑点或为大理石斑纹状。由病毒引起的叶黄斑与一些茶花品种由于遗传变异所产生的黄色斑纹各有不同的特点,后者是非传染性的,这种黄色斑纹是全株所有叶片上都有出现,而且不会扩展变大,不影响植株生长势。茶花植株感染病毒后,常导致受害叶片变薄,叶绿素锐减,植株生长势衰弱。不同的茶花品种对病毒病的抗性不同,有些茶花品种发病率高达36%,嫁接可以传毒。该病春季开始发生,主要通过嫁接传播,苗木调运可长途传播。在杂草丛生,刺吸性害虫如蚜虫、叶蝉、蓟马等为害严重的地块发病比较突出。
  
  处方
  ①选用健壮植株作繁殖母本进行压条、嫁接或扦插。
  ②施用适量铁素能减轻花叶病症状的发生,在江淮之间栽培山茶类花木,可考虑定期喷洒0.3%的硫酸亚铁溶液。
  ③生长季节,用10%的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杀媒介昆虫一蚜虫。
  ④发病初期,用7.5%的克毒灵水剂800倍液、或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3.85%的病毒必克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或黄叶速绿植物病毒复合液500液,喷洒山茶植株树冠。
  案例三:根癌病
  
  诊断
  根癌病是一种由土壤野杆菌感染引起的植物体组织细胞恶性分裂导致的增生扩散病害,会在植物体的不同部位形成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球状增生物——“肿瘤”。根颈部、侧根、嫁接口、主干、大枝均可发病。初为长扁圆形小瘤,呈浅白色或略带肉色,瘤体柔软,表面光滑;随着瘤体的增大,表层细胞坏死,表面变得粗糙或凹凸不平,呈龟裂状,颜色逐渐加深,呈灰褐色至黑褐色,瘤体内部木质化,形成较坚硬的瘤块。病瘤体积大小不等,小的如豆粒,中等似核桃,大的如拳头,直径1至数厘米,最大的直径可达30厘米;瘤体形状多样,有球形、扁圆形和不规则形,有的肿瘤周围还附生有许多毛状物;肿瘤数量多少不等,有几个到几十个。随着病情的发展,由于病株根系发育不良,细须根减少,致使地上部分表现为叶色发黄,叶片小而早落,生长迟缓,枝条干枯,花朵小且花期短;植株长势渐趋衰弱,严重时会导致植株枯死。我国绝大部分省区,都有根癌病的发生,主要为害月季、玫瑰、蔷薇、樱、紫叶李、碧桃、寿桃、紫叶桃、梅花、榆叶梅、紫藤、夹竹桃、杜鹃、丁香、金银花、夏蜡梅、蜡梅、海棠、大丽花、菊花、秋海棠、天竺葵、落地生根、石竹、木莓、玳玳、银杏、榕树、南洋杉、罗汉松、橡皮树等。
  该病菌在肿瘤皮层组织、土壤中未分解寄主残体内,可存活2-3年,随病残体的分解而死亡。自伤口侵入,到寄主植物表现出症状,因气候等环境条件、寄主植物的种类和生长状况不同,需几个星期到1年的时间。侵入时遇到低于10℃的低温,可潜伏侵染,不表现出症状;随着气温的升高,才逐渐产生肿块;肿瘤在春夏季增长较快,秋冬季虽受感染但发病缓慢。在14℃-30℃、土壤粘重偏碱、湿度大、地下害虫多、植株有伤口的条件下发病严重。
  
  处方
  ①药物防治对已出现月季等根癌病株的苗床,在挖除病株、去净病根的同时,种植穴附近土壤最好用硫磺粉消毒(50g/m2-100g/m2);为防止传染,可用50%春雷氧氯铜(加瑞农)800倍液喷洒保留苗株的根颈及茎干,每10-15天一次,连续2-3次;或用90%的土·链霉素可湿性粉剂,加水4500-5000倍液,混匀后喷雾,发病期用药,每7-10天一次,连续2-3次。
 ②切瘤涂药对非常稀少的花木植株,可在切除肿瘤及周围组织的同时,给伤口涂药,如伤口用1%的硫酸铜消毒后,涂抹硫磺粉或1:1:15的波尔多浆;也可用土霉素或链霉素500mg/g-1000mg/g,或3%的硫酸亚铁溶液涂抹伤口;用甲冰碘液(甲醇50份、冰醋酸25份、碘片10份)涂抹肿瘤处,肿瘤可逐步消失,并能够治愈;对大型梅桩出现肿瘤后,舍不得毁弃,可用刀片切除癌瘤,再用石灰乳、波尔多液或甲冰碘液涂抹伤口,单独护理。
  
  案例四:朝鲜球坚蚧
  
  诊断
  即朝鲜毛球蚧,又名球坚蚧、杏毛球蚧。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发生,主要为害梅花、海棠、桃花、樱类、红叶李、杏等观赏花木。雌成虫体近球形,直径0.4cm-0.5cm、高度0.3cm-0.4cm。初期介壳质软,黄褐色,后期变硬,呈黑褐色至紫褐色,有光泽,表面具小刻点。若虫椭圆形,初孵为杏黄色,后变为淡褐色,背有数十条条纹,体被白色蜡粉,腹末有2条尾丝。1年发生1代,以若虫在枝条上越冬,翌年3-4月开始活动,群集为害枝条。4-5月间,羽化的雄成虫与雌成虫交尾,受精雌虫体迅速膨大,渐变成球形。卵产于母体下,1雌虫可产卵1000多粒。5月下旬至6月上旬孵化出新若虫,分散为害枝叶,严重时造成全株枝干枯萎。
  
  处方
  ①保护好天敌,如黑缘红瓢虫。
  ②初冬或早春向树体喷洒3波美度的石硫合剂,杀灭越冬虫体。
  ③若虫活动期,用15%的扑虱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95%的蚧螨灵乳油400倍液,或10%的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交替喷洒。
  
  案例五:柑橘凤蝶
  
  诊断
  主要是其幼虫为害芸香科观赏植物,如佛手、玳玳、金橘、金豆、香橼、柠檬、胡椒木、芸香等。幼虫的特征是:初龄幼虫黑色,体多毛,2-4龄体暗褐色,具肉状突起和白色斜带纹。老熟幼虫全体绿色,体表光滑柔软,体长35cm-48cm;后胸背面两侧有蛇眼纹;第1腹节背面后缘有1条粗黑带,第4N6腹节两侧各有蓝黑色斜带纹1条,在背面相交;翻缩腺橙黄色。虫体挤碎后有浓烈的刺激性气味。卵较小,球形,直径1.2mm-1.4mm,淡黄色,单粒散产于嫩芽或嫩叶的边缘。在长江流域一年发生3-4代,以蛹在寄主枝条、叶柄及比较隐蔽的场所越冬,一般4-5月第一代成虫羽化,7-8月、9-10月第二、第三代成虫羽化,一只雌蝶可产卵5-48粒,卵期7-10天,幼虫3龄后食量很大,一条5龄幼虫一天能取食4-5片大叶,有时可将一株花木的大部分叶片吃得精光。
  
  处方
  ①抹除卵粒在4-10月的9-12点钟,经常检查芸香科花木植株的新梢和嫩叶背面边缘,如叶片边缘或嫩梢上有散生的乳黄色卵粒,应及时将其掐碎。
  ②捕杀虫、蛹经常检查植株的茎干、叶柄、盆面杂草和枯枝,及早捕杀藏匿的虫蛹。4-10月份检查盆栽柑橘类植株,若发现有幼虫为害,应及时将其捏死。
  ③药物防治若发现大面积幼虫啃食为害,可于3龄前用90%的敌百虫晶体1000倍液,或50%的杀螟松乳油1000倍液喷杀。还可于3龄幼虫高峰期,用20%的灭幼脲I号悬浮剂1000倍液喷杀。
  
  案例六:天牛类
  
  诊断
  天牛类是观赏花木最重要的蛀干害虫,主要以幼虫钻蛀植株茎干,在植株韧皮部和木质部形成蛀道为害,使植株生长衰弱,易引起“风折”,有时会导致单株花木死亡。桃红颈天牛主要为害桃、樱、海棠、梅等蔷薇科花木,6-9月为成虫羽化期,一般低龄幼虫在韧皮部下,高龄幼虫在木质部内啃食,严重时红褐色粪屑可堆满树干基部。星天牛主要为害金橘类、榔榆、紫薇、海棠类、樱、桃、罗汉松、山茶、枫类、月季、蔷薇、木芙蓉等;5-6月为其成虫羽化盛期,常咬食寄主花木的嫩梢树皮作补充营养。桑天牛主要为害无花果、海棠、柑橘、榔榆等花木,6月下旬为其成虫羽化盛期,7月上中旬开始产卵:成虫产卵前喜食构树、桑等桑科植物新梢树皮、嫩叶和嫩芽的汁液,卵多产于干径1cm-3cm的1年生枝干上,先咬破树皮和木质部,成长方形伤口,然后产卵于内,每雌产卵约100粒,卵期约2周,初孵幼虫即可蛀入木质部,浙向内、向下蛀食,蛀道直,每隔一段距离向外咬一个排粪孔,它多为害高大、生长旺盛、分枝多的树木。
  
  处方
  ①在各种观赏花木周围,应尽量清除小构树等桑科植物,避免其成虫前来补充营养。
  ②春夏之交,经常检查红枫、鸡爪槭、羽毛枫、三角枫、红花槭等槭科花木,一旦发现嫩梢树皮被啃食,在其周围可找到多种天牛的成虫,及时将其杀死。
  ③利用天牛成虫大多不善飞翔的特点,在天牛羽化盛期进行人工捕杀;利用一些天生成虫的趋光性,用灯光诱杀成虫。
  ④对一些为害主干的天牛,在成虫羽化期到来前,于树干基部涂白,可有效防止成虫产卵。
  ⑤在天牛成虫期,在寄主主干上喷施威雷或敌杀死,可起到杀死成虫和忌避作用;在天牛幼虫期,用20%的菊杀乳油10倍液涂抹产卵槽;对钻入木质部的幼虫,可于排粪孔处插入毒签熏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