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 叶、幼茎、花等部位均能受害。叶片上常于叶尖、叶缘处产生近圆形或不规则形水渍状大斑,病斑具不规则轮纹,褐色、紫褐色至灰色,天气潮湿时常在叶背长出灰色霉层。叶柄、茎上病斑长条形,水渍状,暗绿色,后变为褐色,凹陷软腐,植株折倒。早春花芽、幼茎受害表现为萎蔫和倒伏,为害性大。病菌侵染通常发生在花期,受害花瓣变褐腐烂,上面覆盖灰色霉层,病部向下延伸到花梗,严重时根冠也可发生腐烂。后期在茎基组织内部产生黑色小菌核。
病原菌及发生规律 病原为牡丹葡萄孢(Botrytis paeoniae Oud.),属半知菌亚门,葡萄孢属真菌。除芍药外,还能为害牡丹、玉簪、黄精等多种药材。病菌以菌丝体、菌核和分生孢子在土壤及病残体上越冬。次年菌核直接产生分生孢子,靠气流、风雨传播为害。病斑上产生的分生孢子可引起多次再侵染,扩大为害。病菌可通过伤口侵入或在衰老的组织上生长,侵染花器造成花瓣变褐腐烂。病花瓣接触花梗、叶片或叶缘有外伤时,病菌能在上面迅速生长,引起植株顶枝枯萎和叶枯。低温潮湿、连阴雨天气有利于发病,开花后植株间长期潮湿则发生严重。
防治方法
①选择肥沃深厚、排水良好的沙壤土栽植;早春及时去除防寒覆盖物,植株不宜过密。
②秋季彻底清除落叶,剪除地上残茎并集中烧掉;春季发现病叶枯芽应及时摘除。
③灌水不超过植株基部,培土不堆积于叶基;施有机肥不能接触新生的枝叶,重病地要实行轮作,或土壤充分翻晒处理后再种植。
④嫩芽出土时喷洒1次1∶1∶150波尔多液保护,以后选50%万霉灵8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或50%速克灵1 000~1 500倍液等喷雾,连续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