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苗木网 >> 资源专题 >> 苗木综合 >> 草坪 >> 详情显示

高尔夫球场禾本科草全蚀病的防治

2011/1/21 10:10:41

病害英文名:Take-allpatch,
病害种类:真菌病害,
病原物:Gaemannomydesgraminisvar.avenae(E.M.Turner)Dennis.
一、为害范围:目前禾草全蚀病在世界各地各种禾草都有发生。以翦股颖受害最重,造成根系腐烂,植株矮小、瘦弱,。干枯死亡。由于该病是典型的土传病害,病情逐年增加,大片草坪被破坏。病原菌主要侵染燕麦属、小麦属和大麦属及禾本科草。主要的禾本科草有:雀麦属(Bromusspp.)、冰草属(Agropyronspp.)、山羊草属(Aegilopsspp.)、翦股颖属(Agrostisspp.)等。
二、症状表现:全蚀病全年都可以发病,但以夏末至秋冬发病最重。在晚春翦股颖投球果岭上全蚀斑首先以较小的淡褐色、青铜色或漂白色的秃斑出现,有点像镰刀菌斑,但全蚀斑全年都在扩展,而镰刀菌斑通常在晚春就消失了。在夏末当草植株遭受炎热、干燥的天气之后症状最明显。这种情况下,晚春不明显的侵染也能被识别。新侵染的草最初是青铜色到红褐色,然后褪色变成暗褐色。在冬季,受侵病斑变成灰白色。最初,病斑直径10~15cm,但它们可能在几年期间扩展到直径1m。斑内植株根系发展不良,易拔出。在单播翦股颖草坪上,出现圆形或环状的死亡斑。秃斑可能扩大到1m或更多(每年增大15cm),或者病斑也可能短暂出现并停止扩展。受侵病斑通常不会很快恢复,且中心的草最终死亡且被阔叶杂草取代,更常见的是被早熟禾属和羊茅属取代。在混播草坪上,翦股颖表现黄褐色到褐色,并变稀薄,最终早熟禾和羊茅属成为优势种。病株的根、根状茎、匍匐茎和根颈腐烂,变成深褐色至黑色,甚至死亡。病株根颈和茎基部1—2节叶鞘内侧和茎秆表面,通常在平行于根轴方向上产生黑色、成束的菌丝层。秋季还可以在植株的冠部和茎基看到黑色点状突起的子囊壳。干旱条件下,茎基部叶鞘内侧不形成子囊壳,也不形成黑色菌丝层,仅根部表现不同程度的变色。
三、发病规律:随带病种子和混杂在种子间的病残进行远距离传播;带病草皮、病土、粪肥等也可传播,通过风传播的子囊孢子的侵染多发生在禾谷类作物上。病菌以菌丝体在病株组织或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越夏)。禾草的整个生育期及其各个部位均可受到侵染。全蚀病侵染的最适土温为12—18℃,但6~8℃的低温也能侵染,土温大于5~15℃左右发病最重。一旦侵染成功,温度的影响就不明显了。而多雨、灌溉、积水等使土壤表层有充足水分的环境都有利于病菌的侵染发病。在凉爽而潮湿的天气,病菌侵入地下组织,并通过根部或匍匐茎生长及植物间的接触扩展蔓延。随着气温变暖,空气变得干燥,开始显症。子囊壳在秋季产生,暖和的冬季也可能产生。另外,还可随带病草皮和种子的移动进行远距离传播。通过风传播的子囊孢子的侵染多发生在禾谷类作物上。影响全蚀斑块病流行的因素很多。气象条件中的温度、湿度,春秋降雨多,冬季温暖、春季多雨低温病情加重,而冬季寒冷、春季干旱则病情;排水及灌溉很差的草坪病重;碱性土壤(pH值在5.5以上)或增施石灰使土壤pH增高(虽然增施石灰有利于病害发生,但连续使用几年后对病害的发生就不起作用了),尤其是使用颗粒十分细小的石灰可迅速引起发病。特别强调的是根围的pH值与该病的发病率更密切相关;土壤贫瘠,有机质含量低,肥力不足或氮、磷比例失调,或严重缺磷,或施用硝态氮等等都会显著的加重病情。另外,土壤根际周围的微生物区系,也是影响发病的重要因素。试验证实,熏蒸过的土壤,新近开垦的森林土壤或用高含量的砂质壤作基土的土壤上病害的危害最为严重;在常发病地区,如果不进行防治,经过几年后,病害的严重度通常会减轻,其原因可能是因为土壤中逐渐积累拮抗性或竞争性微生物的缘故。
四、病害防治
(1)严格检疫,杜绝从疫区调运草种子。
(2)对于高尔夫球场,只有小面积发病时,最好是挖掉发病斑块,换上新土后再种上新的草皮。
(3)由于草种间有明显的抗病性差异,因此要重视抗病草种的选用。下列不同草种的抗病性顺序(由高到低)如下:紫羊茅>草地早熟禾>粗茎早熟禾>绒毛草>多花黑麦草>多年生黑麦草>早熟禾>翦股颖。
(4)最好的防治措施是使用酸性的肥料,如硫酸铵。均衡施肥,增施磷肥和钾肥。如果要改良土壤,确实需要使用石灰时,也只能使用最粗糙的石灰(20—30网目)以避免急剧的改变土壤pH值。良好的排水条件和适当的浇水也有助于减轻病情。但同时要监控灌溉用水的pH值。增加土壤的酸性可以抑制病害的发生。保持草坪优良好的排灌水系统。
(5)重视新建草坪的种子处理,用粉锈宁或立克秀(戊唑醇)等三唑类杀菌剂拌种,或试用包衣剂,或进行药剂土壤处理。也可选用上述药剂,进行泼浇、灌根或喷施的方法,控制初始病情。还可试用拮抗性荧光假单胞杆菌和一些目前正在研究中的其他生防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