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苗木网 >> 资源专题 >> 绿化乔木 >> 合欢 >> 详情显示

合欢锈病防治

2011/1/21 16:41:15

【分布及危害】合欢锈病分布于山东、江苏、湖南、江西、四川、贵州及东北等省,为害合欢(Albizziajulibrissin)、山云南合欢等。有的苗圃病株率达54%~80%,嫩梢可因病枯死。但移栽后幼树及大树发病很轻。1991年在香港公园或山边,成片或单株,发病十分严重。
【症状】此病在枝梢、叶柄上病斑近圆形、椭圆形或梭形,直径2~5mm。木质化枝梢病斑累累,叶早落,枝枯死。嫩梢及叶柄因发病而扭曲畸形,重者也枯死。幼树主干病斑梭形下陷,长径2.8~4.5cm,横径2.0~2.5cm,呈典型溃疡斑。荚果上病斑稀或密集,多数扁圆形,直径0.5~1.0mm。叶上病斑很小,近圆形,直径0.3~1.0mm,上述病斑初期均产生黄褐色粉状物,为病原菌夏孢子堆,后期在病斑处又产生大量密集漆黑色小粒状物,为病原菌冬孢子堆。冬孢子堆甚至可以蔓延至病斑以外的寄主体表面。
【病原】病原菌为日本伞锈菌(RaveneliajaponicaDiet.etSyd.),叶上夏孢子堆近圆形,直径0.3~1.0mm,夏孢子椭圆形或卵形,淡褐色,有短刺,17~23μm×12~18μm,壁厚2~2.5μm,有芽孔4个,无侧丝。冬孢子堆球状为凸镜形,初无色,后深褐色,直径50~110μm,平滑,每一球径上有孢子5~10个,在侧面互相连接,顶壁厚6~10μm,孢子下方生有无色透明的囊体,卵圆形,20~30μm×18~22μm;柄无色,长90~105μm,直径15~20μm,易脱落。
【发病规律】此病在山东省莱西县于8月份在叶、嫩梢上出现浅黄色病斑,其上有很多粉状物夏孢子。夏孢子在气温20℃,25℃,30℃,有水滴条件下,它们的发芽率分别为4%,10%,2.7%,32℃则不发芽,夏孢子在18~23℃下人工接种于幼苗叶上,侵人途径为气孔或直径侵入,潜育期8~13天。圃地湿度大、苗木稠密、通风透光差,有利夏孢子多次侵染,病情加重。9月上、中旬在夏孢子堆下菌丝体开始产生冬孢子堆,至10月底落叶前病斑上不断产生冬孢子堆。
【防治措施】应加强栽培管理,及时间苗,注意圃地通风透光、改良环境条件。8月初喷洒1:1:100倍波尔多液或20%粉锈宁800~1000倍液或50%多菌灵800~1000倍液,1~2次。

相关信息
  • 合欢锈病防治 2011-1-21
  • 合欢锈病及其防治方法 2011-6-02
  • 大叶合欢锈病防治 2011-3-28
  • 合欢锈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 2011-10-24
  • 大叶合欢锈病症状与防治 2009-5-22
  • 合欢锈病 2009-5-22
  • 大叶合欢锈病 2010-5-20
  • 合欢锈病的资料介绍 2011-7-23
  • 大叶的合欢锈病 2009-5-22
  • 刚竹秆锈病防治 2011-7-05
  • 红松松针锈病防治 2011-4-27
  • 樟子松松针锈病防治 2011-4-27
  • 海棠锈病防治方法 2011-3-11
  • 白杨锈病防治 2011-1-21
  • 海棠锈病防治 2011-1-21
  • 朴树瘿锈病防治 2011-1-21
  • 圆柏锈病防治 2011-1-21
  • 龙柏锈病防治 2011-1-21
  • 油松松针锈病防治 2011-1-21
  • 水竹杆锈病防治 201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