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苗木网 >> 资源专题 >> 绿化乔木 >> 杨树 >> 详情显示

杨树病虫综合防治技术

2011/1/11 11:37:32

杨树病虫的防治方法包括森林植物检疫措施、林业技术防治、生物除治、应用不育昆虫防治、物理机械防治、化学防治等方法。 一、森林植物检疫 森林植物检疫是通过立法途径阻止危害性病虫从一国传入另一国或从一地传入另一地。因此植物检疫又称“法规防治”。1994年7月26日林业部印发《植物检疫条例》实施细则(林业部分)。国内外危害性森林病虫一旦传入新的地区,由于失去原产地的天敌及其他环境因子的控制,其猖獗程度较之在原产地往往要大得多。 (一)确定检疫对象的原则:凡危害严重,防治不易,主要由人为传播的国外危害性森林病虫应列为对外检疫对象,如欧洲榆大小蠹等。凡已传入国内的对外检疫对象或国内原有的危害性病虫,当其在国内的发生地还非常有限时应列为对内检疫对象,如美国白蛾、松材线虫等。 (二)疫区与保护区:凡检疫对象发生区经人为划定为疫区,今后该区采取限制受检植物的调运、种植、加工和使用,并严禁输出,争取就地肃清。尚未发现同种检疫对象但有可能为其所传播蔓延的地区应划定为保护区,今后对该地区应严格限制受检植物的输入。如江苏省的苏北地区大面积种植杨树,具备美国白蛾成灾条件,目前尚未发生此虫,应列为美国白蛾的保护区,加强检疫,严防传入。 (三)检疫内容:包括检疫、禁运、检查等。 1、检疫 对外检疫及对内检疫,林业部门主要负责的是对内检疫。对内检疫指凡国内已发生某种检疫病虫的地区运往其它地区的检疫植物及其产品必须经过严格的检疫手续和处理才能允许其运出。 2、禁运 完全禁止检疫植物及其产品从疫区运往非疫区。 3、检查 指所有商品苗木都必须经政府有关部门检查,发现病虫时应及时将苗木焚毁或进行除害处理(调运检疫)。检查工作可在苗圃进行,进行产地检疫,发给产地检疫合格证。 二、林业技术防治 林业技术防治是应用林业技术措施来防止病虫的发生,是防治森林病虫的基本方法,即将防治措施贯穿于选种、育苗、造林、经营管理、采伐、运输和贮藏等整个营造的林全过程。 (一)选种:种子是树木繁衍和茁壮成长的基础,建立母树林、种子园,并重视种子检验,凡不合规格的种子包括有虫种子,一律不能使用。 (二)育苗:良种出壮苗,苗木生长强壮,病虫就不易发生,即使发生也不会严重。 (三)造林:造林时除考虑健壮苗木外,还须注意以下四个问题: 1、在整地时考虑土壤中的病虫问题。如对土壤进行消毒防治土壤中的某些金龟甲幼虫等。 2、适地适树问题。如上世纪60、70年代推广的杨树214、中林46和近来推广的107等北方杨树品系,在本地因杨树病害严重,先后被淘汰。而69、72等品系表现良种。 3、营造混交林问题。混交林的营造较为困难,特别是目前杨树作为造林主要树种,树种单一、林相单纯现象日益突出,杨树食叶害虫发生和危害日趋严重。考虑营造混交林仍不失为防止病虫大发生的重要措施之一。封山育林实际上就是使纯林变为混交林的方法之一。 4、造林密度大小问题。造林密度过大或过小,不仅影响林林生长,而与病虫发生关系密切。有些林分适当密植可使许多不耐荫杂草及灌木不易生长,从而减少病虫的中间寄主。 (四)经营管理:造林后树木生长到一定时期必须进行疏代(间伐),达到促进树木生长,减少病虫灾害。(五)采伐运输:主要是对达到采伐年龄的林分及时进行采伐更新,否则林木过熟容易招致次期性害虫(如小蠹虫等)大发生。 (六)贮藏:贮森场木材应及时进行防病虫处理,以免病虫孳生。 三、生物除治 杨树病虫的生物除治包括传统的生物防治和天然的生物防治。前者包括天敌特别是外来害虫原产地天敌的引进、繁殖和移殖等,天然生物防治包括给天敌补充食料、提供庇护所等。 (一)天敌昆虫的引进、繁殖与移殖 1、林业上天敌昆虫引进与繁殖的例子主要有:引进澳洲瓢虫、大红瓢虫→吹绵蚧;引进花角蚜小蜂→松突圆蚧;引进大草蛉→日本松干蚧;引进管氏肿腿蜂→青杨天牛等。 2、从国外或外地引进天敌昆虫要考虑:该种天敌昆虫在国外或外地所处生态环境是否与所需防治的寄主所处的生态环境相似;在国外或外地的寄主是否与所需防治的寄主近缘;在国外或外地杀死寄主的能力是否比较大。 3、引进天敌后要考虑:在检疫实验室进行检验,决定所引进虫种无误、无其它病虫或杂草混入,并观察引进虫种生活习性、健康状况和活力;进行人工大量繁殖。要考虑大量繁殖要有合适寄主,天敌及其寄主能在短期内大量繁殖,繁殖若干代后天敌生物学特性不要有不得的改变。移殖是在适宜环境中有控制地释放一定数量的天敌昆虫,达到能长期定居的目的。 4、天敌引进和释放实例:舟蛾赤眼蜂( Trichogramma closterae) 和松毛虫赤眼蜂( T. dendrolimi) 是杨小舟蛾卵期重要的寄生性天敌。1999 年从吉林农业大学引进松毛虫赤眼蜂进行林间释放,结果表明,对照区寄生率为8.7 %,放蜂区0.3百万、0.45 百万、0.75 百万、1.05 百万、1.5 百万和3.0 百头/ 公顷,各处理当代平均寄生率分别为22.8 %,31.8 %,47.3 %,31.2 %,56.5 %和61.0%,第3、4 代有一定的持续寄生效果。 (二)昆虫病原微生物利用昆虫病原微生物包括病毒、细菌、真菌、立克次体、原生动物和线虫等。在林业上主要应用质型多角体病毒、核型多角体病毒、苏去金杆菌及白僵菌防治松毛虫,应用核型多角体病毒防治春尺蠖,应用芫青夜蛾线虫防治木蠹蛾。目前在生产上多采用喷洒Bt、灭幼脲、阿维菌素防治杨树食叶害虫。 (三)益鸟保护和招引绝大多数鸟类是食虫的,绝对以虫为食的或绝对不以虫为食的鸟类很少。因此保护鸟类,严禁随意捕杀鸟类是非常重要的措施。除保护林中原有的鸟类外,还可人工悬挂各种鸟箱招引益鸟,使其在林中生息,捕食害虫。林业上招引啄木鸟防治杨树蛀干害虫,收到了较好效果。 四、应用不育昆虫防治 应用不育昆虫与天然条件下害虫交配,使其产生不育群体,以达到防治害虫的目的,称为不育害虫防治。它包括辐射不育、化学不育和遗传不育。我国在林业上仅进行过辐射不育试验,即应用2.5-3万R的CO60γ射线处理马尾松毛虫雄虫使之不育,羽化后雄虫虽能正常与雌虫交配,但卵的孵化率仅5%,甚至完全不育。又用2.5-3.5万R的CO60γ射线处理油茶尺蠖,然后以其羽化的成虫与林间天然的成虫交配,绝育率100%,但均未进行大面积的野外试验。 五、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作用快、效果好,使用比较方便,防治费用比较低,能在较短时间内大面积范围内降低虫口密度;但化学药剂易于污染环境,杀伤天敌昆虫,使次期性害虫上升为严重害虫,使被抑制下去的严重害虫有重新严重发生的可能。林用化学杀虫剂可以分为传统化学杀虫剂、行为化学杀虫剂和生长抑制剂。传统化学药剂包括有机氯、有机磷和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行为化学药剂包括性信息素、聚集信息素、追踪信息素及报警信息素等。生长抑制剂包括灭幼脲类杀虫剂。林用化学杀虫剂的剂型主要有粉剂、可湿性粉剂、水溶剂(可溶性粉剂)、片剂、颗粒剂、晶体、乳油、油雾剂、烟雾剂、微胶囊剂、胶悬剂、超低容量制剂、可分散性微粒剂、速溶乳粉等。林用化学杀虫剂的使用方法有喷粉、喷雾、烟雾载药、树干注射等方法,下面介绍几种化学防治方法: (一) 高射程喷药防治 高射程喷药防治技术是近年来控制杨小舟蛾等食叶害虫危害的主要手段。在道路交通条件较好的地区,采用6HW-50型高射程喷雾机(南通市广益机电有限公司生产)和配套使用的交通工具(皮卡汽车或农用机动三轮车),对第3~4代杨小舟蛾进行高射程喷药,可迅速扑灭灾情。农药可选用高效低毒的菊酯类杀虫剂,或生物杀虫剂,采用高浓度低容量或超低容量喷雾,尽量少用或避免使用化学农药,减轻环境污染。车行驶速度5~10Km/h。 (二) 烟雾载药防治 烟雾载药防治是森林病虫害的重要施药技术之一,对杨树食叶害虫发生面积较大,林木郁闭度在0.5以上,危害集中连片的杨树成片林(或已荫蔽的行道树和农田防护林带),在掌握适宜的气象条件和烟雾施放技术的基础上,都可进行烟雾载药防治。一般于害虫幼龄期或活动盛期,在晴天早晨或傍晚林内风速在1m/s以内时采用6HZ-25型烟雾机(南通市广益机电有限公司生产)进行烟雾载药防治,农药选用80%敌敌畏乳油(与柴油的混合比例为1:15~20)或4.5%高效氯氢菊酯乳油(1:30~40)。 (三) 树干注射防治树干注射技术于20世纪初形成,并在对荷兰榆树萎蔫病、黑松短叶松长蛎蚧和松材线虫病等一些难以治理的林木病虫害防治研究中得到了发展。目前,江苏等地将这一防治技术应用于杨树人工林食叶害虫的防治,成功地解决了防治生产上因树体高大,常规喷洒技术难以奏效的难题。采用树干注射技术将具有内吸作用的化学杀虫剂,如吡虫啉、久效磷等注入树干输导组织,在树木蒸腾流拉力的作用下,化学杀虫剂被传输到树木的各个部位,从而达到杀死害虫的防治目的。 应用树干注射技术防治杨小舟蛾等林木害虫具有用药省、防治范围广、持效期长、效果好、成本低、不污染环境、对天敌影响小等显著优点,特别是不必将用上百倍水稀释的药液喷洒到高大树冠这一点,对防治工作者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树干注射技术将化学杀虫剂施入树干内,对环境的影响较小,实际上它将化学农药对环境的毒害作用降低到了最低限度,是一种较为环保的施药技术。 第1代杨小舟蛾林间虫态发育整齐,可供有效防治时间长达20多天。因此,第1代低龄幼虫期是进行树干注射防治的最佳时期(5月上、中旬)。根据上年害虫发生范围和越冬蛹情调查结果,制订防治计划。林间防治采用GB305D型背负式打孔机(山东临沂农业药械厂生产)和6HZ—2020A型树干注射机(徐州市森防站研制、生产),在干基处打孔,孔数一般大树3~4个,小树2~3个。用树干注射机注射50%甲胺磷乳油、40%久效磷可溶性浓剂和5%吡虫啉乳油的2~4倍稀释液按林木胸径1ml/cm的量注射。 室内生物测定和林间注射防治试验证实,久效磷、甲胺磷、吡虫啉等内吸杀虫剂对杨小舟蛾具有良好的注射防治效果,杀虫持效期长达25~30天,防治后林间虫口减退率高达99.5%以上。 六、物理器械防治 应用简单的器械和光、电、射线来防治害虫的技术,称为物理器械防治。 (一)捕杀法:根据害虫生活习性,凡能以人力或简单工具(如石块、扫把、布块、草把等)将害虫杀死的方法,均属此法。 (二)诱杀法:指利用害虫趋性将其诱集而杀死的方法, 1、灯光诱杀:即利用普通灯光或黑光灯诱集害虫而将其于水中、高压电网上面杀死的方法。 2、潜所诱杀:即利用害虫越冬越夏和白天隐蔽的习性,人为设置潜所,将其诱杀的方法(如例用青草诱杀地老虎、用马粪诱杀蝼蛄等)。 3、食物诱杀:即于害虫喜食食物中加入杀虫剂将其诱杀的方法 4、信息素诱杀:即于信息素加入杀虫剂,当将害虫诱来后即可中毒而死。 5、颜色诱杀:即利用害虫对某种颜色的喜好性而将其诱杀的方法。 (三)阻隔法:即于害虫通行道上设置障碍物,使害虫不能通行,从而达到防治害虫的目的。例如在杨尺蠖成虫羽化前在树干人工绑扎塑料布或胶带,可阻止成虫上树产卵,将害虫阻止于带下进行人工防治或化学防治。  (四)射线杀虫:即直接应用射线照射杀虫。例如用红外线照射刺槐种子1-5分钟,可有效地杀死其中的小蜂。 (五)高温杀虫:即利用高温处理种子可将其中害虫杀死。如利用80温水浸泡剌刺槐种子可将种子中的小蜂杀死。 七、抗虫转基因技术应用 20世纪80年代以来,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激发了人们开始用基因工程手段进行抗虫育种的研究。植物基因工程将抗虫基因引入植物细胞并使其在寄主细胞内稳定地遗传和表达,使植物获得对某些害虫的抗性,已成为植物抗虫育种的一条新途径。由于杨树组织培养较为系统,遗传转化技术较为成熟,近年来已有一大批抗虫转基因杨树进入了田间试验。抗虫转基因杨树的应用,可避免反复喷洒农药和生物杀虫剂在自然界不稳定等缺点,节约人力、物力,而且在现有对转基因植物的安全性评价中,未发现其对人、畜有危害,对环境污染很少。因此,抗虫转基因技术是对传统抗虫育种项目进行有益补充的重要手段之一,将其纳入到目前正在实施的害虫综合治理项目(IPM)不仅十分必要,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